每天10分钟 | 轻松学会道德经

《道德经》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


Listen Later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

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

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

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

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我们说佛家,眼耳鼻舌身意,这六个方面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六根清净,六根指的,也就是这个眼耳鼻舌身意。我们说上一章内容呢,我们基本学了。五根眼耳鼻舌身。那么最后呢,我们可以说本章的内容讲的就是意最后一根的内容。

 

好,我们来继续说本章的内容。本章的内容,历史以来,注解非常之多,争论很大,异议很大,不太好懂,我希望接下来的讲解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和参考。

 

先来看第一句。

宠辱若惊

若:就是好像的意思。关于若字的翻译,其实到现在一直没有定论,所以现代的翻译受宠若惊呢,若字都是不翻译。在这里,我们结合上下文,我们把它翻译成好像的意思。

宠辱若惊,就是说,受到宠爱或侮辱,就像受到惊吓一样。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把荣辱看得太重了。每天都生活在惊恐之中,为了荣辱名利,每天都提心吊胆,每天都担惊受怕。这些看不到的荣辱名利,已经变成了我们自己的束缚和累赘。所以我们才说什么呢,我们才说名枷利锁,权牢情关。名和利都变成了你的枷锁,权力和情欲都变成了阻碍你的牢房和关卡。

 

贵大患若身

那么这呢,也是本章的最难理解的一句话,我们认为也是最容易被误读的一句话。一般都解释成为把大祸要看的和自己的生命一样重要。我们认为不完全是这样的。我们前面说过不贵难得之货,以及难得之货令人行防都是说什么呢,都是说我们把一个个东西看得太过贵重,我们强调他的贵重,那么祸患就来了。

贵大患若身,就是说,把荣辱看得很重要的时候,和你自己的命一样重要的时候,大祸就来了。

 

结合老子第二章说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思乐也,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也,可以看出老子的,变成辩证的辩证的一个。观点,就是天下所有的人都认为他是美的,那么丑就出现了,所以放在这里呢,我们说,天下所有。所有的人都认为,荣辱是很重要的时候呢。那么大祸就来了。那么祸患就来了。所以老子一直强调的是有无相生难易相成,这样的观点就是。我们要同时看到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融入名利当然能给我们带来好处,但是太过于注重融入和名利又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和祸患。

 

太在意别人的批评和表扬,太在意虚无的名和利。我们说就是这个人太爱惜羽毛。那么一旦羽毛失去了,那么可能他都活不下去了。原因就是。我们不知道自己应该真正关注的是什么,自己修身的根本是什么,我们按照道的法则去做事,不要在乎外在的虚荣,而要追求内心的宁静和清明。

 

 

 

何谓宠辱若惊?

什么叫宠辱若惊呢?

 

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宠为下:这里有人会修改为上,并加上一句,会认为是宠为上,辱为下。其实呢,按照老子一贯的批判观点,应该就是宠为下,因为站在受宠人的角度来理解,就好理解了。我们说宠臣宠幸宠物,这些都是由上面或领导来决定的,是上面来宠爱,所以我们都说宠下,没有说宠上的。所以说宠为下。

 

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就是说,得宠的人呢,处于地下卑微的地下地位卑下的位置,得宠他就会使他惊吓失宠呢,就会使他惊恐不安,所以说呢,宠辱都是使人担惊受怕的。

 

通过受宠的人处境呢,老子告诉我们宠辱是要受惊的。苏东坡出去游玩,走到一个山亭之中,灵感突发,提笔就写下了: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苏东坡对这首诗越看越是满意,真是妙啊,因为这个八风一语双关,不禁止自然界的这个风,还指佛家的八风,包含了利,衰,毁,誉,称,讥,苦,乐,这八个方面,所以称之为八风。其实也就是对应的,我们现在说的荣誉成败等几方面。

苏东坡自认为自己八风吹不动,认为自己个人修行到了一定境界,所以想要显摆给佛印看。结果佛印看了之后,回复了苏东坡两个字“放屁”。苏东坡听后气得不得了,冲过江去找佛印个讨说法。佛印闭门不出,只递给他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

你不是8风吹不动吗?不是什么名利荣辱,都不在乎吗?怎么一屁就打过来了?这个故事听着可笑,真假我们不去深究,但是呢,它却告诉我们,能够真正做到宠辱不惊,太难了。虽然我们经常说起宠辱不惊。但实际情况都是宠辱若惊的。

 

何谓贵大患若身?

那么什么是贵大患弱身呢?

其实老子也没有告诉你什么是贵大患若身,为什么呢,因为你会发现老子从来不会从正面去帮你解释。他总是从反面或侧面告诉你否则的结果,而原因呢?这要靠你自己去悟,去琢磨了。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就是说,我们之所以有大祸呢,就是因为我们太在乎自我,如果我们不在乎自我的话呢,那么我们会有什么祸害呢?

 

这里就是佛里说的去我执。就是因为我们太在意自我了,太在意自己的。得失了。太执迷于自我了。这里面的无身,其实就是要做大我,也就是宋朝的陆九渊说的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天人合一了。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贵以身:就是以身为贵。以生命为贵,

爱以身:就是以身为爱,以生命为爱。

若:就是如此的意思。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连起来,意思就是,所以能把天下看得和自己的生命一样宝贵的人,才可以把天下的重担交付于他;能爱天下和爱自己的生命一样的人,才可以把天下的责任托付与他。

这两句里面爱比贵要高一个层次,托比寄,要更深一个层次。所以这个本章用较高层次一句话来收尾,就是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听到最后两句话,这里有人就有疑问了,前面我们第一句就讲的贵大患若身。就是说把身体,把自己看得太重了,祸患就来了,强调我们不要贵身,那么最,后为什么我们又开始说要贵以身了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我们说第一句的,贵身。是为了小我的贵身,所以我们认为会有大患。我最后一句的贵以身呢。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天下。就是说同样是贵,但前面贵的是我,而后面贵的是天下。后面舍弃了小我,后面是大爱是无私。原来并不可取的贵则变成可贵了。

 

上一章,老子是以道易欲,那本章呢?老子就是以公易私,舍弃小我,而变成大我,从而公私两济。

 

好,讲到这里,文章的内容基本上就讲完了,本章老子告诉我们要宠辱不惊,要大公无私才可寄托天下。老子想要表达什么意思呢?就是要告诉我们荣辱和名利是末端的东西,而追求真正的大道,则是我们的根本。所以告诫我们不要本末倒置,不要舍本求末。就这样我们才能在正确的道路上得到自然的智慧,获得内心的安宁。

 

如果你喜欢四哥评品书,就请你把它分享给更多的好友,让他们也加入我们的读书计划吧。在这里我们只读经典,只读精华,让你的学习变得更高效、更有价值。

 

如果你想系统学习《道德经》,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四哥品书读书圈。

经典名著,读不懂?没时间?加入四哥品书读书圈。每天10分钟,每年100讲精品语音课程,让你熟读四书五经,超凡入圣。

扫描二维码,一起加入我们的学习计划吧。(保存图片,微信扫一扫,选择相册中新图片)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每天10分钟 | 轻松学会道德经By 四哥品书


More shows like 每天10分钟 | 轻松学会道德经

View all
凹凸电波 by 凹凸电波

凹凸电波

417 Listeners

道德经 |老子原文朗读、释义及讲解(南怀瑾、陈鼓应) by 静境Joanne内在成长

道德经 |老子原文朗读、释义及讲解(南怀瑾、陈鼓应)

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