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普通心理学 第四章 知觉
第一部分 知觉概述
(一)知觉的定义
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整体性和意义性是知觉的两个重要特性。知觉作为一种活动、过程,包含了互相联系的几种作用:
(1)觉察,指发现事物的存在,而不知道它是什么。
(2)分辨,即把一个事物或其属性与另一个事物或其属性区分开来。
(3)确认,指人们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当前获得的信息,确定知觉的对象是什么,给它命名,并把它纳入一定的范畴。
特别注意:
【知觉与感觉的关系】
1.感觉和知觉的相同点
(1)两者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没有客观事物,感觉与知觉不可能凭空产生。(2)两者都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如果客观事物或现象在人的感觉器官所及范围内消失,那么感觉和知觉活动就会随之停止。
(3)两者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人脑的活动,没有人脑对刺激信息的接收、加工与处理,仅凭感觉器官是不会产生感觉的,更不可能产生知觉。
2.感觉和知觉的区别
(1)反映的内容不同。感觉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而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的整体的认识。两者反映的内容在层次上存在差异。
(2)产生的性质不同。感觉是介于生理和心理之间的活动过程,它的产生主要来自感觉器官的生理机制和刺激信息的物理特性,不需要或很少需要人的知识经验,相同的刺激信息会引起相似的感觉。知觉则是纯粹的心理活动,它的产生来自感觉基础上对客观事物各种属性的整合和解释以获得意义的心理活动,需要人的知识经验等主观因素的参与,不同的人对同一刺激信息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知觉。
(3)生理机制不同。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
3.感觉与知觉的联系感觉是知觉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前提和基础,知觉则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人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越丰富、越精确,由此形成的知觉就越完整、越正确,两者联系紧密。
(二)知觉的信息加工
1.自下而上的加工自下而上的加工又称数据驱动加工,指人在知觉时,依赖于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进行加工的过程。
2.自上而下的加工自上而下的加工又称概念驱动加工,是指人在知觉时,依赖于感知的主体,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概念来加工当前信息的过程。一般来说,在人的知觉活动中,非感觉的信息越多,所需要的感觉信息就越少,因而自上而下的加工占优势;相反,非感觉的信息越少,就需要越多的感觉信息,因而自下而上的加工占优势。
(三)知觉的特性
1、知觉的对象与背景(知觉的选择性)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而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与现象。知觉的对象从背景中分离,与注意的选择性有关。知觉的对象与背景不仅相互转化,而且相互依赖。
2.知觉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知觉的整体性)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部分综合成整体的能力。一方面,知觉的整合作用离不开组成整体的各个成分的特点;另一方面,我们对个别成分的知觉,又依赖于事物的整体特性。人对整体的知觉要优先于个别成分的知觉,遵循“整体优先”,即整体水平的加工先于局部水平的加工
3.理解在知觉中的作用(知觉的理解性)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地认识知觉对象的特点,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
知觉理解性作用:
(1)理解帮助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
(2)理解还有助于知觉的整体性;
(3)理解能产生知觉期待和预测。
4.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恒常性的种类主要有: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明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和方向恒常性。
特别注意:
【知觉学习】是指由训练引起的知觉成绩的改变或知觉阈限的变化。
【知觉定势】是指前面的知觉经验对后来知觉的影响。
【知觉习惯】是指人们日常的知觉经验影响到对事物细节的知觉。
【种族效应】是指我们很容易分辨本民族的人脸,而不容易分辨其他民族的人脸。
【知觉适应】是指当视觉输入发生变化时,我们的视觉系统能够适应这种变化,使之恢复到变化前的状态。
(四)知觉的组织原则
1. 邻近性:空间和时间上比较接近的事物容易知觉为一个整体。
2.相似性:相似的事物容易知觉为一个整体。
3.对称性:对称的事物容易知觉为一个整体。
4.良好连续:连续的事物容易知觉成为一个整体。
5.共同命运:当视野中的某些成分按照共同方向运动或变化时,人们容易把它们知觉为一个整体。
6.封闭:视野中封闭的线段容易组成图形。
7.线条朝向:视野中同朝向的线条容易组成一个整体。
8.简单性:视野中具有简单结构的部分,容易组成一个整体。
