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汉赵的皇帝刘曜包围洛阳,石勒率军来救援。刘曜竟撤除了对洛阳东边金墉城的包围,将部队陈列于洛水之西,企图与石勒决战,结果一战而败,被擒身亡。
究其败因,在于刘曜平日沉溺于饮酒博彩,不能体恤士卒;临阵又轻率地撤除围城之势,向西列阵;让石勒看出了怯懦的态势。最终在狂醉之中,将自己送入了绝境。他的失败,根源在于此,并不能简单的归结于他没有听从部下在成皋险要之地,阻击石勒的计策。
试想,倘若刘曜当时能选择深沟高垒,切断石勒进入洛阳的通道,使石勒内外无法策应,那么石勒初来乍到的锐气必然受挫,也无法解金墉城之围。战事一旦旷日持久,石勒的军队上下便会产生懈怠思归之气,届时求归不得,求进不能。其下场就是重蹈后来在洛阳城下被擒的窦建德的覆辙。
但如果再退一步,假使刘曜真的分兵去扼守成皋,试图在百里之外迎敌,那么他派去抵御石勒的将领,本就不是石勒的对手,其结果必然是先遭挫败而溃散。一旦这支部队溃败,那么正在围攻洛阳的主力部队军心也必将土崩瓦解,败亡之局便无可挽回了。
至于石勒曾说:“以重兵扼守成皋,是上策;凭借洛水顽抗,是中策;固守洛阳城,只能束手就擒。”这不过是石勒担心刘曜采取坚壁清野的策略来消耗自己,因而故意说出这番话来安定军心罢了,并非战场的真实判断。当刘曜果真撤围并向西列阵,将后方的蒲坂作为退路时,石勒立刻欣喜地说:“可以恭贺我了。”这才是石勒内心真实的看法。
刘曜从千里之外调兵遣将,去攻打他人坚守的城池,本是用兵大忌。而作为围城的一方,主动撤围、分兵去险要之地迎击援军,在险要并非为我方牢固控制、且撤去围城的军,则在自身军心不稳的情况下,其实是错上加错。 朱元璋带兵解救南昌之围时,陈友谅解南昌之围,带兵迎战朱元璋,最终兵败身死于鄱阳湖,便是后车之鉴。 一旦军队分开,就难以重新合并;一旦行动起来,又难以中途止步。
石勒的智谋足以洞察此中利害,他那番“上中下三策”的言论,不过是用来安定军心的反话。后世若有人信以为真,石勒在九泉之下恐怕也要发笑了。 所以,于战争,必须看透行动的利害本质,不能轻易纸上谈兵。
By Betaguru汉赵的皇帝刘曜包围洛阳,石勒率军来救援。刘曜竟撤除了对洛阳东边金墉城的包围,将部队陈列于洛水之西,企图与石勒决战,结果一战而败,被擒身亡。
究其败因,在于刘曜平日沉溺于饮酒博彩,不能体恤士卒;临阵又轻率地撤除围城之势,向西列阵;让石勒看出了怯懦的态势。最终在狂醉之中,将自己送入了绝境。他的失败,根源在于此,并不能简单的归结于他没有听从部下在成皋险要之地,阻击石勒的计策。
试想,倘若刘曜当时能选择深沟高垒,切断石勒进入洛阳的通道,使石勒内外无法策应,那么石勒初来乍到的锐气必然受挫,也无法解金墉城之围。战事一旦旷日持久,石勒的军队上下便会产生懈怠思归之气,届时求归不得,求进不能。其下场就是重蹈后来在洛阳城下被擒的窦建德的覆辙。
但如果再退一步,假使刘曜真的分兵去扼守成皋,试图在百里之外迎敌,那么他派去抵御石勒的将领,本就不是石勒的对手,其结果必然是先遭挫败而溃散。一旦这支部队溃败,那么正在围攻洛阳的主力部队军心也必将土崩瓦解,败亡之局便无可挽回了。
至于石勒曾说:“以重兵扼守成皋,是上策;凭借洛水顽抗,是中策;固守洛阳城,只能束手就擒。”这不过是石勒担心刘曜采取坚壁清野的策略来消耗自己,因而故意说出这番话来安定军心罢了,并非战场的真实判断。当刘曜果真撤围并向西列阵,将后方的蒲坂作为退路时,石勒立刻欣喜地说:“可以恭贺我了。”这才是石勒内心真实的看法。
刘曜从千里之外调兵遣将,去攻打他人坚守的城池,本是用兵大忌。而作为围城的一方,主动撤围、分兵去险要之地迎击援军,在险要并非为我方牢固控制、且撤去围城的军,则在自身军心不稳的情况下,其实是错上加错。 朱元璋带兵解救南昌之围时,陈友谅解南昌之围,带兵迎战朱元璋,最终兵败身死于鄱阳湖,便是后车之鉴。 一旦军队分开,就难以重新合并;一旦行动起来,又难以中途止步。
石勒的智谋足以洞察此中利害,他那番“上中下三策”的言论,不过是用来安定军心的反话。后世若有人信以为真,石勒在九泉之下恐怕也要发笑了。 所以,于战争,必须看透行动的利害本质,不能轻易纸上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