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這集播客主題圍繞靈性修行中的「善惡」、「分別心」與「提升」等觀念之間的矛盾與釋放。靈性學說常教導人「不分善惡、不執著二元對立」,但同時又鼓勵人們「追求更高頻率」、「自我提升」,這似乎形成一種矛盾──若一切皆一體,為何還要「往上走」?江江老師指出,這種矛盾其實是心智創造的框架。靈性並非強迫人必須提升,而是提供一種理解自身的方式。她建議將「善與惡」轉化為「神性與人性」──人性代表求生本能與自我關懷,神性則是靈魂的光明層面。兩者皆為人所具備的部分,並非對立,而是平衡的兩面。她強調,「不分善惡」的意思是不要用標籤限制自己,在地球上生存本就需要人性;即使自私或軟弱,也不該因此產生罪惡感。能夠真實地「好好活著」,本身就是最大的善。江江老師認為「不分別心」並非否定差異,而是能以平等心看待一切。對話後段轉向「意義與無意義」的思考。江江老師分享一句讓她印象深刻的話:「看似沒有意義的人生,其實也是有意義的,因為它讓有意義得以呈現。」她舉「躺平」者為例:哪怕他們看似消極,也在對照中讓他人理解奮起的價值。每個人不論活得光鮮或平凡,都有其獨特的美與意義。即使修行的教導很有道理,也不應陷入「靈性框架」,否則會像從社會框架跳進靈性框架一樣受限。最後總結:靈性的「提升」並非不斷追求高層次或更神聖的狀態,而是「活出真正的自己」。人們被教育要壓抑真心、維持圓融,因此逐漸忘記自我。所謂的靈性成長,其實是回到最真實的自己,讓生命像藝術品般自然綻放。
By 江江
這集播客主題圍繞靈性修行中的「善惡」、「分別心」與「提升」等觀念之間的矛盾與釋放。靈性學說常教導人「不分善惡、不執著二元對立」,但同時又鼓勵人們「追求更高頻率」、「自我提升」,這似乎形成一種矛盾──若一切皆一體,為何還要「往上走」?江江老師指出,這種矛盾其實是心智創造的框架。靈性並非強迫人必須提升,而是提供一種理解自身的方式。她建議將「善與惡」轉化為「神性與人性」──人性代表求生本能與自我關懷,神性則是靈魂的光明層面。兩者皆為人所具備的部分,並非對立,而是平衡的兩面。她強調,「不分善惡」的意思是不要用標籤限制自己,在地球上生存本就需要人性;即使自私或軟弱,也不該因此產生罪惡感。能夠真實地「好好活著」,本身就是最大的善。江江老師認為「不分別心」並非否定差異,而是能以平等心看待一切。對話後段轉向「意義與無意義」的思考。江江老師分享一句讓她印象深刻的話:「看似沒有意義的人生,其實也是有意義的,因為它讓有意義得以呈現。」她舉「躺平」者為例:哪怕他們看似消極,也在對照中讓他人理解奮起的價值。每個人不論活得光鮮或平凡,都有其獨特的美與意義。即使修行的教導很有道理,也不應陷入「靈性框架」,否則會像從社會框架跳進靈性框架一樣受限。最後總結:靈性的「提升」並非不斷追求高層次或更神聖的狀態,而是「活出真正的自己」。人們被教育要壓抑真心、維持圓融,因此逐漸忘記自我。所謂的靈性成長,其實是回到最真實的自己,讓生命像藝術品般自然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