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 作者對談

EP01 與陳峙維對談:四海唱片與1960年代的華語歌曲產製


Listen Later


✨✨✨【EP01 與陳峙維對談:四海唱片與1960年代的華語歌曲產製】✨✨✨



🎙️ 來賓:國立臺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陳峙維



📌【MIT作者對談】是一個關於台灣流行音樂的podcast節目,節目發想來自Routledge 於2020年出版的一本書:Made in Taiwan: Studies in PopularMusic(台灣製造:流行音樂研究),節目的製作與參與者也是這本書的編者與作者群。


本集由MIT主編之一EVA與MIT第二章作者陳峙維對談,陳峙維以全台語的方式,講述台灣1960年代四海唱片在華語歌曲產製的地位。陳峙維分享報社老闆廖乾元在什麼樣的機遇下成為四海唱片老闆,並與一位多產早逝的音樂人周藍萍相遇,產製出許多膾炙人口的歌曲,如「綠島小夜曲」,捧紅紀露霞、紫薇等歌手。他們不僅開創華語各種企劃與商品,如21張合輯、國語聖誕歌曲、西方編曲、改編台語歌等,更讓台灣流行音樂與歌星席捲東南亞市場,翻轉原以香港為主的華語市場。


#全台語 #四海唱片 #周藍萍 #廖乾元 #綠島小夜曲



💥【本集精彩重點】

  • 從小講上海話、國語的陳峙維老師,為何會說一口流利的台語?
  • 大學讀植物系,研究所讀會計的陳峙維老師,後來怎麼走向音樂研究之路?
  • 俗話說「天下第一衰,剃頭噴鼓吹」,真是如此嗎?

    • 台灣如何翻轉以香港為主的流行音樂市場,成為華語歌的生產基地?
    • 校園民歌之前,台灣的音樂是一片黑暗嗎?
    • 書報攤老闆廖乾元如何輾轉進入出版業,最後創建「四海唱片」?
    • 廖乾元和多產早逝的作曲家周藍萍相遇,開創華語市場新紀元
    • 「綠島小夜曲」原來是周藍萍為了追女孩寫的一首情歌
    • 四海唱片在什麼樣的契機下,從東南亞市場紅回台灣?



    • 🌿【工作團隊】


      製作:蔡如音(EVA)

      音控:蘇欣儀、王千華

      逐字稿:蘇欣儀、林之越、朱怡靜

      錄音拍照:蘇欣儀

      剪輯:蔡如音(EVA)

      音樂版權聯絡:林之越

      節目封面設計:沈宜萱

      平台上架:蘇欣儀



      🎶【音樂】


      1.綠島小夜曲(紫薇成名歌曲專輯,1969,四海唱片出版社)

      作曲者:周藍萍

      作詞者:潘英傑

      演唱者:紫薇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提供


      2.聖誕之歌(聖誕鈴聲)(四海唱片出版社)

      演唱者:紫薇

      演奏者:四海中西樂團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提供


      3.聖誕之歌(普世歡騰)(四海唱片出版社)

      演唱者:陶明潔

      演奏者:四海中西樂團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提供


      4.回想曲(四海歌曲精華)(紫薇成名歌曲專輯,1969,四海唱片出版社)

      演唱者:紫薇

      作曲者:周藍萍

      作詞者:楊正

      演奏者:四海管弦樂團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提供


      5.今天不回家

      作曲:左宏元

      作詞:左宏元

      演唱者:姚蘇蓉

      https://reurl.cc/VXoVrR


      6.今天不回家(樂風LP馬來西亞)

      作曲:左宏元

      作詞:左宏元

      演唱者:姚蘇蓉

      https://reurl.cc/r8VWm4



      📮【連絡信箱】



      🏫 本節目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109學年度第一學期「教學精進與專業社群計畫」補助。計畫名稱:【Made in Taiwan: Studies in Popular Music 本地流行音樂研究的教學資源建構與社群對話】



      ✏️【逐字稿Transcript】

      Eva:大家好,歡迎收聽MIT作者對談。這是一個podcast節目,我們的主題是「台灣流行音樂研究」,其實主題的發想是從一本書來的,這本書的名字是「Made in Taiwan: Studies in Popular Music」翻成華語就是「台灣製造:流行音樂研究」這是一本英文的研究論文合集,總共有16章的研究,全部有15位作者和3位編者,我是其中一位編者和作者─Eva蔡如音,也是今天的主持人。我在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服務。MIT台灣製造的書今年已經出版了,至於為什麼要來做podcast,其實有三個原因。第一個,我們想要分享研究的發現給大眾知道,不只有給做研究的人;第二個,一本關於台灣的書,原本是用英文出版,但是我們想應該嘗試用台灣的語言,不論是華語、台語,或是客語,或是其他的通用語言,來做討論。最後,MIT這本書形成的方式,原來是由每一位作者單獨打拼寫出來的,但是大家一起來做podcast節目,可以讓作者和編者有一個見面和互動的機會。感謝大家聽我慢慢地說,今天的來賓是陳峙維教授,陳教授是台灣大學音樂研究所的教授,也是MIT這本書第二章的作者,歡迎!


      陳:我要叫你Eva,還是叫你蔡老師,還是叫你如音小姐?


      Eva:叫我Eva就好。


      [2:01] 陳:啊真的很感謝能夠來參與這本書。許多年前,我和Eva就已經認識,可能在研討會或其他場合,很早就說,對我寫的這個單元有很長時間的研究,想說要邀請我一起來寫。我就是很差的那個,一直拖、一直拖,我拖很久,拖到最後害他們原本要在一、兩年前,要在聖誕節Christmas之前,還是農曆新年前就要出版,拖到原本要送人當聖誕禮物,或是過年走春的禮物,拖到不知道是什麼復活節、還是什麼節之後才出來。很開心能夠來到這裡。


      [2:40] Eva:真的很感謝!我現在要來切換……。


      [2:44] 陳:沒關係,你要切華語、切英語,都可以。


      [2:48] Eva:稍微來介紹一下,我怕我用台語講話可能會拖太久。陳峙維老師是我們今天這集,MIT作者對談的來賓,他也是我們這本書第二章的作者。稍微介紹一下陳峙維老師,他目前是台大音樂研究所的兼任助理教授,同時也是台大藝文中心的執行長。大家剛才已經聽到了他的四聲道。


