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而论道

读书新纪元:如何运用经典阅读法应对信息爆炸


Listen Later

本文重点


1. 阅读的层次:文章提到了基础阅读、检式阅读(略读)、分析阅读(精读)和主题阅读这四个层次,它们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2. 略读(检式阅读):作者详细介绍了略读的方法,包括查看书名、前言、目录、索引、腰封、作者简介、相关章节以及书的最后几页,目的是为了快速判断一本书的价值和是否值得深入阅读。

3. 精读(分析阅读):文章强调了在需要从书中获取更深层次知识时,应采用分析阅读。这包括对书进行主题分类、用自己的话概括大意、记笔记、写书评以及与作者进行思想上的碰撞和讨论。

4. 主题阅读:文章提到在写论文或对特定主题有深入研究需求时,应采用主题阅读。这包括准备阶段的资料搜集和剔除不相关部分,以及阅读阶段的寻找主题章节、串联关键词、搜寻问题答案和分析答案的谬误。

5. 读书法的时效性:作者认为,尽管技术在进步,但阅读的基本方法并未过时,这些方法依然适用于现代的阅读实践。

6. 对AI时代阅读的看法:文章指出,尽管AI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阅读,但它并不能替代阅读的核心原理和方法。

7. 读书法的实用性:作者通过自己的经验分享,强调了这些阅读方法的实用性,并鼓励读者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去实践和探索。

文章通过这些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提高阅读效率,更好地理解和吸收书籍中的知识。


正文


欢迎收听本期节目,这里是坐而论道,我是主播近复。


在前几期节目中,我连续分享了许多关于学习和阅读的技巧与常识。回顾这些内容,我意识到可能信息量过大,尤其是考虑到我的更新频率较高,这可能对听众的吸收造成影响。因此,今天我们将简短一些,作为对之前内容的补充。


在第一期节目中,我提到了在缺乏材料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传统的略读方法来阅读书籍。既然提到了略读,自然也涉及到精读,所以我决定补充这一部分的知识。我采用的方法来源于莫提莫艾德勒先生的著作《如何阅读一本书》。我之所以从一开始就关注学习方法领域,是因为在这本书的序言中预见到了一些问题,尽管他生活在上个世纪初,他预见的是广播电视对人们的影响。他写作这本书的目的是希望人们能更好地阅读,以抵抗这种影响。


几年前,当我读到这一段时,尽管当时人们已经不再看电视或听广播,但这种影响以新的形式出现,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这让我经常翻阅这本书,并时不时地向他人推荐。然而,这本书确实有些枯燥。我在书友群中交流时,有人指出这本书是教人如何阅读的,但它本身却难以阅读。我认为,书中前面的方法思路清晰,但后面针对不同题材的阅读方法,其实都是前面核心原理的变形。因此,我认为艾德勒先生有些过于操心大家的成长,不如直接写前面部分。当然,如果只写前面,可能也无法成书。无论如何,我们取其精华,学习如何阅读。


在此,我要提醒一下,听到这里,肯定有人会对我不屑一顾,认为在AI时代,还拿100多年前的阅读方法来糊弄人。请大家记住,技术的革新是技术的进步,而非底层原理的进步。我们之所以感觉比前人聪明,是因为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如果探索全新领域,回顾时会发现,我们与古人并无太大区别。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孔子等人的思想依然闪耀着光芒。因此,不要认为有了AI,就不再需要这些方法。AI只是帮助我们更省力、更科学地完成流程,尽量减少无关的精力消耗。但它对底层原理基本没有影响,这一点必须明确。


现在,我将详细介绍《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关于阅读的讲解。首先,艾德勒先生将阅读分为几个层次:基础阅读、检式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这四个层次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并非孤立存在。基础阅读指的是识字的基本能力,即具备基础的阅读能力。我猜测,在上个世纪初,可能文盲较多,因此在讲解学习方法时,需要考虑这一层次。但今天,我们无需考虑这一点。


接下来是检式阅读,即略读。其目的是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书籍的阅读。在第一期节目中,我已详细介绍了略读的方法。简式阅读的操作步骤包括:首先查看主副书名和前言,然后查看目录、索引、腰封、作者简介、图书简介以及与书名相关的章节,最后查看书的最后两三页。这些步骤有助于我们判断书籍的价值,决定是否继续阅读。


分析阅读,即精读,适用于需要从书籍中获得更深层次知识的情况。分析阅读的步骤非常清晰。首先,将图书按主题分类,因为不同类型书籍的阅读方法各异。其次,用自己的话精准概括书籍大意,然后进行笔记和书评的撰写。在分析阅读中,我们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阅读来提高效率。但在此之前,我们应已略读并做笔记,记录下不理解的地方和新的想法。


最后是主题阅读。当需要撰写论文时,主题阅读尤为常用。主题阅读分为准备阶段和阅读阶段。在准备阶段,我们需要搜寻与主题相关的资料,并留下与主题切合的部分。在阅读阶段,我们首先寻找与主题相关的章节,然后串联关键词,搜寻问题答案,并分析答案的谬误,形成自己的观点。通过主题阅读,我们可以完成论文或重要文章的撰写。


《如何阅读一本书》提供的阅读方法,即使过了100多年,依然没有过时。后来出现的一些卡片、笔记、写作法等,在我看来属于知识管理范畴,而非阅读方法。阅读方法几乎没有变化。通过我的讲解,如果对你有所帮助,甚至激发了你的兴趣,你可以找这本书来阅读。当然,我认为我已经将这本书的精华讲述得差不多了,如果你阅读后可能不会有太大的感受,但我也不会因此而感到沮丧。如果你有兴趣,可以阅读这本书。这就是我今天的分享。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坐而论道By 近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