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第一乐章作品第14号的两首奏鸣曲都是三个乐章的,两首奏鸣曲中都没有中间的慢乐章,两首作品在形式上都简洁紧凑。
其中第一首是E大调,在类型上接近F大调奏鸣曲作品第10号。像贝多芬的多数早期奏鸣曲一样,它的写法有许多管弦乐的特点。这首奏鸣曲的情绪是明朗的,没有前一首《悲怆》奏鸣曲中那样多的戏剧性因素。
正如通常那样,第一乐章的主部是一个不完整的乐段。第一乐句以主调上的半终止结束,第二乐句则变成连接段落,停止在重属和弦上。在停顿之后直接开始了副部。它的结构相当复杂——分为几个独立段落(均在B大调上)。第一个段落(16小节)如歌、平静,有些复调因素。随后是一个8小节的乐段,充满了明亮的诙谐,附有4小节十分尖利的补充句,随后又是一个几乎全是四分音符进行的8小节乐句。开始时是P,在cresc以后猝然停止在ff上,然后又是p,在此以后开始了建立在主部素材上的结束部(4小节)。
展开部也是从第一主题开始的,在第5小节中,这一主题发展成一新的主题,它陈述在左手十六分音符和声音型的背景上。主题是a小调,经过C大调和e小调转向属音(10小节)上的持续音。再现部的主部主题是在左手十六分音符音阶进行的背景上以f开始的。在其他方面再现部均与呈示部相似。在副部(用基本调E大调)开始前向C大调的临时转调(pp——又是在十六分音符音阶型进行的背景上)是很有意思的。结束部大大地扩充了。
第一乐章作品第14号的两首奏鸣曲都是三个乐章的,两首奏鸣曲中都没有中间的慢乐章,两首作品在形式上都简洁紧凑。
其中第一首是E大调,在类型上接近F大调奏鸣曲作品第10号。像贝多芬的多数早期奏鸣曲一样,它的写法有许多管弦乐的特点。这首奏鸣曲的情绪是明朗的,没有前一首《悲怆》奏鸣曲中那样多的戏剧性因素。
正如通常那样,第一乐章的主部是一个不完整的乐段。第一乐句以主调上的半终止结束,第二乐句则变成连接段落,停止在重属和弦上。在停顿之后直接开始了副部。它的结构相当复杂——分为几个独立段落(均在B大调上)。第一个段落(16小节)如歌、平静,有些复调因素。随后是一个8小节的乐段,充满了明亮的诙谐,附有4小节十分尖利的补充句,随后又是一个几乎全是四分音符进行的8小节乐句。开始时是P,在cresc以后猝然停止在ff上,然后又是p,在此以后开始了建立在主部素材上的结束部(4小节)。
展开部也是从第一主题开始的,在第5小节中,这一主题发展成一新的主题,它陈述在左手十六分音符和声音型的背景上。主题是a小调,经过C大调和e小调转向属音(10小节)上的持续音。再现部的主部主题是在左手十六分音符音阶进行的背景上以f开始的。在其他方面再现部均与呈示部相似。在副部(用基本调E大调)开始前向C大调的临时转调(pp——又是在十六分音符音阶型进行的背景上)是很有意思的。结束部大大地扩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