      [3:17]陳:我從小的家庭背景。我的台語是因為以前大學的時候做地下電台,才講得越來越流利。再來去英國讀書的時候,很悲情的,蘇格蘭的冬天下午3點天就黑了,早上到9點、10點才天亮,非常寂寞,無聊就開始讀漢文,所以才有這個機會用台語做節目。而且我在學校裡面也有幾門課,是用全台語來教授。


      [3:50]Eva:陳峙維老師在台大有全英語、全台語教授「台灣音樂導論」,聽起來應該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基礎課程。


      [4:00]陳:這是通識課。主要一開始因為我們兼課的老師在研究所裡面,主要是支援通識教育。所以一開始,台灣音樂的這個課是受國際處的邀請,希望可以通過介紹音樂、聽音樂來認識台灣。主要是針對交換學生、讀學位的國際學生,提供10名,或10幾個的名額給本地的學生,試看看用英語來認識、再一次認識你的國家、你的土地,並和國外學生來交流。接下來,我就想想說,可以用英語教,為什麼不能用台語教?都能用英語教別人唱客家的歌曲、唱歌仔戲,為什麼不能用自己的語言?所以說之後這門課也有用台語在教。另外就是「全球音樂文化」,聽世界音樂,也有用台語在教,這是之前的事,現在全部主要就是教台灣音樂,用台語教這樣。


      [5:05]Eva:其實,剛才陳老師講的這個全球音樂文化,這門課三度獲選了通識教育績優計畫。那剛才陳老師也提到了,先是用全英語授課,然後是全台語教授這門通識的台灣音樂導論課程。那陳老師的學術專長是「現代音樂工業」、「流行音樂」、「世界音樂」。有關於他在MIT這本書第二章的主題,是1960年代台灣的華語歌曲產製,特別是以四海唱片作為一個例子。有關於這個主題,其實陳峙維老師他已經算是有非常長期跟深入的研究,也曾經出版相關的中文論文,在「寶島回想曲:周藍萍與四海唱片」,這本沈冬老師主編的專書裡面。那我想請教一下,用英文寫這篇的感覺?


      [6:08]陳:其實,你本來要問我說,用台語來錄這個節目、做這個對談有什麼挑戰?其實和台語一樣,你必須先對這個主題有很深的了解,接下來就是你用什麼語言來傳達你所理解的東西。一定要記得一點:你不能翻譯。你不能想說,我現在講國語,我國語人,用國語先寫好稿子,再來想說這句話要怎麼講,這樣不行,你開課這樣子也不行。所以說我如果用英文在上課的時候,我的課程介紹,一開始就是用英語來思考。所以同樣一件事情,現在換一種語言,第一個你不能翻譯,你先對你這個主題有了解,用你現在要用的語言來準備;接下來就是想,讀這本書的人,我們的讀者,他們到底是什麼地方來的,有很多事情我們會想說「這個誰都知道,這有什麼好問的?」「佛曰不可說」都這樣跟人家說:「這有什麼好問的,什麼叫做ROCK?ROCK就是一種態度啊」有說跟沒說一樣,就是這樣一種情形。你要想說,很多世界不同國家的人,都可能對華語歌,什麼叫華語歌?什麼國語歌?華語和國語有什麼不同?還有人說這是北京話。我們感覺這是很簡單的事情,但對其他國家的人來說這很複雜。你們Mandarin pop就Mandarin pop,為什麼還有看到其他書把你們寫成Chinese pop,還有人寫Chinese-language pop。就是……,這沒辦法啦,這不要在這說,這太困難了。所以說第一個就是,你對這個題目有了解,你就可以想說我要講什麼,接下來你再來想說,要聽我說的人是怎麼樣的觀眾朋友,像今天可以用台語來講,就是一般台灣有些人台語不流利、但至少聽得懂的人,我們可以不用討論華語、國語這種事情,所以我在這跳過。但今天如果是用英語來說,聽眾朋友可能是其他的國家,很多外國的學者對中文歌,或華語歌也是很喜歡,而且中文也有一定的程度,但是三不五時也是會問你:國語和華語到底差在哪裡?這本書裡我就有解釋。


      [8:37]Eva:陳老師是怎麼找到這個主題?


      [8:40]陳:我本身的研究,本來是1930-1940上海的、上海的,那時候叫國語歌,上海的國語流行歌研究。因為我剛有講過,我家中的背景,我媽媽是上海人,我小時候在家裡只講上海話和國語而已,我爸爸、我祖先,是唐山過台灣,那是雍正年間的事情,200年了,是200年前來到台灣,所以我爸爸可以說,你說那就是台灣人沒有錯,但他沒有在對我講台語的。我們那種時代,三四十年前,如果你國語講出來有台語的腔,哇你這下,出來找工作,可能會被打折,你的表現有90分,先給你變75,對吧。我們是說以前,不是說現在啦。所以說我爸爸沒有在對我說台語,只有親戚朋友來的時候會講,所以我們家就沒有在聽台語歌,台語歌是隔壁家庭裁縫在聽的。我家就是聽京劇和粵劇,粵劇就是以前說的紹興戲,還有一些上海的國語歌、香港的國語歌,我們家主要是這些。


      所以我就想說,1930、40年代這麼有趣,沒有什麼人研究,那時候2000年的時候,已經漸漸有一些研究出來,但還是沒有一個很完整的。比如說你是社會學的學者,還是文學的學者,他就按這個歌詞的內容,當時政治社會的背景,我本身就想說除了要了解產業這個社會背景,要對這個歌曲,本身對音樂,他是怎麼編曲、用什麼樂器,中國的這個音階,我們說五聲音階只有do re mi so la,但是不是,我們一般印象就只有do re mi so la,但其他的音也可以用,很多有關音樂方面,和樂理有關係的研究不多。所以我就想說我要來做30、40年代的,全部結合在一起,一個產業平台,platform,還有電台上面的歌,產品就對了,用這個概念來做。因為你接收了30、40年代,你就會想說49年解放之後,這些人一些跑去香港,繼續聽,因為家裡人也在香港的國語歌嘛,這就全部牽一起。最後大家都會說,上海時期、香港時期,台灣現在難道是the hub of Mandarin pop,說是很重要的生產基地,華語歌的生產基地。雖然說,漸漸地可能這個優勢要沒了,但不管那時候就是這麼想。奇怪,全世界如果要聽國語歌,都要聽台灣的,連香港的四大天王都要來台灣出版。那奇怪,台灣的國語歌時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怎麼看都是校園民歌,好像校園民歌之前是一片黑暗、什麼都沒有。聽到一些大人跟你說,台語被人打壓、不能唱,那不對啊,是49年之後全台灣都在唱校園民歌嗎?不是啊,我印象當中就不是這樣,所以我就開始對這有興趣。


