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聽IC

【島嶼共聲.傾聽台灣】校園裡的野性呼喚,《我的動物同學》


Listen Later

你有沒有想過,校園裡除了老師和同學,還住著一些可愛又神祕的「動物同學」?牠們可能是晚上悄悄爬上樹的白鼻心、在操場慢悠悠踱步的黑冠麻鷺,也可能是在樹上築巢、偶爾還會襲擊路人的台灣藍鵲。

三立新聞團隊花了2年時間,走訪全台各地校園,拍下這些野生動物和人類同學相遇、共存的故事,完成了紀錄片《我的動物同學》。

《我的動物同學》記錄白鼻心、穿山甲、黑冠麻鷺、食蟹獴和台灣藍鵲,如何成為與學生共學的「動物同學」。(照片提供:三立電視)

製作人暨主持人白心儀分享,過去十年她遠赴南極、非洲等地,拍攝企鵝、犀牛、大象,卻發現許多觀眾對身邊的台灣原生動物一無所知。因此,她決定製作全球第一部以「校園野生動物」為主題的紀錄片,讓孩子與觀眾從認識家門口的動物開始,拉近與自然的距離。

在紀錄片中,我們看到許多令人驚喜的「動物同學」。在暨南大學,有穿山甲在校園繁衍生息;台大的白鼻心家族已傳了四代。最讓人又愛又恨的,是會「扒路人頭」的台灣藍鵲,但在台北西松高中,學生不但不怕藍鵲,還覺得被扒頭是一種好運,甚至設計了T恤,把藍鵲當成校園吉祥物。

主持人白心儀持續關注台灣瀕危物種,參與野放草鴞行動。(照片提供:白心儀)

為了這些真實動人的畫面,拍攝團隊堅持不誘拍、不干擾,他們以「蹲點、等待」的土法煉鋼方式,帶著「防蚊液與大冰奶」苦守寒窯。為了拍攝藍鵲叼著衣架築巢的3秒鐘畫面,團隊足足等了兩年;而為了一個食蟹獴的特寫,更是在偽裝帳裡蹲守了7天。

「保育並不遙遠」,白心儀相信,當我們對動物有更多了解,就會在做決策時為牠們多留一點生存空間。《我的動物同學》是一堂最生動的生命教育課,就讓我們從身邊的動物同學開始,認識、愛護與我們共存的萬物。

黑冠麻鷺,俗稱「地瓜鳥」或「大笨鳥」,過去是賞鳥人心中的夢幻鳥種,如今已成為校園和都市公園的常見鳥類。(照片提供:三立電視)《我的動物同學》記錄到暨南大學懷孕的穿山甲媽媽長短腳,還為她掃了超音波進行產檢。(照片提供:三立電視)食蟹獴,又名棕簑貓,《我的動物同學》拍攝到入住達觀國中小的食蟹獴享用福壽螺大餐。(照片提供:三立電視)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永續聽ICBy IC之音竹科廣播|IC之音節目團隊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