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柑仔店

EP04|從大稻埕出發的「通識醫療史」課程


Listen Later


【柑仔店新品上架】


〈從大稻埕出發的「通識醫療史」課程〉

曾齡儀(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你知道 #臺灣醫療史 與 #大稻埕 的關聯嗎?


#中草藥文化、#疫病防治,還有許多歷史上未被提及的醫療故事,都在這裡發生!

「大稻埕自晚清以來,因著『茶』帶動其他產業而成為商業興盛之地。到了日治時期更加繁榮,各種新文化、新思想傳入。……然而,大稻埕除了商業之外,在醫療方面也相當重要,因此,我們帶領北醫學生到大稻埕,透過走讀的方式認識當地歷史文化,並聚焦於大稻埕的漢藥與西方醫療的發展歷程。」

曾齡儀在本文介紹了她在臺北醫學大學教授的「通識醫療史」課程內容與目的,這門課程以大稻埕為歷史背景,探索當地的醫療文化和歷史發展。課程中,學生透過走讀和參訪,了解大稻埕的傳統漢藥與西醫的發展歷程。


傳教、漢醫、政治樣樣都行的斜槓醫生黃玉階是什麼樣的人?在當時的社會做了什麼事?又有什麼樣的影響力?

「晚清至日治初期,臺灣也發生多起霍亂與鼠疫傳染病,當時沒有足夠的西醫師與現代醫療機構,人心惶惶、束手無策。黃玉階以其豐富的漢醫知識,努力配製藥丸藥散,施藥救人,並將醫療心得撰寫成書;除此之外,他也帶頭呼籲廢除女性纏足、男性辮髮的陋習,並憐憫失婚或無家可歸的婦女,成立「元珍醬菜館」,讓婦女們製作醬菜販賣營生。此外,他也擔任大稻埕區和大龍峒區的區長,具有政治影響力。」


西醫流行起來之後,中醫在現代台灣的處境有何變化?

「中草藥在臺灣社會扮演重要角色,青春期的轉骨湯、四物湯,中老年的補氣養生,還有四季時令的食補食療,中藥材與我們的生活可說是息息相關。然而,中藥產業面臨嚴重的衰退危機,目前全臺僅剩下八千家左右的中藥行……探究其原因,消費模式的改變、人才傳承困難,加上國家法規的限制,導致二、三十年未核發新的中藥行執照,都造成中藥產業的急速萎縮。」


大稻埕只有 #中醫 嗎?除了我們在歷史課本看到的由蔣渭水開設的大安醫院,還有哪些 #西醫 診所或事蹟呢?

「『#中藥』是大稻埕的主要產業,但中藥之外,大稻埕其實也有非常豐富的西醫故事。日治至1970年代,由於這裡商業繁榮,吸引許多西醫師在此開業……大稻埕在西醫方面有許多的『第一』,例如:臺灣第一位公醫黃瑤琨、第一位醫學博士杜聰明、第一位正式完成西方醫學教育的外科醫師謝唐山。除此之外,大稻埕還有非常多西式醫療院所,包括大名鼎鼎的蔣渭水(大安醫院)、二二八受難者施江南(四方內科醫院)、創立美和少棒隊的徐傍興(徐外科醫院)等。」


那麼關於女性的 #婦產科 呢?從 #傳統時代、#日治時期,一直到 #戰後,婦女與婦產科醫師的觀念有什麼改變?又有使用了哪些醫療器材?

「因有感於大稻埕人口眾多,卻少有臺灣人專職婦科醫師,臺灣婦女若給日籍醫師看診,多少有語言的隔閡,於是1920年,高敬遠在大稻埕六館街開設臺灣第一間私立婦產科診所。不過,在民風保守的年代,許多婦女聽到要『內診』都花容失色、落荒而逃,因此剛開始時生意並不好,但因醫術高超,許多日本婦女也來看診,加上民智漸開,臺灣女性也慕名而來,『高產婦人科醫院』的名聲也更加響亮。」


在繁盛的商業之外,醫療也是大稻埕歷史上相當重要的一條線索;本週的柑仔店新品,跟著曾齡儀的「通識醫療史」課程,深入大稻埕的歷史現場,了解臺灣醫療史的演變!

➤閱讀全文請至 https://wp.me/paSMXO-22y

➤歷史學柑仔店IG https://www.instagram.com/historykamatia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歷史學柑仔店By 歷史學柑仔店作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