      你剛說的沈冬教授,他們開始做這流行歌,1969、1959以後,上海那方面他原本也有在接收,但他想說我們來從這戰後開始,所以就邀請我一起來加入。還有最大的一點的是,這個四海唱片公司的廖乾元先生,我也是在他過世之前,有機會跟他見面,我就跟他說:「說有這研究機會,要來介紹沈老師給你認識。」這個緣就牽起來。另外,就是周藍萍,四海唱片和華語歌,很大一部分是周藍萍做起來的,或是說製作的。剛好周藍萍的女婿和女兒兩個人要拍這個紀錄片,為了想要將爸爸,因為媽媽過世了,媽媽在世的時候什麼都不能講,現在媽媽過世了,我們剛好來整理一下,讓我們爸媽以前在台灣、以前在香港發生什麼事情,我爸爸這麼厲害,得金馬獎這麼多次,我什麼都不知道。所以說有這個機緣,哇!四海公司和周藍萍有這個合作的機緣,所以才想說,沈老師就說來讓你負責唱片這部分,我們幾個人,剛你說的那本書「寶島回想曲」裡面有四位作者,每一位都有不同的學術專長,所以我就來負責唱片界這部分。但是你寫歸寫,但是你負責你是要寫文章,但是要訪問、要處理,還是一起的。所以我最後才有機會,這個周藍萍紀錄片在拍的時候,他女婿也邀請我來做音樂總監,就是這樣開始的。


      [14:02] Eva:其實剛剛跳過了很多,陳老師的大學、研究所的第一個階段,其實好像都跟音樂研究沒有什麼關係。


      [14:12] 陳:哦哦,這應該一開始開場,我想說開場開太久。本來我是台大的植物系,botany,現在沒有植物系,現在叫做生命科學。因為,啊就是高中不愛讀書,想要考音樂系,想說師大一定考不上,不用妄想了。看有沒有國立藝專,那時候國立藝專還在,還沒有改制,拚拚看。因為我英語國語都不錯,拚一下,看一下學科能不能考高一點。整個家族都給我反對,不只我爸爸跟我說不要,一些叔叔、伯伯都說:「你爸爸只有你這個兒子,「天下第一衰、剃頭噴鼓吹〔比喻衰到極點。〕」,你如果去讀音樂怎麼辦,你爸爸要怎麼辦?」就是因為這樣,我才想說那要考什麼,要怎麼辦,已經高中三年級了,高三已經停課了,我又沒在準備,我想說不然我考一個台大給你看好了。啊男生嘛、自然科學嘛,工科考不上,不用妄想什麼電機啦,想說找我專長的部分好好來準備,想說植物系和動物系,自然科學的比較有興趣,小孩的時候曾經對這比較有興趣,所以才變植物系。但我對音樂還是很有興趣,所以考上之後,欸我考上了,現在已經有交代了,我就去做地下電台了。那時候有「寶島新聲」,剛成立的時候,就是1994年開始做的時候,我做一年。但那個節目和音樂沒有什麼關係,但那是我用全台語來做一件事情,來主持、來講,一個開始就對了。啊植物系讀到二年、三年的時候,想說我課還這麼多,在台灣如果你要行醫,或化學製藥這些,要花十年的時間,要100億的資金,啊科學家都對數字不太了解,不然我來讀一下會計好了,所以我研究所就去讀台大的會計研究所,也有去事務所做一年。最後還是忘不掉、放不下我的音樂,所以最後想說,都已經要出國讀博士了,不可能對演奏和演唱這方面,不然來做一些和音樂產業有關的研究,就是我最喜歡的30、40年代,這就是我的博士論文。


      [16:48] Eva:原來如此,因為我也一直很好奇就是說,為什麼當初大學是念植物,然後研究所念了一個會計,現在就是完全明朗化。就是其實一直都是對音樂是有興趣的,只是,當時家人的反對。


      [17:03] 陳:對啊,你說「天下第一衰,剃頭噴鼓吹」,啊剃頭的哪有衰,你去燙一下頭髮五、六千塊。對不對?如果你找一個設計師也很厲害。啊吹喇叭哪有差,周杰倫也吹的不錯,還取一個昆凌,這麼漂亮,對不對,哪有衰?沒有拉、沒有啦,這個說笑的。


      [17:18] Eva::那後來就到英國這個「Sterling 」大學,史特琳大學念了這個電影與媒體,也是在這個系所可以做有關於1930年代、40年代上海的這個流行歌曲的研究。回到台灣之後,在台大任教之後就開始有機會能夠接觸跟這個1950年代跟1960年代的台灣國語唱片。


      [17:44]陳:其實這一直都有在聽拉,只是說我本體的研究是集中在這個50年,算是1950年之前,東亞,因為你要做上海你就一定要了解當時日本在做甚麼,然後這個南洋在做甚麼,啊台灣有甚麼情形,然後還有其他,包括印度、泰國,對這個20世紀前半,這些東南亞地區的唱片工業,還是說範圍再大一點的就是音樂的產業就對了,還有現場演出的,這些都要去做了解。啊但是你說1950、60的有香港的國語歌,啊台灣漸漸也有了。啊再來校園民歌,在我小的時候,就是我媽媽都聽國語歌比較多嘛,所以現在我們這些年輕人說的老歌啦,校園民歌也變老歌啦,羅大佑也老歌,現在什麼都是老歌。就是一路這樣聽過來的就對了,但是對1950、60的了解只有在香港而已。對那裏的人、作曲家、編曲的、唱片公司,什麼唱片公司出版什麼,上海的藝人跑到那裏做甚麼比較了解,對台灣就比較陌生這樣。


      [18:57]Eva:所以後來才會想要做這個50跟60年代,台灣到底有生產什麼樣的國語唱片,所以才會關注了這個四海唱片,那我們也許接下來就是進入到這個四海唱片的兩個很關鍵的人,剛才陳老師也已經提到了。一個是創業者廖乾元,然後另外一個就是作曲家,非常多產然後也早逝的一位音樂人。剛才也有提到就是說,有機會去跟廖乾元先生見面,可以分享一下當時你們聊些什麼,然後那個時候你在研究的關注是什麼?


