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西晉 惠帝 的愚蠢,古今無人能可以匹敌,國家因此滅亡。唐朝的顺宗虽然病重而且神志不清,宋朝的光宗被凶悍的妻子控制,连自己的父亲是谁都不知道,这几位的情况和惠帝相比也好不了多少,但唐朝和宋朝却没有因此灭亡,这是因为有其他人在支撑。放眼晋朝的朝廷大臣,有谁能够担当起治理国家的重任呢?
齐王攸是否懂得体察民情,他能不能像慕容恪那样做一个好臣子,我不敢确定。傅咸、刘毅虽然是敢于进谏的士人,可以让他们作为耳目来了解情况,但不能把国家的重任托付给他们,因为他们不能顾全大局。张华是谋略之士,可以和他一同建功立业,但不能让他来坚守正道,因为他不能担当起重大的节操。把国家托付给这几个人的手里,都不能挽救惠帝的危局,更何况是荀勖、冯紞、贾谧、杨骏这些骄横奸佞的小人,他们互相争斗,就像手持兵器一样!
傅咸、刘毅能够冒着生命危险规劝武帝的过失,但对于贾充的奸诈,即使同朝为官,他们也不能揭发他的罪恶。张华掌管国家大权时,朝野还算比较平静,但对于废除杨皇后的事情,他竟然请求以赵飞燕的罪名来定罪,又因为贾谧受到人们的推崇就盲目效仿,竟然不能阻止那些邪恶的行为。张华不能因此逃脱导致晋朝灭亡的罪责。
有人说,狄仁杰身处淫荡的皇后和奸臣之间,与他们周旋而不感到羞耻,有人将存续拯救唐朝的功劳应该归于他。但你们怎么知道张华就没有秘密的举措,只是不幸没有成功呢?
平心而论,狄仁杰是在武则天当政时忽然显贵起来的,在高宗时期,他并没有担任过大臣或主管国政,他的权力本来就比较轻,所以他不得不借助武则天的权力来渡过大难。张华受到武帝的深切信任,参与了平定吴国的大计,作为开国元老,他被派往地方任职,又进入了中央枢纽,受到天下人的敬仰。然而,他竟然依附于邪恶之党,用粉饰太平的业绩来掩盖治国之过,这难道能称得上是大臣的职责吗?
他的行为败坏,威望丧失,志向动摇,想要在之后有所作为,在已经混乱的局面中斡旋,他能做到吗?
说西晋的朝廷中没有一个能担当重任的人,这话并不过分。
晋朝的士人,行为放荡不羁,骄奢淫逸,柔弱懈怠,名教已经破裂,这也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魏朝的政治,虽然严苛地考察事务和功绩,但忽略了节操和道义,天下人已经不知道什么叫名义了。晋朝继承了魏朝,却变得更加宽容懈怠,士人的廉耻之心也就荡然无存了。孔融死后,士人的气节就如同灰烬,嵇康死后,清议被断绝,名教成为天下人讳莫如深的话题,人们同流合污也不以为耻。
那些把世俗的事情放在心上的人,就列举各种常规事务,以此来博取忠贞干练的名声,张华、傅咸、刘毅之类就是这样的人。不如此的人,就是崇尚虚浮,逃避得失,以求自保,就像阮籍、王衍、乐广之流。这两种人互相竞争,却将立国的大体、个人的大节置若罔闻;国家的存亡,又有谁会认真思考并加以预防呢?所以,他们能和贾充一起共事而不感到羞愧,能和杨骏并列而不感到忌讳。
像这样,即使得到一个中等水平的君主,也难以长久维持国家,更何况是愚蠢得无可比拟的惠帝呢?当董养 进入太学堂时而感嘆地说:“天人之理既絕,大亂將作。”他这话真是说对了!
By Betaguru西晉 惠帝 的愚蠢,古今無人能可以匹敌,國家因此滅亡。唐朝的顺宗虽然病重而且神志不清,宋朝的光宗被凶悍的妻子控制,连自己的父亲是谁都不知道,这几位的情况和惠帝相比也好不了多少,但唐朝和宋朝却没有因此灭亡,这是因为有其他人在支撑。放眼晋朝的朝廷大臣,有谁能够担当起治理国家的重任呢?
齐王攸是否懂得体察民情,他能不能像慕容恪那样做一个好臣子,我不敢确定。傅咸、刘毅虽然是敢于进谏的士人,可以让他们作为耳目来了解情况,但不能把国家的重任托付给他们,因为他们不能顾全大局。张华是谋略之士,可以和他一同建功立业,但不能让他来坚守正道,因为他不能担当起重大的节操。把国家托付给这几个人的手里,都不能挽救惠帝的危局,更何况是荀勖、冯紞、贾谧、杨骏这些骄横奸佞的小人,他们互相争斗,就像手持兵器一样!
傅咸、刘毅能够冒着生命危险规劝武帝的过失,但对于贾充的奸诈,即使同朝为官,他们也不能揭发他的罪恶。张华掌管国家大权时,朝野还算比较平静,但对于废除杨皇后的事情,他竟然请求以赵飞燕的罪名来定罪,又因为贾谧受到人们的推崇就盲目效仿,竟然不能阻止那些邪恶的行为。张华不能因此逃脱导致晋朝灭亡的罪责。
有人说,狄仁杰身处淫荡的皇后和奸臣之间,与他们周旋而不感到羞耻,有人将存续拯救唐朝的功劳应该归于他。但你们怎么知道张华就没有秘密的举措,只是不幸没有成功呢?
平心而论,狄仁杰是在武则天当政时忽然显贵起来的,在高宗时期,他并没有担任过大臣或主管国政,他的权力本来就比较轻,所以他不得不借助武则天的权力来渡过大难。张华受到武帝的深切信任,参与了平定吴国的大计,作为开国元老,他被派往地方任职,又进入了中央枢纽,受到天下人的敬仰。然而,他竟然依附于邪恶之党,用粉饰太平的业绩来掩盖治国之过,这难道能称得上是大臣的职责吗?
他的行为败坏,威望丧失,志向动摇,想要在之后有所作为,在已经混乱的局面中斡旋,他能做到吗?
说西晋的朝廷中没有一个能担当重任的人,这话并不过分。
晋朝的士人,行为放荡不羁,骄奢淫逸,柔弱懈怠,名教已经破裂,这也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魏朝的政治,虽然严苛地考察事务和功绩,但忽略了节操和道义,天下人已经不知道什么叫名义了。晋朝继承了魏朝,却变得更加宽容懈怠,士人的廉耻之心也就荡然无存了。孔融死后,士人的气节就如同灰烬,嵇康死后,清议被断绝,名教成为天下人讳莫如深的话题,人们同流合污也不以为耻。
那些把世俗的事情放在心上的人,就列举各种常规事务,以此来博取忠贞干练的名声,张华、傅咸、刘毅之类就是这样的人。不如此的人,就是崇尚虚浮,逃避得失,以求自保,就像阮籍、王衍、乐广之流。这两种人互相竞争,却将立国的大体、个人的大节置若罔闻;国家的存亡,又有谁会认真思考并加以预防呢?所以,他们能和贾充一起共事而不感到羞愧,能和杨骏并列而不感到忌讳。
像这样,即使得到一个中等水平的君主,也难以长久维持国家,更何况是愚蠢得无可比拟的惠帝呢?当董养 进入太学堂时而感嘆地说:“天人之理既絕,大亂將作。”他这话真是说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