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訪來賓:多重歧視性別暴力防治中心主任 杜瑛秋
勵馨基金會在2019年成立多重歧視性別暴力防治中心。中心主任杜瑛秋表示,多元性別族群在台灣沒有直接服務的機構,LGBTQ+族群求助其他機構有困難,也不敢出櫃。勵馨基金會長年著致力於性別暴力防治,有規模資源較多,可提供社工直接服務。多重歧視防治不只協助當事人,還有其家人,包括同志伴侶,協助溝通如何經營親密關係。勵馨基金會於2019年3月8日至3月31日針對12歲以上的多元性別朋友進行網路問卷調查,有效樣本數為2932份,其中約7成8為多元性別族群。本集訪談杜瑛秋主任,談談網路問卷調查的想法是甚麼?
1、遭受性別暴力或性別歧視,67%是在發生國中階段,最常遭性別暴力或歧視的場域,依次是校園、家庭,多元性別朋友最常受到同學(66%)、家人(44.8%)、學校師長(30%)的性別暴力或歧視。如何解釋數字的意義?
2、最多求助的對象是朋友(包括網友),佔41.8%。民間機構僅佔4.1%,政府機構1.4%。而不選擇求助的人,有3成3覺得求助也沒有幫助,1成6指出求助系統及人員不安全、不友善,1成4不敢求助。多元性別朋友最期待的協助與資源,是保密與尊重當事人,避免因通報而被出櫃(95.9%);有多元性別敏感度的求助系統(95.8%);有經驗或熟悉保護案件處理的專業人員(94.5%)這些數字背後,是不是代表示現今求助系統性別不敏感? 性別友善程度還須提高? 也呼應到中心成立對政府的訴求,提供友善且多元的服務資源。
3、對於問卷結果,勵馨要如何有具體方法改善? 當求助最多的是朋友(網友)時如何讓受暴的LGBTQ+的朋友,感受到求助系統的友善與安全? 以及中心未來計畫為何?
教育電台性別平等Easy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