      [19:32]陳:應該要說最開始這個,我們剛才說的這個沈教授有在說,啊這個周蘭萍,算是對這個人很有興趣。啊真的就很剛好,那時候是在選縣市長,2012還是2010,反正那個時候在選舉啦,啊選舉的時候就亂糟糟的,啊突然看到一個說,有一個叫做周蘭萍的音樂會在中山堂,我想說,欸不然去聽一下,啊那個沈老師就在說周蘭萍,不然我來聽一下。就是因為這樣,我就先去了解,按我所了解的寫一篇文章,短短的差不多1000字。我寄去這個蘋果日報,刊出來,啊蘋果日報刊出來以後,然後我們現在這個,中天啦,中天找到我,然後再來就是周蘭萍的女婿。因為我就是那天,演出那天之前下午,我就去逛一下,結果那個電視台說要給我訪問,然後還要安排我跟他的女婿見面。他的女兒當時在想說,看要怎麼樣來好好了解她的爸爸媽媽的過去,所以我就短短的說,啊有啊,我們台大有這個沈教授啊,然後還有很多這個圖書館裏面有很多資源啊,看要怎麼來幫忙,大家互相。啊就安排一天,我跟沈老師就是,我們去台中,專門下去台中去拜訪他們夫妻兩個。啊結果就連絡上了,之後很多這種聯絡,平常聯絡的事情就是我跟他女婿還有女兒聯絡。


      結果,有一天甚麼甚麼時間安排來吃飯,在這個華山文創園區裡面,啊這個廖叔叔,他們都叫他廖叔叔,因為其實廖乾元跟這個周蘭萍都是1926年出生的,其實是,那個時候都一樣是年輕人啦,有志青年就對了。他們都說,啊廖叔叔找吃飯啊怎樣怎樣的,我想說好啊來參加一下哪有什麼不好。第一次看到這個廖先生,啊我也跟他們叫,叫他廖叔叔啊。我就說,啊不如我安排這個沈教授來跟這個廖叔叔來見面,啊這個合作就這樣開始。啊對我來說,他當然也是一個長輩、一個阿公啦,那個時候七十幾歲。我們這本書出版的時候,他已經剛好七十九還八十,所以認識的時候可能七十八歲、七十九歲左右。但是我感覺是一個gentleman,我們說這個叫做紳士啦,不管是看到他,只要是要出來就跟我們古早以前說,不管你說日本時代、台灣還是民國時期的上海,有受過這個好的教育,對自己有要求的,出門,皮鞋啦,然後這個西裝,頭髮都整理的得很好,然後說話就很嚴謹。就是說,會跟你說笑,但是講到他的事業,對於自己的過去,我幾年做甚麼事情,我當時在海軍學校裡面,我參加合唱團,他就介紹,算是頭腦還很清楚的,而且對於他的過去,他感覺有自信,也是一種驕傲,都會跟你分享說發生什麼事情,我對他一開始是這樣認識的。


      啊就常常去拜訪嘛,去他們家,三不五時就說,啊我這批要捐給台大的黑膠、LP唱片,我要捐給台大。啊我們圖書館裡面的一些志願同事也很尊重這位阿公啦、阿伯就對了,真的有開車去給他接來學校,啊一項一項的介紹,這片是什麼,這片是什麼,一批一批的自己帶來,一直到他得了這個,我們說的蜂窩性組織炎,跌一跤以後,我們都知道這個長輩、老人跌一跤以後,身體就開始會差。不然在這之前,他一兩個禮拜就會來台大一次,啊就拿唱片來說是要捐給台大的。啊我們就把它拿來做整理,啊就因為有這些機會,說實在,能在私底下來聊天,也能真正用很嚴肅來做研究。來!這個攝影機,這個錄影按了以後,開始訪問錄音。這都是我們寫書的時候,我們這四個作者寫書的時候很重要的資料。


      [23:51]Eva:陳峙維老師在這個「寶島回想曲」裡面有兩章就是專門在講廖乾元,就是廖叔叔的這個故事,他一開始是從一個書報攤的老闆做起,在西本願寺,就是在西門町那附近的一個日本佛教寺院 。


      [24:07]陳:他是住在那,他一開始來的時候,那種地方就是古早的時候你如果來,你真的沒地方去,連床鋪都沒有,給你一個地方晚上可以睡覺就不錯了。對啊,就這種地方,他在那邊算是在那裡睡啦。像我們現在艋舺,真的還有一些較弱勢的有沒有,你去租一個根本連房間都不是,只有一個床鋪的而已,照照他所講的就是剛來台灣的時候一個人就是這樣。


      [24:38]Eva:然後他慢慢地發展他的出版事業,出版這個世界名歌,然後歌本,歌本賣得非常地好。就是在1950年代,如果說1950年代他可能是不是比較專注在出版,然後是1960年代,他才慢慢地擴張到唱片,包括跟這個周藍萍的合作。


      [24:57]陳:真正照他這樣講就是,要混口飯吃而已,要怎麼生存啦。所以他一開始是給人去買那個便宜的舊書你知道嗎?騎這個腳踏車去這個天母,去載舊書來賣,啊賣到最後想說,啊再來賣雜誌,賣其他的,啊越賣越多。啊他喜歡唱歌,竟然找不到一本歌簿來唱啦。啊我是不知道那當時,他怎麼沒去看歌唱本,是不是我們說甚麼黑貓綜藝團、甚麼歌舞團,那當時,50年代、60年代左右,我們台灣也有一些是寫台語歌的創作人,同那個時期,其實有台語的,我們說歌唱本其實就是歌簿就對了啦,但是就再想說因為以前在讀這個海軍學校的時候,有參加過合唱團,就想說怎麼沒有那種的歌簿,我如果要唱這個中國的民歌、民謠,藝術歌還是西洋的,他印象當中的怎麼沒有。啊他就開始想辦法去蒐集,我們以前是不是用那種蠟紙用刻的在拿來用印的,他就開始編。所以一開始是真的在賣舊書,賣到後來想說我來出版這個歌簿,歌簿出版到一個程度,那我來出版這個,做這個做那個,越做越多,一開始是真的叫做書報社。


