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普通心理学第七章思维
第二部分表象和概念
(一)表象的含义
表象是指人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或者像图画一样的心理表征。
(二)表象的特征
1.直观性:表象是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在头脑中出现的。人头脑中产生某种事物的表象,就好像直接看到或者听到这种事物的某些特征一样。
2.概括性:表象是人们多次知觉的结果,它不表征事物的个别特征,而是表征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主要特征,是关于某个事物或某类事物的概括形象。
3.可操作性:由于表象是知觉的类似物,因此人们可以在头脑中对表象进行操作,这种操作就像人们通过外部动作控制和操作客观事物一样。表象的可操作性可以用库珀等人的“心理旋转”实验来说明。
(三)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
1.表象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
从直观性来看,表象接近于知觉,从概括性来看,表象接近于思维。表象离开了具体的事物,摆脱了感知觉的局限性,为概念的形成奠定了感性的基础。
2.表象促进问题的解决
在进行问题解决和推理时,表象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利用概念进行抽象思维时,需要表象的帮助和支持。
3.表象有利于对事物进行概括
表象是感知觉与思维之间的一种过渡形式,和思维相似,是我们头脑中知识的一种重要的表征形式,是多次感知觉概括的结果,有利于对事物进行概括。
(四)概念的含义
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认识,是具有共同属性的一类事物的总称。每一个概念都包括内涵与外延两个方面。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对事物的特有属性的反映。外延是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那些具体的事物。概念的内涵增加,外延就变小了。
(五)概念的种类
1.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和关系概念
根据反映事物属性的数量及其相互关系,概念可分为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和关系概念。
(1)合取概念:
根据一类事物中单个或多个相同属性形成的概念,它们在概念中必须同时存在,缺一不可。
(2)析取概念:根据不同的标准,结合单个或多个属性所形成的概念。
(3)关系概念: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的概念。
2.自然概念和人工概念
根据概念形成的自然性,概念可分为自然概念和人工概念。
(1)自然概念: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是由事物自身的特征决定的。
(2)人工概念:是在实验室的条件下,为模拟自然概念的形成过程而人为地制造出的一种概念,它的内涵和外延常常可以人为地确定。
3.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
根据概念所包含的属性的抽象与概括程度,概念可分为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
(1)具体概念:指按事物的具体属性和指认属性形成的概念。
(2)抽象概念:指按事物的内在、本质属性形成的概念。
(六)概念形成的策略
布鲁纳曾提出了概念形成的四种策略:
1.保守性聚焦
保守性聚焦是指把第一个肯定实例(焦点)所包含的全部属性都看做是未知概念的有关属性而建立假设,以后只改变其中的一个属性来对这个假设进行检验。保守性聚焦给记忆带来的负担最轻,因此是一种更有效的概念形成策略。
2.冒险性聚焦
冒险性聚焦是指把第一个肯定实例所包含的全部属性都看做是未知概念的有关属性而建立假设,但同时改变其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属性来对这个假设进行检验。这种策略带有冒险性,不能保证成功,但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现概念,是一种有效的概念形成策略。
3.同时性扫描
同时性扫描是指根据第一个肯定实例所包含的部分属性形成多个部分假设。在选取一定的实例后,根据主试的反馈,对多个部分假设进行检验。采用这种策略由于要同时记住多个假设,因此,给工作记忆以及记忆的信息加工带来了很大的负担。被试也较少采用这种策略。
4.继时性扫描
继时性扫描是指在已形成的部分假设的基础上,根据主试的反馈,每次只检验一种假设,如果这种假设被证明是正确的,就保留它,否则就采用另一个假设。由于对假设的检验是相继进行的,因此这种策略被称为继时性扫描。
(七)概念形成的理论
1.假设检验说
布鲁纳等人的假设检验说认为,概念形成的过程是不断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过程。被试根据对实验材料的分析、综合与主试提供的反馈,提出种种假设,当某种假设被证明是正确的时候,概念就形成了。
2.样例学习说
茹什提出的样例学习说认为,自然概念的形成以样例学习为主,即在掌握自然概念时,不是掌握它的一个或者几个本质特征,而是对概念样例进行记忆。记忆中有代表性的一个或者几个样例就是概念的存在形式。
