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柑仔店

EP17|生成式AI與歷史學研究


Listen Later


【柑仔店新品上架】


〈生成式AI與歷史學研究〉

胡其瑞(彰化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副教授)

GAI「怪獸」會怎麼樣對學術研究造成衝擊?

到底,GAI在史學研究上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而我們是不是也劃錯了GAI在史學研究上的重點?

「就人文研究者的角度而言,GAI與我們一般所稱的AI不大相同,傳統 AI 多需要透過程式語言來操作以幫助使用者整理資料或分析數據;而 GAI 更像是『一起寫作』或『共創思考』的夥伴,研究者可以透過自然語言的對話、提問,引導它生成文本、重組觀點,模擬不同立場的論述,甚至請求GAI協助我們處理資料,也大大降低了人文研究者接觸AI的門檻。自2022年底ChatGPT 3.5上線以來,學術界紛紛開始探討這個GAI『怪獸』會怎麼樣對學術研究造成衝擊?儘管支持使用者有之,但擔憂者亦有之,GAI的到來就像一塊石頭投入了湖心,激起了層層的漣漪,時至今日,GAI為史學界所帶來的衝擊仍是方興未艾,甚至有日益波濤洶湧之勢。然而,愛用GAI的歷史研究者真正用對了GAI嗎?反對GAI的歷史研究者又真的『怕對了』嗎?」

前陣子流行用ChatGPT生成「吉卜力風格圖片」,你玩過了嗎?就如同誤用達文西去畫LINE貼圖,作者指出大眾可能誤解了GAI的真正價值,而忽略其深層能力。對人文研究者而言,GAI不僅是資料處理工具,更是協作夥伴,可透過自然語言互動生成文本、重組觀點、模擬立場,大幅降低進入AI應用的門檻。

回顧傳統史學方法,杜維運老師的「劄記」、「卡片」製作,正與現今數位人文研究中的「詮釋資料(metadata)」概念相通。GAI能協助史料的結構化處理,例如從古契書中自動提取立契人、受買人等資料,並生成可供分析的表格格式。此外,GAI也能辨識文本中的人名、官職、地點與人物關係,如中國歷代人物傳記資料庫(CBDB)團隊所示,透過適當的指令控制,甚至能避免幻覺(hallucination)帶來的錯誤資訊。

進一步地,GAI亦可應用於跨文本比較研究,如不同時期、地點、作者的史料分析,或文本風格的語言統計,以發現潛在的歷史意涵。以「馬偕日記」數位人文資料庫為例,作者展示如何透過GAI拆解與重組日記文本,建立人物關係、地圖分布與時間軸分析,開啟日記研究的新視角。總結而言,GAI為史學研究提供了工具創新與方法革新的契機,但前提是研究者須準確理解其用途與限制,方能發揮最大價值。

本週的柑仔店新品,跟著胡其瑞的腳步,一起來看看怎麼用AI技術做史學研究!

➤閱讀全文請至 https://wp.me/paSMXO-26f

➤歷史學柑仔店IG https://www.instagram.com/historykamatia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歷史學柑仔店By 歷史學柑仔店作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