      啊書報社以後又去請牌照,請到可以出版有聲的,啊他一開始還不是做這個歌的喔,做這個語言學習的,所以說,真的很久很久以前,也沒有像我們現在這樣用手機APP,按一下聲音就出來了,所以以前只有字典,啊字典沒有聲音啊對不對,啊沒聲音但如果有書,書沒聲音也是不行的。所以他就去安排,照他自己講啦,他叫這個做「白版」,白版你知道嗎?白版就是這個海盜版啦,為什麼是叫做白版?你用白版你不能用別人的logo啊,用logo就太超過了,你如果給別人照出版,有的時候我們就是把logo拿掉,用自己的名字,跟別人說這是白標。所以說我們夜市在賣的這白標,就是沒logo的就對了啦。因為做這個,他也有請人,也有請朋友,因為有認識的,剛好去認識那個叫做美國新聞處的人,所以說他之後做翻版的時候,西洋的流行歌他第一手能拿到,因為那裡有人從美國第一版,貓王唱什麼、什麼人唱什麼就寄過來, 寄過來他住的地方。


      所以他一開始的時候做語言,做語言感覺做得不錯,之後才開始想說可以來出歌,啊歌一開始也是做西洋的,我們叫做熱門歌,啊這熱門歌是皇冠的,才叫熱門歌曲,他叫做風靡啊,風靡歌曲、風靡音樂。這都做白標,但是貼自己的四海啦,所以說這就是盜版的就對了,但他之後開始想說要做自己的歌才可以,啊那時候他就邀請紫薇,因為他其實就是因為紫薇才去認識周藍萍,紫薇在那個中國廣播公司也有在唱,唱現場的。他就邀請紫薇,然後還去安排,安排這個真正邀請人編曲來唱中國的民歌、民謠,所以他一開始不是做所謂的原創的,原創音樂,他是開始從這個中國民歌民謠開始錄,啊真的邀請人來製作,所以他算是original production啦,你真的要說就是這樣,然後之後才開始有這個機緣去認識周藍萍。



      [28:48]Eva: 周蘭萍剛好他曾經就1952年在中廣公司當這個特約作曲專員,剛才有提到就是他是從這個就是廖乾元先生是從翻版做到原創,所以我們現在常會講說台灣唱自己的歌好像是從70年代才開始,那某一程度來講好像他也是在60年代也在追隨創作這種就是,他自己雖然不是創作者,但是他有這個念頭要去促成


      [29:12]陳:另外方面就是周藍萍,我們現在可以找到他留下來的作品,知道名稱有找到譜還有很多,不只跟四海的流行歌而已,比如說你就有拿到綠島小夜曲,這很有名的歌。


      [29:27] 背景曲1:綠島小夜曲(紫薇)



      [29:28]綠島小夜曲1954年,剛剛說他在中廣,他在中廣1954年時寫這首歌。為什麼要寫這首歌,因為要追女孩,這也很有趣,反正不知道這時間是多長,如果用比較有趣的說法就是在路中間走走走走走,看到金甌女中的女學生,因為這無法證明,但我聽周藍萍的女兒跟她媽媽金甌女中的同學說,結果周藍萍就真的去考教官,教軍歌和唱歌的教官,考去金甌女中去追那女學生,這也是我們所說的師生戀,這也很厲害,知道這女生是什麼學校,就去那間學校應徵工作,教軍歌就開始追求,真正追求,這首歌就是情歌,寫給這女學生的。


      對啊,綠島就是台灣啊,為什麼不叫寶島,太俗了,大家都在寶島寶島,換一個,叫綠島,阿剛剛好,我們也有一個叫綠島,他和這姓潘的同事潘英傑,都是中廣的同事,在一個夏天,他倆在聊天就說不然我們來寫小夜曲serenade,來寫個作品,他們這姓潘的同事就寫詞,他就寫曲,1954年就唱現場的,有一個叫秦晉,他是音樂老師,當時在中廣唱現場的,是中廣的一個歌手,一開始這是男生在唱的,因為唱「姑娘你也在我的心坎裡」,後來女生唱的時候,第一版國語是將姑娘改成情郎,因為這原本是寫給女生的歌,所以第一版秦晉在中廣唱現場的,後來是紀露霞老師,寶島歌曲,紀露霞老師也有唱,後來紫薇也有唱。當時1954年你真的要說第一個在台灣製造出版兼錄音的歌曲,全部都Made in Taiwan的國語流行歌,依據我們現在所知,第一首應該是綠島小夜曲,如果有新的被挖出來,就還有新的,但至少現在所知的就是1954年的綠島小夜曲,但真的做成唱片出版是1958年,一開始在廣播電台,就是空中在唱,第一張唱片應該是1958年紀露霞老師,但這應該是被偷錄下來的。當時有一家唱片公司叫鳴鳳,鳴鳳唱片真正的老闆叫范爭波,范仲淹的范,爭取的爭,波浪的波,這就是古時候的萬年國代,在中國選為國代,來台繼續做,政治上的人脈很廣,還有一位叫吳三連是真正出錢的,還有一位葉景天老師也是做錄音的,負責技術,鳴鳳唱片因為范爭波的關係可以自由出入中廣,所以不知道怎麼回事,錄音就被拿去出版了,所以紀露霞老師的一版就是鳴鳳的,裡面就是唱「情郎」。


