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白雨 HAKU-U ― 林武史石雕個展
文/賴永興
2022年10月台北藝博赤粒藝術的展位有一件引人注目的石雕作品,在展位的正中間由不規則的白御影石壘成雙層的巨大扁平四方體,最上層有經過打磨並且有一些凸起物,其它地方則是留下粗糙的雕鑿痕跡,排列組合雖算不上精密,大小不一的縫隙卻令作品造形更扎實,作品在展覽期間及之後都引起了不少的討論。這件《石間-野》是日本石雕藝術家林武史(Hayashi Takeshi 1956~)的作品,他出生於日本本州中部的岐阜市,東京藝大美術研究科雕塑專攻碩士,曾獲選文部省在外研究員赴巴黎研習了一年,目前是東京藝術大學雕塑系系主任。
當下的石雕創作很多表現都或多或少被便利的機具所限制,雖然有許多新的嘗試被開發出來,甚至可以將造形數位化後,用CNC來雕鑿作品,雖然還不能完全依賴機器,卻使創作過程方便了很多,機器的同質性表現也引起我們對手工雕鑿的懷念,林武史的作品有呼應到這一點。他常說他的雕塑作品中所共通的「空間」、「身體」、「物質」、「記憶・時間」等要素是作品成立的根本。在藝術之都的巴黎他對於藝術的提問與思考並沒有獲得答案,1999年歸國後卻在日本的田野風光、自然風土及生活中發現屬於他自己的創作語彙,這件《石間-野》靈感來自日本茶道所使用的茶室,也就是他們生活中習以為常的四帖半塌塌米的空間,當觀賞者登上作品時,會因為石板晃動及間隙的不吻合產生碰撞聲,而使自身因為安全本能的反應而確認自己的存在。
白雨 HAKU-U ― 林武史石雕個展
文/賴永興
2022年10月台北藝博赤粒藝術的展位有一件引人注目的石雕作品,在展位的正中間由不規則的白御影石壘成雙層的巨大扁平四方體,最上層有經過打磨並且有一些凸起物,其它地方則是留下粗糙的雕鑿痕跡,排列組合雖算不上精密,大小不一的縫隙卻令作品造形更扎實,作品在展覽期間及之後都引起了不少的討論。這件《石間-野》是日本石雕藝術家林武史(Hayashi Takeshi 1956~)的作品,他出生於日本本州中部的岐阜市,東京藝大美術研究科雕塑專攻碩士,曾獲選文部省在外研究員赴巴黎研習了一年,目前是東京藝術大學雕塑系系主任。
當下的石雕創作很多表現都或多或少被便利的機具所限制,雖然有許多新的嘗試被開發出來,甚至可以將造形數位化後,用CNC來雕鑿作品,雖然還不能完全依賴機器,卻使創作過程方便了很多,機器的同質性表現也引起我們對手工雕鑿的懷念,林武史的作品有呼應到這一點。他常說他的雕塑作品中所共通的「空間」、「身體」、「物質」、「記憶・時間」等要素是作品成立的根本。在藝術之都的巴黎他對於藝術的提問與思考並沒有獲得答案,1999年歸國後卻在日本的田野風光、自然風土及生活中發現屬於他自己的創作語彙,這件《石間-野》靈感來自日本茶道所使用的茶室,也就是他們生活中習以為常的四帖半塌塌米的空間,當觀賞者登上作品時,會因為石板晃動及間隙的不吻合產生碰撞聲,而使自身因為安全本能的反應而確認自己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