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國際兩岸大事紀
1、總統賴清德指出,面對「紅色供應鏈」破壞市場機制,台灣會與歐洲等民主國家合作,打造「非紅供應鏈」,在全球民主供應鏈重組,以及經濟秩序重新建構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
2、國防部長顧立雄表示,避免印太發生戰爭是美國核心利益,因此美國建構「嚇阻」方法與日、菲等盟邦,採取前進部署,共同應對中共挑戰,我國加強與第一島鏈國家,進行國防安全交流「有其必要」。
3、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5月31日,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安全論壇」表示,美國的目標是避免戰爭,和平是唯一選項,透過實力才能實現和平,各國應提升國防支出,跟美國合作維護印太和平穩定。
4、美國中央情報局最新年度報告指出,中共正在成為美國的「頭號威脅」,企圖在軍事、經濟與外交等領域,取代美國主導地位;「台灣問題」是報告焦點之一,中情局推測共軍可能在年內,進一步加大對台灣施壓力度。
5、歐盟5月27日在比利時舉行部長會議,表決通過設立1500億歐元軍備基金,在俄國擴張威脅升高,美國調整地緣戰略重心情勢下,歐盟透過這一項國防投資計畫,加強維護歐洲地區安全。
6、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5月28日提議,6月2日在土耳其舉行新一輪俄烏會談,開出最新停火條件,要求西方領袖書面承諾停止北約東擴,並解除對俄國經濟制裁措施。
7、德國總理梅爾茲5月28日宣布,向烏克蘭提供50億歐元軍事援助,在烏克蘭設廠生產遠程打擊武器,協助強化防衛能力對抗俄國侵略,開啟德烏國防產業合作新模式。
8、北約秘書長呂特5月26日表示,北約成員國正朝新國防支出邁進,目標是達到GDP 5%,預計在6月底的「北約峰會」達成共識;同時,呂特還點名中共、北韓、伊朗,協助俄國攻打烏克蘭。
9、美國國務卿魯比歐5月28日宣布,美國國務院將與國土安全部合作,撤銷部分中國大陸留美學生簽證,包含與中共有關聯的學生,以及就讀關鍵領域的中國留美學生。
10、「中國歐盟商會」5月28日公佈年度調查指出,受經濟衰退與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影響,歐洲企業對中國大陸經濟成長與獲利樂觀情緒,已經降至歷史低點,只有不到三成對未來兩年,在中國大陸業務成長感到樂觀。
第二單元|洞見戰略風雲
一、美國國防戰略佈局新動向
重點提示:重點提示:美國副總統范斯5月下旬,在海軍官校畢業典禮指出,美國國防戰略將以「現實」為本,保護美國核心利益,不會投入不明確軍事任務;如果美國決定出拳,就會出重拳,快速完成軍事行動,達成明確戰略目標。美國今後出兵將會相當謹慎,同時美國的對手國應該會了解,只要美國畫下「紅線」,就會果斷執行軍事任務,這種「透過實力保障和平」策略,將成為美國國防政策主軸。
二、馬來西亞主辦「東協波灣+1」峰會
重點提示:馬來西亞5月下旬主辦第一屆「東協波灣+1」峰會,三方GDP總計約25兆美元,人口超過20億。目前,美國是東協與波灣合作理事會最大投資國,同時美國與東協波灣國家軍事關係密切。近來,中共積極拉攏東協與波灣國家,在「全球南方」發展影響力,讓美「中」戰略競爭,在這些地區更加激烈化。
【本節目每週一18:20-19:00在 漢聲廣播電臺 廣播頻道首播,19:00在Podcast更新集數】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