      接下來也有一個機會,紫薇聲音也錄下來,拿去出版,一開始送到菲律賓去出版,後來受到華僑台僑的喜愛,後來才從外國紅回台灣。只是紀露霞老師在唱的時候,他有主持一個節目叫農村曲,當時他有播出這首國語歌,所以很有趣,紫薇的聽眾應該是國語人,紀露霞的聽眾應該是在地的本省人,都愛聽這首歌,所以一開始就有Made in Taiwan的這首歌,剛時當好廖乾元,廖叔叔也開始在想,復興基地是我們中華民國,國語歌怎麼都來自香港,香港是英國人在管的,中華民國應該要有自己的產品,所以才開始想如何自己製造,一開始沒關係,中國民歌、台灣民歌民謠,透過紫薇的關係,在1961年左右認識周藍萍,兩個人都是1926年出生的年輕人,兩人一拍即合,邀請你來做總製作,由你來規劃、出版,看要什麼歌什麼曲,所以周藍萍就開始有他的想法,他有自己寫的歌,也有他自己喜歡,可能是一兩條是民歌、民謠,主要都是他們自己寫的歌比較多,也有以前寫的,全部收錄,當時跟日治時代出版的唱片一樣,古倫美亞出版的自己古倫美亞管弦樂團,勝利公司自己寫勝利管弦樂隊,其實都是臨時組織的,沒有真正有個樂團在裡面,四海也是四海管弦樂團、四海交響樂團類似這種,但都是由周藍萍來製作指揮與安排,真正台灣製造MIT開始接二連三,有來思考要做系統出版是從零開始。


      但真正叫做四海歌曲精華,總共21張唱片,1962年4月出版,但在這之前1961年聖誕節已經有作品出來了,這就是廖叔叔厲害的地方,反正周藍萍慢慢的準備看要出版幾張唱片,一開始是出版二張三張,但現在已經有累積一些,不然來試試看出一個國語聖誕歌曲。


      [36:30] 背景曲2、3:四海唱片聖誕之歌組曲(聖誕鈴聲)(普世歡騰)


      [36:42]很有趣的是像「普世歡騰 救主降生」他的前奏是鑼鼓聲咚咚咚咚,才開始唱,後面再加笛子、弦樂,一開始是聖誕,後來是過年,過年後就有其他的,1962年的4月前面三張唱片出版,這都是21張唱片,這是合集,沒有主打人,當時沒有第一波主打歌、第二波主打歌。當時才出版而已,香港的邵氏電影公司就來找了,當時有專屬的作詞,現在拍電影不可能自己養一個交響樂團,但當時就是那樣,邵氏公司有自己的音樂跟基本的人,要邀請一個專門作曲的,所以才出版而已,6月這計畫就找上門,廖叔叔認為這是台灣之光,不能阻擋,當時華語娛樂產業都以香港為主,聽國語歌,看國語電影以香港為主,這狀況一直到1960年代中期末期開始翻盤,一開始翻盤就是因為周藍萍打下的基礎,而四海21張出版後,當然受到歡迎,但是也是一樣出道12張、13張...後面出太多,接下來其他競爭者就出來了,比如說後面的海山唱片也很厲害,找到很厲害的人也是60年代中期,一直到69年台灣的歌星,不管你是香港還是新加玻馬來西亞華人東南亞的地方,台灣歌星受歡迎的程度絕對跟90年代香港歌星來台灣那麼受歡迎,60年代末、70年代這狀況就翻盤,本來是以香港為主。



      [39:34]Eva:其實廖乾元老闆就是他有很多企劃跟商品化的這個能力,算是比較早期能夠跟這個周藍萍有一段時間的合作,一直到周藍萍被香港邵氏電影公司挖去做電影配樂,那就周藍萍他真的是全能型的能演能唱後能編曲也能創作,然後他也替舞台劇做配樂電影配樂廣播劇的配樂,他也做了超過100首的流行國語流行歌曲,那包含這個綠島小夜曲「回想曲」和「家在山那邊」,這個陳老師有提到他的女兒跟女婿有是他們主導還是他們去拍紀錄片關於這個周藍萍,裡面提到周藍萍在台灣國語歌曲的時期,有什麼樣的就是他們是怎麼樣去詮釋的。




      [40:25]陳:其實這期間很短,雖然可以說近十年在台灣發展,一開始中國廣播公司,你剛剛說真多產、很有才情沒錯,但也是為了要賺吃,真的很多都做配樂,不要說拍一部3億偉大的史詩電影4億5億,你如果說有個成本比較低,2000萬要來拍片,還是每天都播出的連續劇,就邀請那種工廠生產線,我有聲音就好,你幫我配一下,他有做這種,當然也有真正寫歌,但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他真的是一開始自己有興趣有能力以外,就是要賺吃,我感覺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因為賺錢,不得已,要去接那麼多工作,當時報紙上有寫,什麼什麼片由周藍萍配樂篤定賺錢,就寫的這麼明白,反正你找他就對了,他很厲害。


      他除了有這才情外,我是感覺,他對melody敏感度,不管是中國、台灣還是什麼族群的聲音,還是西洋的流行音樂、西洋電影的配樂,因為我們在整理他留下來的東西時,很多遺物的時候,裡面有很多唱片,他還聽Batman的黑膠唱片,這就是他作曲的資源,因為你除了自己的興趣,為了要創作沒有錯,今天真的要應一個工作、完成的時後,你要有很多raw material你要有很多材料,還有一個recycle做的很好,回收,他聽到一片某某首某某地方樂曲的一個聲音,這片有什麼畫面很適合,他就稍微改一下、轉一下,還是那片的東西,跟這片的東西結合,為了要生活他接不同的,包括廣播劇、舞台劇、電影配樂,電影配樂還包涵王哥、劉哥那種類型的台語片,他也有接觸,包含布袋戲如豬八戒成親,就是布袋戲西遊記那種也接,所以他有那麼多不同類型的作品出來,受到香港電影公司的喜愛,才會邀請他過來,電影百百種,你如果這麼快,他那時候去香港的時,有一片叫做黑森林,香港人就是在看你有什麼能耐,讓香港人邀請你來,結果他一、兩夜就把整片配樂寫好,結果香港電影界的人就嚇到怎麼那麼厲害,所以他才像我說的過勞,因為工作一直來,他就一直寫歌,這就不是對這歌有感情,花了三年寫一首曲,我現在要畫一幅畫、寫一本小說花了很多時間,那就不是,這電影在拍的時候就要思考,接著錄音,因為當時都是拍完再錄音,所以在錄音室內,一邊放電影,他邊看,還有一個碼錶,在量,邊指揮,就開始唱,所以他隨身都帶一個碼錶在管控時間


