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人文研究者的角度而言,GAI與我們一般所稱的AI不大相同,傳統 AI 多需要透過程式語言來操作以幫助使用者整理資料或分析數據;而 GAI 更像是『一起寫作』或『共創思考』的夥伴,研究者可以透過自然語言的對話、提問,引導它生成文本、重組觀點,模擬不同立場的論述,甚至請求GAI協助我們處理資料,也大大降低了人文研究者接觸AI的門檻。自2022年底ChatGPT 3.5上線以來,學術界紛紛開始探討這個GAI『怪獸』會怎麼樣對學術研究造成衝擊?儘管支持使用者有之,但擔憂者亦有之,GAI的到來就像一塊石頭投入了湖心,激起了層層的漣漪,時至今日,GAI為史學界所帶來的衝擊仍是方興未艾,甚至有日益波濤洶湧之勢。然而,愛用GAI的歷史研究者真正用對了GAI嗎?反對GAI的歷史研究者又真的『怕對了』嗎?」
「就人文研究者的角度而言,GAI與我們一般所稱的AI不大相同,傳統 AI 多需要透過程式語言來操作以幫助使用者整理資料或分析數據;而 GAI 更像是『一起寫作』或『共創思考』的夥伴,研究者可以透過自然語言的對話、提問,引導它生成文本、重組觀點,模擬不同立場的論述,甚至請求GAI協助我們處理資料,也大大降低了人文研究者接觸AI的門檻。自2022年底ChatGPT 3.5上線以來,學術界紛紛開始探討這個GAI『怪獸』會怎麼樣對學術研究造成衝擊?儘管支持使用者有之,但擔憂者亦有之,GAI的到來就像一塊石頭投入了湖心,激起了層層的漣漪,時至今日,GAI為史學界所帶來的衝擊仍是方興未艾,甚至有日益波濤洶湧之勢。然而,愛用GAI的歷史研究者真正用對了GAI嗎?反對GAI的歷史研究者又真的『怕對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