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nè)。
躁胜寒,静胜热。
清静为天下正。
我们来看第一句。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弊,衰竭,完结。
最完备者好像有所欠缺似的,它的作用却永远不会衰竭。
换句话说,就是最大的完美往往是有缺憾的美,就像世界著名雕像维纳斯一样,正是因为维纳斯断了胳膊,才给后人以无限的遐想,才算得上是上乘的艺术作品。她的这个残缺,正是雕刻家高超的艺术留白,恰恰是艺术的升华和绽放。
站在效用的角度,就是说一个东西,真正能称得上大成的东西,一定是要有缺口的,而只有有了这个缺口,它才有了嫁接的可能,它才有可能,发挥出无穷的作用。比如现在的智能手机,它的缺口就是它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接口,这样,它就是一个大成的东西,为什么呢?因为它可以嫁接成千上百的东西,我们可以用它来打电话,可以用它来看新闻,我们还可以用它来购物,用它来订餐订票等等。所以,大成的东西,它还有上升和完善的空间,而它未来的作用也才是不可限量的。
我们说作为一个人来说,也是同样的,当一个人认为自己还有很大的缺口和进步的空间的时候,他才可能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努力,从而去成就自己,从而激发自己无限潜能。就像孔子一样,他虽然很博学,但还说自己“吾有知乎哉?无知也”,他仍然认为自己在学问方面有很大的缺口,认为自己很无知,认为自己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而正是由于此,才成就了孔子,才有了孔子对后人以及对世界的深远影响和贡献。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盈,满的,充实的
冲,空的,虚的
最充实者好像空虚似的,它的作用却永远不会穷尽。
这个正是前面我们说的有无相生的道理。无和有是不断转化的,同样,盈和冲也是不断相互转化的。当一个盈不断变大,它的尽头就是冲了,就是空了。然后再由空生出有,生出盈。就像花开花落,落入泥土,来年再次花开花落,如此往复,生生不息,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
最正直者好像弯曲似的。
什么意思?比如,我们沿着一条笔直的大道方向,一直不停的向前走下去,如果可以,那么结果就是,你将最终会回到你的原点,因为现在我们都知道这是因为,地球是圆的。所以,你看似平坦的直线,其实它实际就是一个大大的曲线。这就是老子说的大直若屈。
这个就像做事情一样,我们只要知道那个最终的直接的目标是什么就好,至于你要达到你的目标,你又需要走多少一些迂回的路,多少曲折的路,都不是那么的重要了。
史玉柱曾经评价马云的战略思维,就说马云对阿里进行商业布局,有时就像下棋一样,马云走一步棋,你当时看来,它明明就是一步臭棋,因为这个项目根本不赚钱,或者说前景不看好。但是将来当他走到第十几步的时候,你才会恍然大悟,才会发现马云曾经的那一步臭棋,发展到当下的趋势和行情,它又就变成一步画龙点睛的妙棋了。这是因为马云看事情,看的是若干年后的那个目标,也就我们说的,那个大直的目标,因为是大直,所以短期看起来,你会感觉它似乎是错误的,似乎走了弯路,而实际就结果却是,最大的直,往往表面上看上去,都是弯弯曲曲的样子。
大巧若拙
最灵巧者好像笨拙似的。
有的人表面看起来好像笨笨的,但其实是有大的聪明在里面。也就是我们说的,小事糊涂,大事明白。这个正像我们现在听到的一个词“钝感力”,这个钝感力就是说我们对于生活的琐事,不要总是很敏感,而是要让自己变得迟钝,这样你就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困扰和麻烦。虽然你这样做,有时就会被别人认为是非常愚笨的,但其实这正是老子说的大巧,真正的大聪明,真正的大智慧。
