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力歐陪你喝一杯

S8EP22 飲食文化作家|傅士玲:台灣黑白切價格便宜,但複雜工序是在家煮很難複製

09.22.2023 - By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Play

Download our free app to listen on your phone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Get it on Google Play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節目第七年製作,回歸喝一杯經典「人物故事訪談」

▲本集內容

大家點黑白切,喜歡切哪些小菜呢?嘴邊肉?豬舌?豬心?脆腸?

馬力歐的話,早期不太敢切不熟悉的內臟類,多半還是以肉為主,比如嘴邊肉、肝連,後來有次去一家米粉湯,看到很多好像熟客點很多內臟類,像是軟管、脆管、生腸、粉腸、豬肺等,因此嘗試,吃起來風味獨特、口感特殊,才開始習慣去麵攤、米粉攤時,研究該怎麼點黑白切。

我們這集的來賓是傅士玲Ema,她待在媒體出版業超過30年,曾經是壹週刊美食旅遊版採訪主任,寫過非常多各式各樣的美食。

今年她以黑白切為主角,出版一本「台灣豬,黑白切:日以繼夜的庶民美食」,來探索黑白切的歷史淵源、解析到底菜色來自豬的哪個部位?最後精選採訪黑白切店家。

我們從為什麼會寫這本「台灣豬,黑白切」開始聊起,Ema說,她小時候不太被允許吃外食,大了一點才開始嘗試各種不同食物,去了美國唸書,覺得台灣豬的滋味太美妙,也很難在美國尋找複製。

近年來則思考怎麼沒有人來寫一本書,專門針對黑白切這種到處都有、各地不同、每個人可能都有口袋名單的庶民美食。本來提案找人寫,但沒結果,就自己出馬寫了。

我們也談了她去一家不熟悉店家,會如何觀察哪些小菜可以點;另外,如果要跟外國朋友分享,可以從哪些黑白切開始嘗試起。

為了寫這本書,Ema不只是再次實地去很多店家造訪,還去採訪了豬肉的盤商、從半夜跟著老字號涼麵的阿嫲準備一日食材,去環南市場觀察分解豬肉的剁肉師傅,還介紹了「抓豬人」這個之前從沒聽過的職業。

▲這集我們與傅士玲Ema聊了:

(00:02:38) 為何研究並寫出《台灣豬,黑白切》這本書?

(00:15:08) 黑白切隨年齡變化的不同選擇

(00:16:28) 黑毛豬與白毛豬、混種豬肉質的不同處?

(00:17:15) 拍豬人、剁豬人在做什麼?

(00:22:06) 黑白切的搭餐酒?!

(00:25:04) 從小不外食,但就越好奇外面的美食!

(00:30:26) 走進新店家,會選那些黑白切嘗試?

(00:32:04) 黑白切職人講究程度,可以開米其林餐廳

(00:36:38) 黑白切的好大家都知,卻沒人寫過書

(00:39:33) 如何帶外國人吃黑白切?

(00:46:37) 環南市場印象深刻的採訪

(00:52:47) 80多歲的米粉湯阿嬤老店,為了老客人就算累也持續做下去

▲本集節目由Nike贊助播出

為杭州亞運選手加油,看他們如何重新定義運動員的成功

超越運動場上的勝利:https://pse.is/nikejustdoit

霹靂舞-孫振:https://pse.is/nikequake

拳擊-黃筱雯:https://pse.is/nikehuangwen

游泳-王冠閎:https://pse.is/nikeeddiewang

▲本集使用的音樂:

Impressions (Acoustic) by Robert Alan Dunn

Creative Commons CC BY SA 3.0

Robert-dunn-15 – Impressions-acoustic See omnystudio.com/listener for privacy information.

More episodes from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