(八)概念结构的理论
1.层次网络模型
(1)层次网络模型由柯林斯等人提出,认为概念是以结点的形式存储在概念网络中,每个概念具有一定的特征,这些特征实际上也是概念。
(2)各类属概念按逻辑的上下位关系组织在一起,概念间通过连线表示它们的类属关系,这样彼此具有类属关系的概念组成了一个概念的网络。
(3)在网络中,层次越高的概念,其抽象概括的水平越高。每个概念的特征实行分级存储,即在每一层概念的结点上,只存储该概念的独有特征,而同层各概念共有的特征,存储在上一层的概念结点上。
(4)提取概念的形成就是对网络搜索的过程,搜索的距离越长,反应时间越长。搜索距离的长短通过连线的长短来表示。
2.激活扩散模型
柯林斯等人在层次网络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激活扩散模型。其主要的观点如下:
(1)由于经验的作用各种概念组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概念网络。在概念网络中,连线的长短表示概念联系的紧密程度,连线越短,概念间的联系越紧密。
(2)激活扩散模型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它假定当一个概念被加工时,其意义激活会自动传递到相关的概念,使得相关概念的意义也得到激活,而且激活的强度随着传递距离的增加或者传递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3.特征表理论
特征表理论是由波纳等人提出的。这个理论把概念的语义特征分解为定义性特征和特异性特征。
(1)定义性特征是定义一个概念所必须具备的特征,它相当于概念的本质特征。特异性特征是具有描述功能的特征,它相当于概念的非本质特征。
(2)概念的结构由概念的定义性特征和整合这些特征的规则构成。这些规则也称概念规则,它包括肯定、否定、合取、析取、条件等。概念的定义性特征和规则相互结合就构成了各种不同性质的概念。
4.原型模型
原型模型由茹什等人提出来的,该理论认为概念主要是以原型来表征的。所谓原型是指范畴中最能代表该范畴的典型成员。从概念结构来讲,原型理论认为,概念是由原型加上与原型特征有相似性的成员来组成的。
(九)变式
1.概念
变式是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组织感性材料,使非本质要素变异,突出事物本质特征的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掌握概念。
2.分类
变式有两种,一种是保持事物的本质属性,变化非本质属性。另一种变式是变化本质特征,而某些非本质特征保持不变。
3.引起的错误
不充分或不正确的变式,常常会引起两种错误:不合理的缩小概念或不合理地扩大概念。
普通心理学第七章思维
第二部分表象和概念
(一)表象的含义
表象是指人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或者像图画一样的心理表征。
(二)表象的特征
1.直观性:表象是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在头脑中出现的。人头脑中产生某种事物的表象,就好像直接看到或者听到这种事物的某些特征一样。
2.概括性:表象是人们多次知觉的结果,它不表征事物的个别特征,而是表征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主要特征,是关于某个事物或某类事物的概括形象。
3.可操作性:由于表象是知觉的类似物,因此人们可以在头脑中对表象进行操作,这种操作就像人们通过外部动作控制和操作客观事物一样。表象的可操作性可以用库珀等人的“心理旋转”实验来说明。
(三)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
1.表象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
从直观性来看,表象接近于知觉,从概括性来看,表象接近于思维。表象离开了具体的事物,摆脱了感知觉的局限性,为概念的形成奠定了感性的基础。
2.表象促进问题的解决
在进行问题解决和推理时,表象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利用概念进行抽象思维时,需要表象的帮助和支持。
3.表象有利于对事物进行概括
表象是感知觉与思维之间的一种过渡形式,和思维相似,是我们头脑中知识的一种重要的表征形式,是多次感知觉概括的结果,有利于对事物进行概括。
(四)概念的含义
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认识,是具有共同属性的一类事物的总称。每一个概念都包括内涵与外延两个方面。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对事物的特有属性的反映。外延是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那些具体的事物。概念的内涵增加,外延就变小了。
(五)概念的种类
1.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和关系概念
根据反映事物属性的数量及其相互关系,概念可分为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和关系概念。
(1)合取概念:
根据一类事物中单个或多个相同属性形成的概念,它们在概念中必须同时存在,缺一不可。
(2)析取概念:根据不同的标准,结合单个或多个属性所形成的概念。