大辩若讷(nè)
最善辩者,好像说话迟钝似的。
口才最好的人,也就是正真会说话的人,不是巧舌如簧,喋喋不休的人,而是你不说则已,一开口就能说到点子上,就能说中要害的人。
这就是我们说的,夫人不言,言必有重。
真正大辩都是因物而言的,都是言之有物的,而不是华而不实的空话和假话。
躁胜寒,静胜热
急剧运动能够克服寒冷,身心安静能够克服炎热。
怎么理解呢?我们说,如果你能很好的理解了前面的几句话,这两句就迎刃而解了。
前面说,大成若缺,就是以“缺”求胜于“成”; 大盈若冲,就是以“冲”求胜于“盈”; 大直若屈,就是以“屈”求胜于“直”;大巧若拙,就是以“拙”求胜于“巧”;大辩若讷,就是以“讷”求胜于“辩”。理解了上面的这些求胜,躁胜寒、静胜热就好理解了。
就是说,冬天极冷的日子,天寒地冻,冰霜遍地,但是急剧运动的人却可以汗流满背,这正是因为“躁胜寒”。而夏天极热的时候,烈日炎炎,暑气逼人,但是身心安静的人却不觉的炎热,可以“心静自然凉”,这正是“静胜热”的原因。
而我们如果真正能够做到,老子说的上面这些所所有,那么结果是什么呢?老最后给了答案:
清静为天下正。
我们如果能遵行清静无为,便能够成为天下人的楷模,便可以使天下安定。
就是说,我们如果真正能做到这些,能够躁而不热,静而不寒,就是得到了得自然之道的中正之道了。那么前面所谓的大成、大盈、大直、大巧、大辩,也都是相应可以轻松做到了。
好,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欢迎大家定时收听老子道德经下一期的内容。
如果你喜欢四哥品书,就请你把它分享给更多的好友,让他们也加入我们的读书计划吧。在这里我们只读经典,只读精华,让你的学习变得更高效、更有价值。
每天10分钟的经典精讲,每年100讲经典国学,让你熟读四书五经,超凡入圣。
扫描二维码,一起加入我们的学习计划吧。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nè)。
躁胜寒,静胜热。
清静为天下正。
我们来看第一句。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弊,衰竭,完结。
最完备者好像有所欠缺似的,它的作用却永远不会衰竭。
换句话说,就是最大的完美往往是有缺憾的美,就像世界著名雕像维纳斯一样,正是因为维纳斯断了胳膊,才给后人以无限的遐想,才算得上是上乘的艺术作品。她的这个残缺,正是雕刻家高超的艺术留白,恰恰是艺术的升华和绽放。
站在效用的角度,就是说一个东西,真正能称得上大成的东西,一定是要有缺口的,而只有有了这个缺口,它才有了嫁接的可能,它才有可能,发挥出无穷的作用。比如现在的智能手机,它的缺口就是它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接口,这样,它就是一个大成的东西,为什么呢?因为它可以嫁接成千上百的东西,我们可以用它来打电话,可以用它来看新闻,我们还可以用它来购物,用它来订餐订票等等。所以,大成的东西,它还有上升和完善的空间,而它未来的作用也才是不可限量的。
我们说作为一个人来说,也是同样的,当一个人认为自己还有很大的缺口和进步的空间的时候,他才可能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努力,从而去成就自己,从而激发自己无限潜能。就像孔子一样,他虽然很博学,但还说自己“吾有知乎哉?无知也”,他仍然认为自己在学问方面有很大的缺口,认为自己很无知,认为自己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而正是由于此,才成就了孔子,才有了孔子对后人以及对世界的深远影响和贡献。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盈,满的,充实的
冲,空的,虚的
最充实者好像空虚似的,它的作用却永远不会穷尽。
