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罪莫大于可欲;
祸莫大于不知足;
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我们说本章也是表现老子的反战思想的一章。
我们先来看第一句。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却:屏去,退回。
走马:“走”,古义为“跑”。“走马”,即善于奔跑的马。这里指战马。
粪:田粪。引申为耕种,播种的意思。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就是说,统治者治理天下如果遵循“道”的规律,就可以做到政治清明,民间太平安定,就能把用来运载的战马还给农夫去耕种。
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戎马:战马。
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就是说,如果治理天下不合乎道,政治不清明,祸乱四起,就连怀孕的母马也要上战场,以至在战场上生产小驹。
讲到这里,我们仔细品味不难发现,这里面有老子反对极端,反对当时执政者过犹不及的这种做法。天下太平,就把战马都去耕田,天下大乱,有都把怀孕的战马也都用上,显然,这两者都是不妥的。
但是总体来说,上面两句话反映了老子的反战思想。在春秋时代,诸侯争霸,兼并和掠夺战争连年不断,给社会生产和百姓生活造成了沉重灾难。
那么,老子认为这些诸侯发生战争的原因是什么呢?老子紧接着给出了答案:
罪莫大于可欲;
最大的罪恶莫过于放纵欲望。
如果我们在欲望面丧失理智,总是见利忘义、贪得无厌,迟早会使自己身心受损而不可自拔。
就像一个故事里面说的一样,说有一天,一个农夫听说在南方某地,有一大片非常肥沃土地,地上长的麦子远比他田里的粗大又饱满。这片土地属于一个偏远的部落,而只要给这个部落的族长一小袋金币,族长就把一天行走的路程内围绕起来的整片土地都送给他。和族长确认后,于是农夫一大清早就出发开始奔跑圈地了。可是当他跑了很远的距离时,却发现前面的土地更肥沃。所以他决定再往前走一段路。他发现土地愈往前走愈肥沃,就这样他不停的往前跑着,最后他又饥渴又累,气都快喘不上来了,在夕阳的最后一道余晖中,累得趴在地上,再也起不来了!这个时候,这片土地的族长指挥着他的族人,就帮他挖了一个六尺长,三尺宽,三尺深的坟,把他埋葬了。
听完这个故事,几乎所有的人都会说,我永远不会像那农夫那样愚蠢!其实未必。现在有多少年纪轻轻就得了高血压,糖尿病等,而这些原来只有老年人才会有的疾病,现在年轻人也陆续出现了,而还有不少人由于过度劳累而猝死的。这些人,恐怕在他们生病或者离世之前,压根就没有想过,会出现过这种问题,在物质和权利的攀比和较量中,一次又一次的冲锋,一次又一次的争夺,直到病床让你停下了暂时的脚步,却仍然心有不甘和满腹的怨恨和遗憾。
所以佛家讲究戒贪,如果没有了贪孽,你才是一个不是背着欲望的枷锁前进的人,你才能更轻松,你才能走得更远。
祸莫大于不知足;
最大的灾祸莫过于不知满足。
我们有个词叫欲壑难填,就是说人的欲望像深谷一样,很难填满。就像前面说的那个农夫一样,被自己的贪婪和欲望最终累死在田里。
而我们说不知足,是一切灾祸的根源。正是因为不知足,才有所谓的的强盗,才有所谓的奸商,才有所谓的贪官。
我们说为什么你永远觉得别人比你多呢?就是因为你觉得自己穷,是因为你自己的不知足。
咎莫大于欲得。
最大的罪过莫过于贪得无厌。
没有得到,你想得到,得到了,你又害怕失去,所以我们说患得患失。而一个人一旦想得到一个东西,如果他还得不到,他就很痛苦,所以我们说求不得,是佛家八苦之一。哪八苦呢?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求不得这一苦和生死能够并列,可见,求不得也是人生一大考验和负累。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所以,知道欲望有度,不贪得无厌,才能保持恒久的满足。
生活中,有时你发现有些人突然就倒下去了,两手空空,什么也没带走。所以,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如果你知道你很快就会离开人世,你还会像你现在这个样子去生活吗?答案是否定的。
因此老子告诉我们一定要知足敛欲,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恒久的满足。而一个统治者如果能够知足敛欲,那么将会避免很多战争,而百姓才会过上安定平和的日子,国家才能在一段时间内得到稳定而长足的发展。
好,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欢迎大家定时收听老子道德经下一期的内容。
如果你喜欢四哥品书,就请你把它分享给更多的好友,让他们也加入我们的读书计划吧。在这里我们只读经典,只读精华,让你的学习变得更高效、更有价值。
每天10分钟的经典精讲,每年100讲经典国学,让你熟读四书五经,超凡入圣。
扫描二维码,一起加入我们的学习计划吧。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罪莫大于可欲;