普通心理学 第四章 知觉
第一部分 知觉概述
(一)知觉的定义
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整体性和意义性是知觉的两个重要特性。知觉作为一种活动、过程,包含了互相联系的几种作用:
(1)觉察,指发现事物的存在,而不知道它是什么。
(2)分辨,即把一个事物或其属性与另一个事物或其属性区分开来。
(3)确认,指人们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当前获得的信息,确定知觉的对象是什么,给它命名,并把它纳入一定的范畴。
特别注意:
【知觉与感觉的关系】
1.感觉和知觉的相同点
(1)两者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没有客观事物,感觉与知觉不可能凭空产生。(2)两者都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如果客观事物或现象在人的感觉器官所及范围内消失,那么感觉和知觉活动就会随之停止。
(3)两者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人脑的活动,没有人脑对刺激信息的接收、加工与处理,仅凭感觉器官是不会产生感觉的,更不可能产生知觉。
2.感觉和知觉的区别
(1)反映的内容不同。感觉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而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的整体的认识。两者反映的内容在层次上存在差异。
(2)产生的性质不同。感觉是介于生理和心理之间的活动过程,它的产生主要来自感觉器官的生理机制和刺激信息的物理特性,不需要或很少需要人的知识经验,相同的刺激信息会引起相似的感觉。知觉则是纯粹的心理活动,它的产生来自感觉基础上对客观事物各种属性的整合和解释以获得意义的心理活动,需要人的知识经验等主观因素的参与,不同的人对同一刺激信息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知觉。
(3)生理机制不同。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
3.感觉与知觉的联系感觉是知觉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前提和基础,知觉则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人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越丰富、越精确,由此形成的知觉就越完整、越正确,两者联系紧密。
(二)知觉的信息加工
1.自下而上的加工自下而上的加工又称数据驱动加工,指人在知觉时,依赖于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进行加工的过程。
2.自上而下的加工自上而下的加工又称概念驱动加工,是指人在知觉时,依赖于感知的主体,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概念来加工当前信息的过程。一般来说,在人的知觉活动中,非感觉的信息越多,所需要的感觉信息就越少,因而自上而下的加工占优势;相反,非感觉的信息越少,就需要越多的感觉信息,因而自下而上的加工占优势。
(三)知觉的特性
1、知觉的对象与背景(知觉的选择性)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而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与现象。知觉的对象从背景中分离,与注意的选择性有关。知觉的对象与背景不仅相互转化,而且相互依赖。
2.知觉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知觉的整体性)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部分综合成整体的能力。一方面,知觉的整合作用离不开组成整体的各个成分的特点;另一方面,我们对个别成分的知觉,又依赖于事物的整体特性。人对整体的知觉要优先于个别成分的知觉,遵循“整体优先”,即整体水平的加工先于局部水平的加工
3.理解在知觉中的作用(知觉的理解性)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地认识知觉对象的特点,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
知觉理解性作用:
(1)理解帮助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
(2)理解还有助于知觉的整体性;
(3)理解能产生知觉期待和预测。
4.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恒常性的种类主要有: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明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和方向恒常性。
特别注意:
【知觉学习】是指由训练引起的知觉成绩的改变或知觉阈限的变化。
【知觉定势】是指前面的知觉经验对后来知觉的影响。
【知觉习惯】是指人们日常的知觉经验影响到对事物细节的知觉。
【种族效应】是指我们很容易分辨本民族的人脸,而不容易分辨其他民族的人脸。
【知觉适应】是指当视觉输入发生变化时,我们的视觉系统能够适应这种变化,使之恢复到变化前的状态。
(四)知觉的组织原则
1. 邻近性:空间和时间上比较接近的事物容易知觉为一个整体。
2.相似性:相似的事物容易知觉为一个整体。
3.对称性:对称的事物容易知觉为一个整体。
4.良好连续:连续的事物容易知觉成为一个整体。
5.共同命运:当视野中的某些成分按照共同方向运动或变化时,人们容易把它们知觉为一个整体。
6.封闭:视野中封闭的线段容易组成图形。
7.线条朝向:视野中同朝向的线条容易组成一个整体。
8.简单性:视野中具有简单结构的部分,容易组成一个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