      [44:27] Eva:所以他真的就是過勞,然後也是為了生存而接了這麼多工作,作曲的工作


      [44:35]陳:你也可以說能者多勞,我一般是想說勞者多仁,就是操勞後,最後你沒有才情就會有才情,都被你逼出來。



      [44:48]Eva:四海唱片剛剛也有稍微提到他在東南亞市場,比如說是剛剛是提到紫薇的唱片是從國外紅回來


      [44:58]陳:雖然綠島小夜曲在台灣紀露霞老師已經唱過了,在農村曲也聽到,但是紀露霞老師的唱片沒有主打,那張唱片是叫阿美娜,有一部電影叫阿美娜,阿美娜那張唱片原本應該是沒有綠島小夜曲,但他們硬將綠島小夜曲收錄在唱片裡,其實他自己也不太記得,是剛好有人發現這張唱片,才問這是不是你,紀露霞老師才發現這是我唱的,但要說真的大紅是剛剛說的鳴鳳唱片不知道怎麼用,把唱片用到菲律賓去,音源sound source不知道怎麼收的收到菲律賓去,到菲律賓才受到歡迎。廖叔叔邀請他來時,不知道有沒有收錄了。其實這首歌紅起來的過程也是很有趣的,雖然很紅,但已經過一、兩年,流行歌過一、兩年後會慢慢停下來,不會那麼「燒」,那張唱片裡第一片,以前都有A1、B2開始排,他的主打歌應該是叫回想曲,但因為中國廣播公司有主辦歌星比賽,指定曲就是回想曲,如果你對這首個有興趣,想要練,隔壁村想要參加、來練,就買了一張唱片,翻過來,綠島小夜曲這首歌蠻好聽,有啦,本來就有這首歌,這首歌很好聽,不知道是不是回想曲的關係,綠島小夜曲再紅一次。


      [46:19]音樂4:回想曲 紫薇 四海歌曲精華(新版)


      [46:57]Eva:四海唱片在東南亞市場好像也有曾經,就是有很輝煌的成績,這個部分其實在Made in Taiwan的就是陳老師的第二章裡面,最後也有特別強調,這個部分。


      [47:09]陳:其實這四海唱片公司在東南亞很多地方都有,你不能說是分公司,你可以說是代表處或經銷商。所以說他在松山機場,還沒桃園機場的時候,松山機場就可以買伴手禮,四海唱片在松山機場就有在賣唱片,若是華僑要來台灣,或去東南亞時,就會來唱片店看看,若覺得蠻好聽就會帶專輯回去給親朋好友聽,一開始在松山機場,後來就是去參加展覽,發現這裡這麼多公司都在出版我的綠島小夜曲,這是怎樣,結果他的歌變成別人的白版的,才想說沒關係,我自己來設經銷商,至於到底是怎麼安排,詳細內容我也不太了解,但是這個廖媽媽,我們都叫廖媽媽,譚太太,午夜奇譚的譚,台灣怪譚的譚,我們都叫廖媽媽,廖媽媽就說當時松山機場、東南亞、香港都有在做經銷商,所以他的唱片在1960年中的時候,就在東南亞很熱門了,在1966年時,你剛剛講的現場,不是說三年、五年沒事就帶團出去,一次的機會是1966年時有一個貿易商的外貿協會來去中華民國產品的展覽,有去過泰國、馬來西亞,他也去參加,他帶的東西馬上賣完,所以後續才有台港新馬,台灣、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十大歌星的演唱會,台灣方面就是他帶團,只有三位而已,他就帶三位,紫薇、張清真、金音,我們剛剛說的21張合輯裡都有他們的歌聲,帶這三位去,在地的、香港的都有,所以就受到很多人的歡迎,尤其馬來西亞吉隆坡的室內體育場,當地的報紙就寫「場內擠滿了人,場外車水馬龍,交通大亂」,馬上報紙就有登,台灣的歌手絕對不輸香港。因為當時唱片已經賣得很好了,又帶這三位去,東南亞就想我們這復興基地中華民國在台灣也有那麼厲害的歌手,一點都不輸香港,所以台灣國語歌的名聲在東南亞漸漸起來,當時台灣有其他的公司合眾,海山也開始了,但是這兩家唱片公司比較後期才有Made in Taiwan完全台灣製作,前期也是按照香港、上海的國語歌,還是日本歌,來改編來製作,你如果說要原創作品要在四海以後。


      [50:55]Eva:在這個冷戰時期,在台灣如果是做唱片音樂工業的,不論是作曲者,或者是經營者,其實有很多的區域,或者是我們現在會講跨國,那個時候好像講國際,我覺得是個很國際的一個時代。如果說我們用今天的這種文化工業,或者是更進一步的,就是說,最近二十年在談的這個創意產業或者是文創產業,這個觀點來思考。可是我現在又想說,因為最近二十年,這個從澳洲、英國等等,後來一直到亞洲,每個國家都開始有自己的文化,就是這種治理的文化政策。其實,好像很強調的是一個彼此競爭的觀點。但是我又覺得說,好像當時如果看這個廖乾元跟周藍萍的狀況,他們就是為了生活,是不是?為了生存,其實當然也會有一股就是想要為國爭光。


      [51:58]陳:對對對,這個廖叔叔就是這樣,香港是英國人的土地,英國人在管的,我們是復興基地、中華民國,當然中國歌要中國人自己寫,所以他講到過去這段都很驕傲,而且我們現在有IFPI,大家都知道國際這個組織,台灣第一個參加IFPI的個人就是他,他一開始就去參加IFPI,而且他就是很早很早開始,因為一開始他是做盜版的,後來才想說我有這個能力來爭取,幫助台灣的音樂唱片工業,所以一開始用個人,我要合法來應徵國外的音樂,搶代理權來出版。


