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1541 年完成《最後的審判》壁畫之後,米開朗基羅在生命的最後 23 年除了持續創作雕塑和繪畫,也參與一些建築設計,聖彼得大教堂便是最出名的代表作。現今所見的聖彼得大教堂是文藝復興時代拆除舊建築並在原地重建的工程,新建築於 1506 年奠基,直到 1626 年竣工(廣場於 1666 年才完工)。在這 120 年裡,由於每任教宗和建築師不同的理念和訴求,使得新聖彼得大教堂的平面布局設計出現許多版本。米開朗基羅巧妙融合先前幾個版本的特點,並加以改良。此後接手的建築師雖有所修改,也難以撼動他奠下的基礎。平面布局設計的差異,代表西方建築史上不同發展脈絡的交會,也反映文藝復興時期的重要人文理念……
1541 年完成《最後的審判》壁畫之後,米開朗基羅在生命的最後 23 年除了持續創作雕塑和繪畫,也參與一些建築設計,聖彼得大教堂便是最出名的代表作。現今所見的聖彼得大教堂是文藝復興時代拆除舊建築並在原地重建的工程,新建築於 1506 年奠基,直到 1626 年竣工(廣場於 1666 年才完工)。在這 120 年裡,由於每任教宗和建築師不同的理念和訴求,使得新聖彼得大教堂的平面布局設計出現許多版本。米開朗基羅巧妙融合先前幾個版本的特點,並加以改良。此後接手的建築師雖有所修改,也難以撼動他奠下的基礎。平面布局設計的差異,代表西方建築史上不同發展脈絡的交會,也反映文藝復興時期的重要人文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