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不好意思,我不吃!立夏已至,我们从刚刚过去的春天开始聊起,由季节时令菜谈到各自难搞的饮食偏好。红黑灰榜大乱斗,有些食物的地位稳固垫底,有些食物的地位则逐步攀升。通过对餐桌记忆的回溯和厨房关系的梳理,我们了解到吃这回事既是非常私人的喜好,又是深受环境与人影响的结果。挑剔也好,包圆也罢,最重要的是相聚时刻!
本期人设:
连贯口感追求者——无锡敏姐
臭府劝退吃辣达人——杭州摸摸
苦菜坚定拥护者——广东马克
00:18 从吃春菜开始过春天!不同时节、不同地区的吃食差异
马克:沪漂以后才认识的地方春菜
青团口味pick?传统豆沙还是笋丁肉松
*知识点:反沙芋是一道著名的潮汕小吃。反沙是潮汕菜的一种烹调法,是把白糖融成糖浆后投入炸熟的食材,让其冷却凝固,待裹在食材外层的糖浆变成白霜便成。
05:30 激烈争锋!生命中绝不能碰、或不可缺的食物
爱“吃苦”的马克VS不能“吃苦”的敏姐
摸摸:惊!分不清芥菜和荠菜
味道很重要!菜味、豆味、臭味……究竟好不好!
大家的童年噩梦——牛奶&成年生活中的慰藉——奶茶
*知识点:儿菜,学名“抱子芥”,芥菜的一种。粗大的根部上,环绕相抱着一个个翠绿的芽包,如同无数孩子把当娘的围在中间。一母多子,这也是它叫“儿菜”的来由。
23:53 影响到吃饭习惯的人和事
外食的气味危机:烟火气VS油耗味,二选一
马克:喜欢在不同地方体验、习得饮食习惯
摸摸:江南人嗜辣史从麦辣鸡翅开始,比较耐痛的人更享受辣菜
敏敏:辣盖掉了食物原本的味道
摸摸:家里的餐桌会影响到自己对外界食物的判断
摸摸:为“美食荒漠”正名,美食就不要谈“归属地”啦
马克:老人的“食疗”论与爱煲汤的广东人
椰子鸡之争!甜和咸可以在同一个锅里出现吗?!
48:45 沪漂之后的饮食变化
摸摸:因为“一人食”的麻烦,让吃的地位下降
马克:很爱研究做饭,享受做饭的过程
摸摸:更享受洗碗的“无人之境”
敏姐:发掘了更便利、更快手的微波炉料理!
摸摸:在家的多样早餐选择到上班后的不吃早餐
马克:地方的酱料大不同,出门旅游,被要求要多体验
58:05 吃的社交属性与食物记忆
马克:不挑食的人要向下兼容
摸摸:因为挑剔会被要求先点菜
敏姐:对吃的情感很复杂
马克:关于番薯的身材焦虑
敏姐:爱聚会,但也会有意识地控制恩格尔系数
摸摸:吃漂亮菜的频率降低,更重要的是吃饭的氛围和聚会
71:01 从厨房看家务分工,厨艺的习得是必要的吗?
摸摸:谁会做饭谁就会承担比较多厨房的责任
马克:会做饭的人可以不用善后
敏姐:体会到了做饭的不容易,减少饭桌评论
74:34 不同的就餐习惯
外食的“碟子”骨碟能不能拿来装饭
一套碗筷对一桌的菜,很难分工
敏姐:遇到过来自亲戚的糟糕餐桌礼仪、吃饭抢位赛!
马克:餐桌上的性别优待
摸摸:吃饭的规训,双手必须都在桌上,不拿饭碗以后会“没饭碗”
*知识点:“jiān”,江浙沪方言延伸的动词,表达用筷子把“夹”起来,~起来
如果你在捍卫自己餐桌净土的道路上也颇有心得,欢迎给我们评论或来信([email protected])!感谢收听,我们下期再见!
