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客廣播電臺 I 客座教授!安烈炫

EP16|從祖籍認同轉向族群認同


Listen Later

關於臺灣客家之形成包含聚居、祖籍認同到族群認同的過程,本集討論客家移民身份認同的形成。

但是對臺灣客家而言,「客家」這一名稱晚至二戰之後,才正式引入臺灣,「客人」才是臺灣客家的自稱。

節目從義民、粵人與客人三種身份認同,說明這一客家形成的過程。

 

節目筆記︰

4’50”

義民信仰與其他主神信仰有一重大差異,因為義民信仰牽涉到信仰者自身的身份認同。我們可以用新埔枋寮義民廟的〈四姓規約〉(1802)與〈祀典簿序〉(1841)這兩份重要的文書,說明義民身份的改變。

19’10”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的〈戴禮成兄弟捐施塜地字約〉、嘉慶七年(1802)的〈四姓首事合議規條簿約〉、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曾騰所寫的〈祀典簿序〉、以及同治四年(1865年)的〈褒忠廟記〉等四份文件,清楚地呈現了「粵人」的認同。

32’10”

臺灣建省後,官員展開修纂《臺灣通志》計畫時,提醒各地參與文獻采訪者要注意「客人」之文化特殊性,其中陳朝龍的《新竹縣采訪冊》最為出色。該書為官方志書以專章討論客人/客庄之首例,〈客莊風俗〉一篇,雖然不完整,但仍可以視為是「客人論述」。

 

 

客新聞專欄:https://hakkanews.tw/2024/04/19/a-visiting-professor-ahn-yeo-hyun-from-his-ancestral-home-turned-to-ethnic-identity/

講客電臺官網 : https://www.hakkaradio.org.tw/

講客電臺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hakkaradio105.9?locale=zh_TW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講客廣播電臺 I 客座教授!安烈炫By 張維安, 羅烈師, 林本炫, 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