祸莫大于不知足;
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我们说本章也是表现老子的反战思想的一章。
我们先来看第一句。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却:屏去,退回。
走马:“走”,古义为“跑”。“走马”,即善于奔跑的马。这里指战马。
粪:田粪。引申为耕种,播种的意思。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就是说,统治者治理天下如果遵循“道”的规律,就可以做到政治清明,民间太平安定,就能把用来运载的战马还给农夫去耕种。
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戎马:战马。
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就是说,如果治理天下不合乎道,政治不清明,祸乱四起,就连怀孕的母马也要上战场,以至在战场上生产小驹。
讲到这里,我们仔细品味不难发现,这里面有老子反对极端,反对当时执政者过犹不及的这种做法。天下太平,就把战马都去耕田,天下大乱,有都把怀孕的战马也都用上,显然,这两者都是不妥的。
但是总体来说,上面两句话反映了老子的反战思想。在春秋时代,诸侯争霸,兼并和掠夺战争连年不断,给社会生产和百姓生活造成了沉重灾难。
那么,老子认为这些诸侯发生战争的原因是什么呢?老子紧接着给出了答案:
罪莫大于可欲;
最大的罪恶莫过于放纵欲望。
如果我们在欲望面丧失理智,总是见利忘义、贪得无厌,迟早会使自己身心受损而不可自拔。
就像一个故事里面说的一样,说有一天,一个农夫听说在南方某地,有一大片非常肥沃土地,地上长的麦子远比他田里的粗大又饱满。这片土地属于一个偏远的部落,而只要给这个部落的族长一小袋金币,族长就把一天行走的路程内围绕起来的整片土地都送给他。和族长确认后,于是农夫一大清早就出发开始奔跑圈地了。可是当他跑了很远的距离时,却发现前面的土地更肥沃。所以他决定再往前走一段路。他发现土地愈往前走愈肥沃,就这样他不停的往前跑着,最后他又饥渴又累,气都快喘不上来了,在夕阳的最后一道余晖中,累得趴在地上,再也起不来了!这个时候,这片土地的族长指挥着他的族人,就帮他挖了一个六尺长,三尺宽,三尺深的坟,把他埋葬了。
听完这个故事,几乎所有的人都会说,我永远不会像那农夫那样愚蠢!其实未必。现在有多少年纪轻轻就得了高血压,糖尿病等,而这些原来只有老年人才会有的疾病,现在年轻人也陆续出现了,而还有不少人由于过度劳累而猝死的。这些人,恐怕在他们生病或者离世之前,压根就没有想过,会出现过这种问题,在物质和权利的攀比和较量中,一次又一次的冲锋,一次又一次的争夺,直到病床让你停下了暂时的脚步,却仍然心有不甘和满腹的怨恨和遗憾。
所以佛家讲究戒贪,如果没有了贪孽,你才是一个不是背着欲望的枷锁前进的人,你才能更轻松,你才能走得更远。
祸莫大于不知足;
最大的灾祸莫过于不知满足。
我们有个词叫欲壑难填,就是说人的欲望像深谷一样,很难填满。就像前面说的那个农夫一样,被自己的贪婪和欲望最终累死在田里。
而我们说不知足,是一切灾祸的根源。正是因为不知足,才有所谓的的强盗,才有所谓的奸商,才有所谓的贪官。
我们说为什么你永远觉得别人比你多呢?就是因为你觉得自己穷,是因为你自己的不知足。
咎莫大于欲得。
最大的罪过莫过于贪得无厌。
没有得到,你想得到,得到了,你又害怕失去,所以我们说患得患失。而一个人一旦想得到一个东西,如果他还得不到,他就很痛苦,所以我们说求不得,是佛家八苦之一。哪八苦呢?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求不得这一苦和生死能够并列,可见,求不得也是人生一大考验和负累。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所以,知道欲望有度,不贪得无厌,才能保持恒久的满足。
生活中,有时你发现有些人突然就倒下去了,两手空空,什么也没带走。所以,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如果你知道你很快就会离开人世,你还会像你现在这个样子去生活吗?答案是否定的。
因此老子告诉我们一定要知足敛欲,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恒久的满足。而一个统治者如果能够知足敛欲,那么将会避免很多战争,而百姓才会过上安定平和的日子,国家才能在一段时间内得到稳定而长足的发展。
好,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欢迎大家定时收听老子道德经下一期的内容。
如果你喜欢四哥品书,就请你把它分享给更多的好友,让他们也加入我们的读书计划吧。在这里我们只读经典,只读精华,让你的学习变得更高效、更有价值。
每天10分钟的经典精讲,每年100讲经典国学,让你熟读四书五经,超凡入圣。
扫描二维码,一起加入我们的学习计划吧。
417 Listeners
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