不好意思,我不吃!立夏已至,我们从刚刚过去的春天开始聊起,由季节时令菜谈到各自难搞的饮食偏好。红黑灰榜大乱斗,有些食物的地位稳固垫底,有些食物的地位则逐步攀升。通过对餐桌记忆的回溯和厨房关系的梳理,我们了解到吃这回事既是非常私人的喜好,又是深受环境与人影响的结果。挑剔也好,包圆也罢,最重要的是相聚时刻!
本期人设:
连贯口感追求者——无锡敏姐
臭府劝退吃辣达人——杭州摸摸
苦菜坚定拥护者——广东马克
00:18 从吃春菜开始过春天!不同时节、不同地区的吃食差异
马克:沪漂以后才认识的地方春菜
青团口味pick?传统豆沙还是笋丁肉松
*知识点:反沙芋是一道著名的潮汕小吃。反沙是潮汕菜的一种烹调法,是把白糖融成糖浆后投入炸熟的食材,让其冷却凝固,待裹在食材外层的糖浆变成白霜便成。
05:30 激烈争锋!生命中绝不能碰、或不可缺的食物
爱“吃苦”的马克VS不能“吃苦”的敏姐
摸摸:惊!分不清芥菜和荠菜
味道很重要!菜味、豆味、臭味……究竟好不好!
大家的童年噩梦——牛奶&成年生活中的慰藉——奶茶
*知识点:儿菜,学名“抱子芥”,芥菜的一种。粗大的根部上,环绕相抱着一个个翠绿的芽包,如同无数孩子把当娘的围在中间。一母多子,这也是它叫“儿菜”的来由。
23:53 影响到吃饭习惯的人和事
外食的气味危机:烟火气VS油耗味,二选一
马克:喜欢在不同地方体验、习得饮食习惯
摸摸:江南人嗜辣史从麦辣鸡翅开始,比较耐痛的人更享受辣菜
敏敏:辣盖掉了食物原本的味道
摸摸:家里的餐桌会影响到自己对外界食物的判断
摸摸:为“美食荒漠”正名,美食就不要谈“归属地”啦
马克:老人的“食疗”论与爱煲汤的广东人
椰子鸡之争!甜和咸可以在同一个锅里出现吗?!
48:45 沪漂之后的饮食变化
摸摸:因为“一人食”的麻烦,让吃的地位下降
马克:很爱研究做饭,享受做饭的过程
摸摸:更享受洗碗的“无人之境”
敏姐:发掘了更便利、更快手的微波炉料理!
摸摸:在家的多样早餐选择到上班后的不吃早餐
马克:地方的酱料大不同,出门旅游,被要求要多体验
58:05 吃的社交属性与食物记忆
马克:不挑食的人要向下兼容
摸摸:因为挑剔会被要求先点菜
敏姐:对吃的情感很复杂
马克:关于番薯的身材焦虑
敏姐:爱聚会,但也会有意识地控制恩格尔系数
摸摸:吃漂亮菜的频率降低,更重要的是吃饭的氛围和聚会
71:01 从厨房看家务分工,厨艺的习得是必要的吗?
摸摸:谁会做饭谁就会承担比较多厨房的责任
马克:会做饭的人可以不用善后
敏姐:体会到了做饭的不容易,减少饭桌评论
74:34 不同的就餐习惯
外食的“碟子”骨碟能不能拿来装饭
一套碗筷对一桌的菜,很难分工
敏姐:遇到过来自亲戚的糟糕餐桌礼仪、吃饭抢位赛!
马克:餐桌上的性别优待
摸摸:吃饭的规训,双手必须都在桌上,不拿饭碗以后会“没饭碗”
*知识点:“jiān”,江浙沪方言延伸的动词,表达用筷子把“夹”起来,~起来
如果你在捍卫自己餐桌净土的道路上也颇有心得,欢迎给我们评论或来信([email protected])!感谢收听,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