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November 01, 2019第40 集 美國時間Magic Hour52 minutesPlay本週人物專訪:李珮瑜-當代藝術家李珮瑜的創作以泥土作為一種媒介,藉由泥土去塑形與回應當下各種社會議題,同時也透過工作坊的型式,讓參與者經由手中的一塊泥土去思索與討論我們與土地的連結。本集藝文視場來到新浜碼頭藝術空間,這也是李珮瑜的第一個個展「美國時間Magic Hour」的展覽場地,她將分享駐村經驗與這次個展的創作歷程。對我而言陶瓷的捏塑是親土、膚觸是非常親密的感受,「請你吃土」這作品讓我獲得許多駐村與邀展的機會,但對我來說好像有更多想說的東西必需透過更多的沉澱慢慢的去朔形,李珮瑜細談著她的創作與陶土間的關連。2018年的夏天我到落山磯的18街藝術村駐村,回來之後心裡一直沉浸於駐村的餘蘊中,回到台灣後有好一段時間即使我走在路上,那份陽光灑落的光線或某個轉角街景在某些時刻彷彿又回到落山磯般。珮瑜聊到AB展間中的門是展枱的沿伸將這出入口一分上下,觀眾需彎著身子穿過去才能到下一個空間,她表示那是記憶中身體的勞動,蹲下來,回頭看!我一直在找樹的影子,陶就像素描一樣,經由觀看後透過塑形去呈現我對它的意象,也希望觀眾感受到我所體驗的這份感受,更多這次創作歷程,趕快點進來收聽吧! ...moreShareView all episodesBy 許家峰November 01, 2019第40 集 美國時間Magic Hour52 minutesPlay本週人物專訪:李珮瑜-當代藝術家李珮瑜的創作以泥土作為一種媒介,藉由泥土去塑形與回應當下各種社會議題,同時也透過工作坊的型式,讓參與者經由手中的一塊泥土去思索與討論我們與土地的連結。本集藝文視場來到新浜碼頭藝術空間,這也是李珮瑜的第一個個展「美國時間Magic Hour」的展覽場地,她將分享駐村經驗與這次個展的創作歷程。對我而言陶瓷的捏塑是親土、膚觸是非常親密的感受,「請你吃土」這作品讓我獲得許多駐村與邀展的機會,但對我來說好像有更多想說的東西必需透過更多的沉澱慢慢的去朔形,李珮瑜細談著她的創作與陶土間的關連。2018年的夏天我到落山磯的18街藝術村駐村,回來之後心裡一直沉浸於駐村的餘蘊中,回到台灣後有好一段時間即使我走在路上,那份陽光灑落的光線或某個轉角街景在某些時刻彷彿又回到落山磯般。珮瑜聊到AB展間中的門是展枱的沿伸將這出入口一分上下,觀眾需彎著身子穿過去才能到下一個空間,她表示那是記憶中身體的勞動,蹲下來,回頭看!我一直在找樹的影子,陶就像素描一樣,經由觀看後透過塑形去呈現我對它的意象,也希望觀眾感受到我所體驗的這份感受,更多這次創作歷程,趕快點進來收聽吧! ...moreMore shows like 家峰的藝文視場View all下一本讀什麼?180 Listeners
本週人物專訪:李珮瑜-當代藝術家李珮瑜的創作以泥土作為一種媒介,藉由泥土去塑形與回應當下各種社會議題,同時也透過工作坊的型式,讓參與者經由手中的一塊泥土去思索與討論我們與土地的連結。本集藝文視場來到新浜碼頭藝術空間,這也是李珮瑜的第一個個展「美國時間Magic Hour」的展覽場地,她將分享駐村經驗與這次個展的創作歷程。對我而言陶瓷的捏塑是親土、膚觸是非常親密的感受,「請你吃土」這作品讓我獲得許多駐村與邀展的機會,但對我來說好像有更多想說的東西必需透過更多的沉澱慢慢的去朔形,李珮瑜細談著她的創作與陶土間的關連。2018年的夏天我到落山磯的18街藝術村駐村,回來之後心裡一直沉浸於駐村的餘蘊中,回到台灣後有好一段時間即使我走在路上,那份陽光灑落的光線或某個轉角街景在某些時刻彷彿又回到落山磯般。珮瑜聊到AB展間中的門是展枱的沿伸將這出入口一分上下,觀眾需彎著身子穿過去才能到下一個空間,她表示那是記憶中身體的勞動,蹲下來,回頭看!我一直在找樹的影子,陶就像素描一樣,經由觀看後透過塑形去呈現我對它的意象,也希望觀眾感受到我所體驗的這份感受,更多這次創作歷程,趕快點進來收聽吧!
November 01, 2019第40 集 美國時間Magic Hour52 minutesPlay本週人物專訪:李珮瑜-當代藝術家李珮瑜的創作以泥土作為一種媒介,藉由泥土去塑形與回應當下各種社會議題,同時也透過工作坊的型式,讓參與者經由手中的一塊泥土去思索與討論我們與土地的連結。本集藝文視場來到新浜碼頭藝術空間,這也是李珮瑜的第一個個展「美國時間Magic Hour」的展覽場地,她將分享駐村經驗與這次個展的創作歷程。對我而言陶瓷的捏塑是親土、膚觸是非常親密的感受,「請你吃土」這作品讓我獲得許多駐村與邀展的機會,但對我來說好像有更多想說的東西必需透過更多的沉澱慢慢的去朔形,李珮瑜細談著她的創作與陶土間的關連。2018年的夏天我到落山磯的18街藝術村駐村,回來之後心裡一直沉浸於駐村的餘蘊中,回到台灣後有好一段時間即使我走在路上,那份陽光灑落的光線或某個轉角街景在某些時刻彷彿又回到落山磯般。珮瑜聊到AB展間中的門是展枱的沿伸將這出入口一分上下,觀眾需彎著身子穿過去才能到下一個空間,她表示那是記憶中身體的勞動,蹲下來,回頭看!我一直在找樹的影子,陶就像素描一樣,經由觀看後透過塑形去呈現我對它的意象,也希望觀眾感受到我所體驗的這份感受,更多這次創作歷程,趕快點進來收聽吧! ...more
本週人物專訪:李珮瑜-當代藝術家李珮瑜的創作以泥土作為一種媒介,藉由泥土去塑形與回應當下各種社會議題,同時也透過工作坊的型式,讓參與者經由手中的一塊泥土去思索與討論我們與土地的連結。本集藝文視場來到新浜碼頭藝術空間,這也是李珮瑜的第一個個展「美國時間Magic Hour」的展覽場地,她將分享駐村經驗與這次個展的創作歷程。對我而言陶瓷的捏塑是親土、膚觸是非常親密的感受,「請你吃土」這作品讓我獲得許多駐村與邀展的機會,但對我來說好像有更多想說的東西必需透過更多的沉澱慢慢的去朔形,李珮瑜細談著她的創作與陶土間的關連。2018年的夏天我到落山磯的18街藝術村駐村,回來之後心裡一直沉浸於駐村的餘蘊中,回到台灣後有好一段時間即使我走在路上,那份陽光灑落的光線或某個轉角街景在某些時刻彷彿又回到落山磯般。珮瑜聊到AB展間中的門是展枱的沿伸將這出入口一分上下,觀眾需彎著身子穿過去才能到下一個空間,她表示那是記憶中身體的勞動,蹲下來,回頭看!我一直在找樹的影子,陶就像素描一樣,經由觀看後透過塑形去呈現我對它的意象,也希望觀眾感受到我所體驗的這份感受,更多這次創作歷程,趕快點進來收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