      所以我們今天說文化創意這產業,文創Cultural and Creative喊得這麼大聲,我們要了解這點產業要有產值,你要賣出去,當然是吃飽後,才想說要做音樂自己唱,所以說廖叔叔在流行歌方面很成功,還有舞曲,其他語言學習都很成功,他開始來做藝術音樂,做藝術音樂開始賠錢,他就沒在管了,所以他的太太姓譚,嚴格來說他太太是廣東人,我們以前都說是外省人。很有趣,當時做唱片的同行很多都是台灣人,怎麼一個外省人姓廖做一些唱片都賣不出去,又娶一個老婆姓譚又把它「賺」回來,當時都這樣開玩笑,為什麼要做賠錢生意,我有成就有做起來,所以要盡一點多心力,所以他有很長的時間對中國,中文的藝術歌國家國樂,中國廣播公司的國樂團對台灣國家的教育有很大的影響,當時四海公司出很多,還有師大的許常惠老師很多作品沒有人要出版,因為古典樂太深,而且又是現代,找他,他就出版,所以又有出版國樂、西洋音樂、藝術歌、小朋友歌唱集,做很多小孩子音樂,這部分都是賠錢的,但這就是你剛剛說的,我不只要賺錢,拜託你至少要先做起來,根本一開始就倒了要怎麼做,所以我認為他們一開始就有這樣的想法,周藍萍認為不錯我有這能力,我也可以投資,不然來試試看,這是我的事業,我成功了也是覺得很驕傲,香港人有這個,我們台灣人也有耶


      [55:05]Eva:所以用音樂產業來一方面促進經濟發展,然後還有市場,另外一個也是為了爭一口氣,這個台灣的台灣其實有自己已經發展出了自己的這個國語唱片生產基地


      [55:17]陳:1960年代我們這裡很多作詞作曲,和很多的編曲、樂隊、樂團、樂師、錄音的,60年代開始訓練,70年代香港年輕人覺得要用廣東話唱流行歌,台灣覺得準備好了,才有一部分的年輕人覺得要唱自己的歌來做校園民歌。70年代不只校園民歌,還有其他可以聽,不然珍妮、鳳飛飛、鄧麗君都跑去哪裡了?如果不唱台語歌被打壓,文夏、洪一峰都跑去哪?有啦,還有其他的路線,70年代台灣全部的能力都發揮出來,而且原創,最重要的原創,我們的劉家昌、駱明道、左宏元很多都69年70年開始,尤其是海山唱片的今天不回家,


      [56:18 音樂5:今天不回家

      作詞、作曲:左宏元;演唱:姚蘇蓉


      賣到香港去,香港人一開始都說香港人絕對不會聽台灣的國語歌,能聽嗎?一開始我們唱他們的歌,現在相反,香港人在唱今天不回家。所以70年代台灣已經準備好了,雖然政治國際外交上風雨飄搖,但是在流行文化,不管是電影、電視已經開播十年、流行音樂、很多娛樂方面,台灣漸漸變成華人世界重要的一部分,這都在1960年代有很多的人,包括廖叔叔、周藍萍還有很多其他人的合作打基礎,70年代台灣才有能力在很多地方發展起來


      [57:10]Eva:所以60年代的算是練兵跟打基礎,70年代才會有,其實是很全面性的這種流行音樂的大爆發。最後陳老師您覺得,覺得這個Made in Taiwan這本書他可能對誰會有興趣,或者是您希望誰可以去接觸到


      [57:30]陳:我從頭到尾讀下來,我想說雖然裡面有很多學術性的東西,但也沒有寫到很深,讓你完全看不懂,不管你是學者,學者你下次要研究其他東西,了解台灣過去made in taiwan 尤其是過去幾十年到現在,這麼長的時間,如果你要做研究,初接觸台灣流行音樂時,這是一本很好的入門書,裡面有很多因為我們學術寫作,我們資料來源,什麼地方引用,這是很好的入門書。對已經研究台灣音樂的人,這更加重要,因為你不可能通才,日本時代到現在都知道,你不可能通才,你可能對70年代校園民歌很有興趣,你研究到很深,但你可以想想,校園民歌之前都在做什麼,不然怎麼在罵以前這些歌不入耳,都是謎謎之音,還是現在嘻哈,老人家怎麼都聽不習慣,都有很多不同的批評,已經對台灣音樂有很深的研究一定是一部分,這可以更加幫助你承先啟後。


      若一般大眾,不是學術性,對流行歌有興趣,只要你讀英文沒有到很困難,我認為這可以給你用不同角度來認識台灣。再一次的機會,你以為你很認識台灣,我相信很多人不知道綠島小夜曲1954年出版,又從菲律賓紅回來,這也不是說冷知識,但是說台灣有很多地方你不了解,1990年代我讀大學時期,真的覺得1970年代就是校園民歌,其實不是,但我們以前看的書是這樣寫,我們也可以聽,當時1987年戒嚴後,政治有很大的變動,以前不能說的,現在都能說了,像是台語被打壓,有時候是被講過頭,沒那麼嚴重,你覺得很嚴重的,其實沒那麼嚴重,當中很奧妙,你覺得沒什麼希罕的,其實很稀罕,對學者來說好的入門書,對某個主題有研究的人,讓你理解前面後面的連結,對一般的大眾朋友你其實沒有很了解台灣,這是一個很好的角度去了解台灣,因為當中會討論到當時的台灣政治、社會。



      [1:00:07]Eva:我也是透過編輯這個書去認識到很多我不知道的。透過音樂、聽音樂的研究,別人的這些音樂研究去瞭解到台灣,那我覺得這個過程對我來講也非常的珍貴,那也是透過陳老師的研究去認識到說,好像整個對於1950到1960年代台灣流行文化流行音樂的論述,好像可以有一個不一樣的角度。


      那我們今天就非常非常感謝這個陳峙維老師,陳教授為我們做了這麼精彩的分享。然後接下來,這個我們還會陸陸續續跟Made in Taiwan的其他作者有做這個對談,或者是彼此的訪談,那我們今天就先謝謝陳峙維老師



      陳:謝謝


      Eva:謝謝


      音樂6:今天不回家

      作詞、作曲:左宏元;演唱:姚蘇蓉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MIT 作者對談By MIT作者群 X 和平東路實驗室


      More shows like MIT 作者對談

      View all
      轉角國際新聞 Daily Podcast by 轉角國際新聞 Daily Podcast

      轉角國際新聞 Daily Podcast

      183 Listeners

      呱吉 by 呱吉

      呱吉

      303 Listeners

      法客電台 BY 法律白話文運動 Plain Law Movement by 法律白話文運動

      法客電台 BY 法律白話文運動 Plain Law Movement

      146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