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遊者通道 Flaneur Access

EP17. 美學研究學者、策展人|龔卓軍|策展人訪談(下集)


Listen Later

🌙 本集來賓|龔卓軍


美學研究學者、策展人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 副教授 / 所長

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


研究專長領域:法國當代哲學、現象學、美學


🌟 本集摘要|


🗞 2007 年《身體部署》的現象學哲學探討與身體的關係

🗞 「現象學」哲學運動,從尼采以來的哲學脈絡

🗞 《建築繁殖場》的哲學美學:以身體為尺度來構築一個「棲居」的空間

🗞 柏格森的《身體影像》與佛教當中的「幻象」

🗞 「內在平面」的動能:以謝德慶的身體行為作品為例

🗞 以「身體經驗」來看待藝術作品

🗞 1992年開始的「地方節慶」文化治理方法

🗞 吳中煒的《空中破裂節》與後來的許哲瑜的《重新破裂》作品當中的空中的吉他手

🗞 1995 年的《淡水河上的風雲》系列展覽可以看作是大地藝術祭

🗞 如果主體性是一條河呢?

🗞 「主體性」這個詞的限度

🗞 以環境哲學與生態哲學角度來看「環境的主體性」

🗞 如何看《TAKAO.台客.南方HUE:李俊賢》這個展覽?

🗞 《森川里海(米粑流)濕地藝術季》、《東海岸大地藝術節》…等等藝術祭

🗞 能不能透過藝術祭去挖掘當地的深層問題,而不只是在意觀光的聚眾效果?

🗞 以日本的瀨戶內海藝術祭為例,長期與當地的相互連結

🗞 在李俊賢個展策展前開展的連結:和朋友們一起走過藝術家走過的頻繁旅行路線

🗞 《跟著俊賢去旅行》:在展覽發生前,實際感受畫家生前實際走過的、看過的旅行寫生風景

🗞 如果我們的土地是主體性的話

🗞 Charles Taylor 的《世俗時代》( A Secular Age )

🗞 目前台灣的文化藝術會不會太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了?

🗞 文化跟藝術的長期孿生關係

🗞 台灣「交陪境的藝術」與本土文化

🗞 一直以來關注的題目:民間信仰的表現性

🗞 「藝術學」涉及的學科太廣,不得不跨領域


📣 更多關於書店

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flaneuraccess/

IG|https://www.instagram.com/flaneuraccess/


主持人|林路

節目企劃|林路

視覺設計|林路

片頭設計與後製|林路、Yifang

片頭、片尾音樂|Midnight Escape - Peter Spacey Remix Song by Peter Spacey, Ziv Moran

節目製作人|林路(漫遊者通道書店)

節目錄音師|Yifang

行政統籌|林路、Yifang

節目後製|林路、Yifang

節目監製|林路(漫遊者通道書店)、Yifang(聽說媒體有限公司)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漫遊者通道 Flaneur AccessBy 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