这个正是前面我们说的有无相生的道理。无和有是不断转化的,同样,盈和冲也是不断相互转化的。当一个盈不断变大,它的尽头就是冲了,就是空了。然后再由空生出有,生出盈。就像花开花落,落入泥土,来年再次花开花落,如此往复,生生不息,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
最正直者好像弯曲似的。
什么意思?比如,我们沿着一条笔直的大道方向,一直不停的向前走下去,如果可以,那么结果就是,你将最终会回到你的原点,因为现在我们都知道这是因为,地球是圆的。所以,你看似平坦的直线,其实它实际就是一个大大的曲线。这就是老子说的大直若屈。
这个就像做事情一样,我们只要知道那个最终的直接的目标是什么就好,至于你要达到你的目标,你又需要走多少一些迂回的路,多少曲折的路,都不是那么的重要了。
史玉柱曾经评价马云的战略思维,就说马云对阿里进行商业布局,有时就像下棋一样,马云走一步棋,你当时看来,它明明就是一步臭棋,因为这个项目根本不赚钱,或者说前景不看好。但是将来当他走到第十几步的时候,你才会恍然大悟,才会发现马云曾经的那一步臭棋,发展到当下的趋势和行情,它又就变成一步画龙点睛的妙棋了。这是因为马云看事情,看的是若干年后的那个目标,也就我们说的,那个大直的目标,因为是大直,所以短期看起来,你会感觉它似乎是错误的,似乎走了弯路,而实际就结果却是,最大的直,往往表面上看上去,都是弯弯曲曲的样子。
大巧若拙
最灵巧者好像笨拙似的。
有的人表面看起来好像笨笨的,但其实是有大的聪明在里面。也就是我们说的,小事糊涂,大事明白。这个正像我们现在听到的一个词“钝感力”,这个钝感力就是说我们对于生活的琐事,不要总是很敏感,而是要让自己变得迟钝,这样你就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困扰和麻烦。虽然你这样做,有时就会被别人认为是非常愚笨的,但其实这正是老子说的大巧,真正的大聪明,真正的大智慧。
大辩若讷(nè)
最善辩者,好像说话迟钝似的。
口才最好的人,也就是正真会说话的人,不是巧舌如簧,喋喋不休的人,而是你不说则已,一开口就能说到点子上,就能说中要害的人。
这就是我们说的,夫人不言,言必有重。
真正大辩都是因物而言的,都是言之有物的,而不是华而不实的空话和假话。
躁胜寒,静胜热
急剧运动能够克服寒冷,身心安静能够克服炎热。
怎么理解呢?我们说,如果你能很好的理解了前面的几句话,这两句就迎刃而解了。
前面说,大成若缺,就是以“缺”求胜于“成”; 大盈若冲,就是以“冲”求胜于“盈”; 大直若屈,就是以“屈”求胜于“直”;大巧若拙,就是以“拙”求胜于“巧”;大辩若讷,就是以“讷”求胜于“辩”。理解了上面的这些求胜,躁胜寒、静胜热就好理解了。
就是说,冬天极冷的日子,天寒地冻,冰霜遍地,但是急剧运动的人却可以汗流满背,这正是因为“躁胜寒”。而夏天极热的时候,烈日炎炎,暑气逼人,但是身心安静的人却不觉的炎热,可以“心静自然凉”,这正是“静胜热”的原因。
而我们如果真正能够做到,老子说的上面这些所所有,那么结果是什么呢?老最后给了答案:
清静为天下正。
我们如果能遵行清静无为,便能够成为天下人的楷模,便可以使天下安定。
就是说,我们如果真正能做到这些,能够躁而不热,静而不寒,就是得到了得自然之道的中正之道了。那么前面所谓的大成、大盈、大直、大巧、大辩,也都是相应可以轻松做到了。
好,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欢迎大家定时收听老子道德经下一期的内容。
如果你喜欢四哥品书,就请你把它分享给更多的好友,让他们也加入我们的读书计划吧。在这里我们只读经典,只读精华,让你的学习变得更高效、更有价值。
每天10分钟的经典精讲,每年100讲经典国学,让你熟读四书五经,超凡入圣。
扫描二维码,一起加入我们的学习计划吧。
417 Listeners
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