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柑仔店

EP16|從「李約瑟難題」到李約瑟的醫學難題


Listen Later


【柑仔店新品上架】


〈從「李約瑟難題」到李約瑟的醫學難題〉

郭文華(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

科技與社會研究(STS)領域中廣泛探討的「李約瑟難題」對東亞科技史有什麼影響?

直到現在,「李約瑟難題」仍然被討論嗎?又能從中延伸出什麼具有意義的變題?

「如果擴大這個醫學難題,李約瑟或許會重新思考未來醫學裡中醫的位置。1966年時李約瑟曾樂觀表示作為文明的一環,普世科技來自技術與發明的積累,之後是它們的會合(transcurrent points)與融合(fusion),從數學、物理與天文學開始,之後是植物學與醫學,之後是化學。醫學相較於其他學科是困難案例。雖然中西的會合不算晚,但因為磨合困難,還需要點時間才能由近代科學一統江湖,完成融合。但在《中國之科學與文明》寫作,由下而上整理課題的過程裡,魯桂珍與李約瑟開始反思既是科學,也是技術與藝術的醫學。『什麼是中醫?』與什麼是『傳統中國的醫療』(medicine in traditional China)」成為他的另一個難題。」

文章回顧了作者在科技與社會研究(STS)領域的學術歷程,並探討李約瑟(Joseph Needham)及其提出的「李約瑟難題」對東亞科技史的影響。李約瑟本身出身醫學與生物化學領域,但因戰時來華進行科技外交,轉向中國科技史研究,並開展了鉅著《中國之科學與文明》。

李約瑟不僅記錄中國科技史,更顛覆歐洲中心的科學認知,使科技史學界開始重新審視全球知識的多樣性。李約瑟的醫學難題,特別是與中醫的關聯,體現在他對中國傳統醫學的研究與現代科學之間的張力。他在《中國之科學與文明》中深入探討中醫的理論與技術,並對針灸、草藥療法等傳統醫學成就給予高度評價。然而,這些研究也引發一個關鍵問題:為何中國沒有發展出與西方現代醫學相當的生物醫學體系?這與「李約瑟難題」類似,即中國擁有深厚的科學知識傳統,卻未能轉化為近代科學體系。

在STS(科技與社會研究)視角下,學者們開始重新評估李約瑟的觀點,並關注全球科技史中的多元醫學模式。當代研究者認為,中醫並非停滯不前,而是發展出不同於西方生物醫學的知識體系。這種觀點促使學界跳脫「李約瑟難題」的框架,轉而思考如何理解傳統醫學的發展脈絡,以及它在現代醫學中的角色。這也反映出科技史研究從「發現與缺失」的視角,轉向「多元科學」的探討,使中醫在全球醫療史的討論中獲得新的詮釋。最終,STS研究的發展促使學者以更廣闊的視野評估李約瑟的學術遺產,並將科技史與當代醫療、社會變遷等議題結合,開拓新的研究方向。

本週的柑仔店新品,跟著郭文華的腳步,重新認識李約瑟與科技史的關係!

➤閱讀全文請至 https://wp.me/paSMXO-25V

➤歷史學柑仔店FB https://www.facebook.com/historyforumtw

➤歷史學柑仔店IG https://www.instagram.com/historykamatia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歷史學柑仔店By 歷史學柑仔店作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