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塞:《德米安》(Demian,1919)
本书是海塞(1877-1962)宣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所发生的新转折的问题小说。当时是用书中主人公津克雷尔的名字发表的。发表后引起很大反响。托马斯·曼也说,这本书不禁使他想起过去的《少年维特之烦恼》的影响。这本书获得了冯塔纳奖。海塞最后承认本书是他写的,没有领奖。原来之所以名发表,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作者想通过这本小说抛弃旧的躯壳,矢志作新的追求。津克雷尔是属于和平与和谐的光明世界的良家少年,被流氓无赖库尔曼所勾引,在陷入犯罪的痛苦时,为雷米安所救。雷米安对他说,长者和牧师所说的“得到宽恕的世界”只不过是世界的一半,不应该掩盖另一半--性欲和黑暗的冲动的世界。这是将自己内心深处所萌发的欲求归之于宿命,暗示自己要忍受孤独,成为津克雷尔自我实现道路上的引导者。津克雷尔把雷米安的母亲夏娃夫人视为主宰幽明两个世界的神--阿卜拉克萨斯4再现的“大圣母像”,通过对她的敬爱萌发出新生。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他在战场上目睹尸体遍野,认为欧洲必须为新的世纪而破坏一切,预感这是新人性的胎动。他负了重伤,从雷米安那里得到夏娃夫人的亲吻而长逝。在伟不朽的母亲怀里长眠,正象征着新生。
海塞以《彼得·卡门青》(1904)一举成名。在此之后他根据严格的自我省察,走向剖析内心世界的道路。《席特哈尔塔》(1922)、《草原之狼》(1927)、《纳尔齐斯和戈尔德蒙德》(1930)等作品,追求对自我心灵分裂的超越。最后耗费11年的光阴,完成了晚年力作《玻璃球游戏》i(1943),转向期望建设必然的精神王国、实现自我的主题。
1指书中没有连贯的情节和时间顺序,童年的回忆、眼前的生活、未来的幻想,相互交织。本书是西欧一部较早的带有“意识流”特征的“内心独白小说”。--译注问题小说,指基于强烈的个人社会意识,对社会时代中各种旧习俗、道德缺陷等进行批判、讽刺的小说。--译注
一。
冯塔纳(1819-1898),小说家,德国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 译注
阿卜拉克萨斯(Abraxas)是几个希腊字母无意义的排列。古埃及、希腊咒语中出现的神。他统治365天界。-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