(3)关系概念: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的概念。
2.自然概念和人工概念
根据概念形成的自然性,概念可分为自然概念和人工概念。
(1)自然概念: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是由事物自身的特征决定的。
(2)人工概念:是在实验室的条件下,为模拟自然概念的形成过程而人为地制造出的一种概念,它的内涵和外延常常可以人为地确定。
3.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
根据概念所包含的属性的抽象与概括程度,概念可分为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
(1)具体概念:指按事物的具体属性和指认属性形成的概念。
(2)抽象概念:指按事物的内在、本质属性形成的概念。
(六)概念形成的策略
布鲁纳曾提出了概念形成的四种策略:
1.保守性聚焦
保守性聚焦是指把第一个肯定实例(焦点)所包含的全部属性都看做是未知概念的有关属性而建立假设,以后只改变其中的一个属性来对这个假设进行检验。保守性聚焦给记忆带来的负担最轻,因此是一种更有效的概念形成策略。
2.冒险性聚焦
冒险性聚焦是指把第一个肯定实例所包含的全部属性都看做是未知概念的有关属性而建立假设,但同时改变其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属性来对这个假设进行检验。这种策略带有冒险性,不能保证成功,但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现概念,是一种有效的概念形成策略。
3.同时性扫描
同时性扫描是指根据第一个肯定实例所包含的部分属性形成多个部分假设。在选取一定的实例后,根据主试的反馈,对多个部分假设进行检验。采用这种策略由于要同时记住多个假设,因此,给工作记忆以及记忆的信息加工带来了很大的负担。被试也较少采用这种策略。
4.继时性扫描
继时性扫描是指在已形成的部分假设的基础上,根据主试的反馈,每次只检验一种假设,如果这种假设被证明是正确的,就保留它,否则就采用另一个假设。由于对假设的检验是相继进行的,因此这种策略被称为继时性扫描。
(七)概念形成的理论
1.假设检验说
布鲁纳等人的假设检验说认为,概念形成的过程是不断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过程。被试根据对实验材料的分析、综合与主试提供的反馈,提出种种假设,当某种假设被证明是正确的时候,概念就形成了。
2.样例学习说
茹什提出的样例学习说认为,自然概念的形成以样例学习为主,即在掌握自然概念时,不是掌握它的一个或者几个本质特征,而是对概念样例进行记忆。记忆中有代表性的一个或者几个样例就是概念的存在形式。
(八)概念结构的理论
1.层次网络模型
(1)层次网络模型由柯林斯等人提出,认为概念是以结点的形式存储在概念网络中,每个概念具有一定的特征,这些特征实际上也是概念。
(2)各类属概念按逻辑的上下位关系组织在一起,概念间通过连线表示它们的类属关系,这样彼此具有类属关系的概念组成了一个概念的网络。
(3)在网络中,层次越高的概念,其抽象概括的水平越高。每个概念的特征实行分级存储,即在每一层概念的结点上,只存储该概念的独有特征,而同层各概念共有的特征,存储在上一层的概念结点上。
(4)提取概念的形成就是对网络搜索的过程,搜索的距离越长,反应时间越长。搜索距离的长短通过连线的长短来表示。
2.激活扩散模型
柯林斯等人在层次网络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激活扩散模型。其主要的观点如下:
(1)由于经验的作用各种概念组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概念网络。在概念网络中,连线的长短表示概念联系的紧密程度,连线越短,概念间的联系越紧密。
(2)激活扩散模型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它假定当一个概念被加工时,其意义激活会自动传递到相关的概念,使得相关概念的意义也得到激活,而且激活的强度随着传递距离的增加或者传递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3.特征表理论
特征表理论是由波纳等人提出的。这个理论把概念的语义特征分解为定义性特征和特异性特征。
(1)定义性特征是定义一个概念所必须具备的特征,它相当于概念的本质特征。特异性特征是具有描述功能的特征,它相当于概念的非本质特征。
(2)概念的结构由概念的定义性特征和整合这些特征的规则构成。这些规则也称概念规则,它包括肯定、否定、合取、析取、条件等。概念的定义性特征和规则相互结合就构成了各种不同性质的概念。
4.原型模型
原型模型由茹什等人提出来的,该理论认为概念主要是以原型来表征的。所谓原型是指范畴中最能代表该范畴的典型成员。从概念结构来讲,原型理论认为,概念是由原型加上与原型特征有相似性的成员来组成的。
(九)变式
1.概念
变式是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组织感性材料,使非本质要素变异,突出事物本质特征的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掌握概念。
2.分类
变式有两种,一种是保持事物的本质属性,变化非本质属性。另一种变式是变化本质特征,而某些非本质特征保持不变。
3.引起的错误
不充分或不正确的变式,常常会引起两种错误:不合理的缩小概念或不合理地扩大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