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中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是一个地大物博,雄浑辽阔、民风勇敢坚毅的地方。
这里,因毗邻俄国,早早受到十月革命的影响,五四运动后马列主义在此处得到深入传播。
这里,完整经历了十四年抗战,留下了许多感天动地的英雄传奇与红色故事。
这里,有全国第一个解放的大城市——哈尔滨,作为解放战争时期战略大后方,东北解放区建设积累的丰富经验一路南下在新解放区生根发芽。
这里,有抗联遗迹、有北大荒、有大庆、有铁人,一代代革命者与建设者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黑龙江省革命文物分布年代广泛,见证了上世纪二十年代以来的各个革命历史阶段,留下了丰富的文物遗存。作为见证近代以来黑龙江省波澜壮阔历史的实物例证,近现代类型文物在全省文物资源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黑龙江省革命文物突出展现了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黑龙江人民在革命道路上做出的伟大牺牲与卓越贡献。
文保青年们从2022年起参与《黑龙江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总体规划(2024—2035年)》(2024年3月初公布实施),在项目过程中多次调研深入黑龙江省的白山黑土,深刻感受到这片英雄的土地上挥洒着多少先辈的汗水与热血。
本期邀请了项目的两位主要参与者于洋、李松波,分享他们在调研过程中的感受,有趣闻有惊险有触动有震撼,有对先辈的缅怀,有对未来的期盼。
内容策划:胡玥
节目嘉宾:于洋、李松波
音频剪辑:赵诗咏
主要内容:
0:00 片头:于洋-东北抗联精神
0:40 去往祖国最北的地方
1:26 于洋讲述东北抗联的历史,英勇抗日的十四年(有我们熟知的杨靖宇、赵尚志、李兆麟、赵一曼、八女投江)
8:00 李松波、于洋调研黑龙江革命文物时的深刻印象(工作时间不长的松波印象最深刻的调研都贡献给了黑龙江)
8:28 何为密营?-抗联战士战斗生活过的旧址总称-有医疗有仓库还有被服厂-东北俗称地窨子
10:15 崎岖不平的路,深山里没有信号机油漏光,经验丰富的当地文物工作者和被救援的保护工作者
15:15 伊春的蜱虫,有生命危险的调研,保安大哥用烟头帮除蜱虫
19:36 松波的第二辆车又爆胎了,还困在了野生动物保护区,“此处有东北虎、东北豹出没”-当地热情的东北大哥帮忙22:46 当地基层文物保护工作者的日常工作
25:20 北大荒和北大仓,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大庆油田和铁人精神,改变中国贫油的局面-新中国建设时期的贡献27:35 黑龙江在中国林业发展上的贡献和先辈的牺牲,八万名铁道兵深扎20年,顽强的毅力修建铁路、桥梁、隧道,成功开发兴安岭。嫩林铁路平均每3公里有一名铁道兵牺牲于此。
29:39 黑龙江革命文物保护总规如何融合文物与文旅资源
31:00 对大众而言,黑龙江革命文物值得一看,得到丰富多样的观感和收获:东北抗联主题游径、垦荒之路-北大荒沧桑巨变、强国之路-国家发展繁荣富强
32:16 “罪证之痕”-英雄辈出的地方也一定充满荆棘-经统计黑龙江有罪证文物500处,保护好它们,不仅是保留罪证,也是时刻提醒今天的我们不要让历史重演。
33:31 胡玥问旅行时一路去看罪证类文物,我会不会抑郁?回答:哈尔滨旅游爆火,731部队陈列馆游客量剧增,1月份冒着严寒排队的游客,打消了这个疑虑。-公众对于革命历史教育的需求
35:25 罪证类文物并不是只会带来沉重的感受,松波推荐牡丹江东宁要塞、鸡西虎头要塞,民间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象征着二战的结束、和平的到来、正义胜利了!
39:14 结尾,所有的革命文物都是在提醒我们每一个人,珍爱和平,珍惜今天的生活。
39:30 一段来自清源文化遗产的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