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集播客延續先前關於「創造實相」與「忠於內心」的討論,主題聚焦在「順流」與「做自己」之間的關係。開場時提到,雖然人希望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形塑人生,但現實中常遇到阻礙,彷彿一直在逆流而行。江江老師指出,什麼是「順流」,往往需要經歷人生的曲折、困難或身心靈的探索後,才有能力看懂。當下的自己其實很難判斷是否在順流。例如:以為自己不喜歡教書,因此離開教職去做其他工作,但那些經驗後來又成為教學的養分,最終因緣際會回到最適合的位置。事後回望,才明白那些看似繞路的歷程其實是順流的一部分。她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年輕時因不願忍受不公平對待而多次換工作,看似人生不順;但這些轉換讓她累積了能力,也遇到許多重要的貴人。她談到在咖啡館工作的時期,老闆娘得知她從小學鋼琴後鼓勵她重新教琴,甚至主動提供機會。為不辜負這份信任,她開始補修相關課程,不懂的就向鋼琴老師請教,並進修兒童心理學。這條路讓她從鋼琴教學逐步走到學校任教,累積了二十多年的教學經驗。她回顧這段旅程,認為每一步都是順流——因為那正是當時生命安排給她的學習。江江老師也強調,「順流」並不是被動接受,而是在抓住每一個出現的機會後努力前行。如果總在同樣的困境裡卡住,可能不是逆流,而是自己不願意改變;相反地,願意轉換跑道的人,反而更可能遇到新的流動。最後,他們討論到:如果很想成為音樂老師,卻一直無法踏入那個領域,應堅持還是順應現實?答案是:僅有「想」是不夠的,是否具備相應的能力、背景與累積才是關鍵。順流不是盲目固執,而是看清自己目前的位置、能力,以及生命給出的訊號,然後做出真正貼近內心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