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美國大選即將在今年(2024年)11月舉行,許多新聞媒體的報導,往往偏好刺激或腥羶的內容,像是川普怎麼罵人,或是賀錦麗的血統,反而很少看到政策上的討論。其實,雖然美國總統對於國家的政策走向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但是很多重要的政策還是需要國會議員的支持才能執行,例如美國憲法第一條就明文規定,國會有權管理美國和外國之間的貿易,所以美國政府跟其他國家簽署的貿易協定,最後都需要國會投票通過才能正式實施。很顯然的,美國作為一個國際上的超級強權,其國會議員對於國際貿易的投票態度,是會直接影響眾多跟美國有貿易往來的國家他們的經貿發展的。本集節目要透過一個學術研究,來分析到底是哪些因素影響美國國會議員對於美國簽屬國際貿易協定的態度。我們要來思考,到底是黨派立場、意識形態、還是選區的經濟利益,才是真正影響這些政治人物的投票態度的主要因素。從這些討論裡面,我們也將看出所謂的「中國因素」到底會不會影響國會議員的投票行為。
美國大選即將在今年(2024年)11月舉行,許多新聞媒體的報導,往往偏好刺激或腥羶的內容,像是川普怎麼罵人,或是賀錦麗的血統,反而很少看到政策上的討論。其實,雖然美國總統對於國家的政策走向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但是很多重要的政策還是需要國會議員的支持才能執行,例如美國憲法第一條就明文規定,國會有權管理美國和外國之間的貿易,所以美國政府跟其他國家簽署的貿易協定,最後都需要國會投票通過才能正式實施。很顯然的,美國作為一個國際上的超級強權,其國會議員對於國際貿易的投票態度,是會直接影響眾多跟美國有貿易往來的國家他們的經貿發展的。本集節目要透過一個學術研究,來分析到底是哪些因素影響美國國會議員對於美國簽屬國際貿易協定的態度。我們要來思考,到底是黨派立場、意識形態、還是選區的經濟利益,才是真正影響這些政治人物的投票態度的主要因素。從這些討論裡面,我們也將看出所謂的「中國因素」到底會不會影響國會議員的投票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