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有一天王阳明的弟子刘德章向王阳明表达自己的一个疑惑,问到:【先生以纯金比喻圣人,以金的分量比喻圣人的才智大小,用炼金比喻学者的休养功夫,最为深刻准确。只是把尧和舜比喻为万鎰的纯金,把孔子比喻为九千鎰的纯金,似乎不太妥当。】
对此,王阳明回答:【你是从外在形式上去考虑问题,进而有意为圣人争些分量。如果不是这样,把尧和舜比喻为万鎰纯金也不为多,把孔子比喻为九千鎰纯金也不为少。圣人之所以为圣,重点在于他们的内心是否精一纯明,而不是在于他们心智的大小。只要心至纯至金为天理,就是圣人。如果谈到他们的才能气魄,怎么可能相同?
后世儒生只在才能上作比较,因此兑变为只考虑功利。如果消除比较才能的私心,每个人尽自己的力量和精神在存养天理上下功夫,就会功德圆满:能力大的做出大的成就,能力小的做出小的成就,无须依靠外力,无不完美纯粹,这才是踏实而明善诚身的事情。】
生活中差别无处不在,于是一些人在差别中情不自禁地将自己与别人进行比较。如果自己与别人的差距不是很大,心理上或多或少会感到一些平衡;如果自己比对方好,心里就容易产生骄傲感;如果自己不如对方,心里就会感到失落和痛苦;更有甚者,会因为嫉妒而诋毁那些比自己出众的人。
人往往就是这样,很多烦恼都是因为自己觉得不如别人而滋生出来。其实世上本无事,实是庸人自扰之。别人在熟知的领域超过你,并不表示你技不如人,只能表示你不了解某个方面的知识,但是在其他方面,你可能比他人强,想明白这些,也就没有心结。总之,只要跳出【与别人比较】的心理,才可以成为自己的独立自我。
如果无法消除与人比较才能的私心,至少要学会客观地看待自己和别人,不仅要看到对方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优点,看清自己的生存价值,也就可以知足常乐,真正达到王阳明所说的【人人自有,个个圆成】的境界。
非常感谢您的收听,欢迎您一起来学习一代圣人王阳明的智慧,
欢迎訂閱、点赞、评论与我进行互动唷,
我们下一集再见
By 周夏亘有一天王阳明的弟子刘德章向王阳明表达自己的一个疑惑,问到:【先生以纯金比喻圣人,以金的分量比喻圣人的才智大小,用炼金比喻学者的休养功夫,最为深刻准确。只是把尧和舜比喻为万鎰的纯金,把孔子比喻为九千鎰的纯金,似乎不太妥当。】
对此,王阳明回答:【你是从外在形式上去考虑问题,进而有意为圣人争些分量。如果不是这样,把尧和舜比喻为万鎰纯金也不为多,把孔子比喻为九千鎰纯金也不为少。圣人之所以为圣,重点在于他们的内心是否精一纯明,而不是在于他们心智的大小。只要心至纯至金为天理,就是圣人。如果谈到他们的才能气魄,怎么可能相同?
后世儒生只在才能上作比较,因此兑变为只考虑功利。如果消除比较才能的私心,每个人尽自己的力量和精神在存养天理上下功夫,就会功德圆满:能力大的做出大的成就,能力小的做出小的成就,无须依靠外力,无不完美纯粹,这才是踏实而明善诚身的事情。】
生活中差别无处不在,于是一些人在差别中情不自禁地将自己与别人进行比较。如果自己与别人的差距不是很大,心理上或多或少会感到一些平衡;如果自己比对方好,心里就容易产生骄傲感;如果自己不如对方,心里就会感到失落和痛苦;更有甚者,会因为嫉妒而诋毁那些比自己出众的人。
人往往就是这样,很多烦恼都是因为自己觉得不如别人而滋生出来。其实世上本无事,实是庸人自扰之。别人在熟知的领域超过你,并不表示你技不如人,只能表示你不了解某个方面的知识,但是在其他方面,你可能比他人强,想明白这些,也就没有心结。总之,只要跳出【与别人比较】的心理,才可以成为自己的独立自我。
如果无法消除与人比较才能的私心,至少要学会客观地看待自己和别人,不仅要看到对方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优点,看清自己的生存价值,也就可以知足常乐,真正达到王阳明所说的【人人自有,个个圆成】的境界。
非常感谢您的收听,欢迎您一起来学习一代圣人王阳明的智慧,
欢迎訂閱、点赞、评论与我进行互动唷,
我们下一集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