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國際兩岸大事紀
1、總統賴清德表示,保衛中華民國從來不只是國軍的責任,也是全民意志的展現;唯有全民有感、全體參與,全民防衛才能發揮最大力量,讓台灣在各種挑戰中保持穩健,加強團結。
2、國防部長顧立雄指出,美國長期將資源投注印太地區,核心戰略目標是避免戰爭發生,主張「以實力帶來和平」,中華民國當然也要強化自我防衛能量,成為「嚇阻威脅,避免戰爭」的關鍵力量。
3、「七大工業國集團」外長6月25日,在「北約海牙峰會」場外舉行會談,強調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積極因應中共在南海破壞穩定行為,加強北約與印太夥伴合作關係。
4、美國、日本、澳洲、印度組成的「四方安全對話」,7月1日將在華府召開外長會議,持續深化交流合作,向中共等區域潛在威脅,發出明確嚇阻信號,捍衛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
5、美國國防部6月26日,公佈2026財年國防預算提案,總金額達9616億美元,規劃擴大採購先進飛彈與無人機,提升官兵薪資等措施,強化美國整體防衛與戰備能量,有效確保全球和平穩定。
6、歐盟27國領袖6月下旬,在比利時召開峰會,同意延長對俄國制裁6個月,鞏固對烏克蘭支持,呼應北約提高國防支出,增加歐洲國防預算,提升科技領域的國防工業能量。
7、美國總統川普6月25日,在「北約海牙峰會」後舉行記者會,肯定成員國同意提升國防預算,有助嚇阻潛在威脅,明確重申美國協防歐洲盟邦承諾,評估出售「愛國者防空飛彈」,協助烏克蘭提升戰力。
8、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雷克里夫6月25日表示,伊朗核計劃已經遭到美軍空襲重創,重建至少需要耗時數年,美國國家情報總監加巴德支持這項說法。伊朗政府坦承境內核設施已經嚴重損毀。
9、川普總統與納坦雅胡總理6月下旬,達成「兩國方案」願景,同意兩週內結束加薩戰爭,將加薩交由埃及、阿聯等4國共同管理,美方承認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有限主權,換取以色列同意「兩國方案」解決與巴勒斯坦的衝突。
10、中共「全國人大常委會」6月27日通過,免除苗華「中央軍委會委員」職務,同時公告8名官員被罷免「全國人大代表」職務,包括中共海軍參謀長李漢軍。顯示,共軍高層腐敗問題仍然嚴重。
第二單元|洞見戰略風雲
一、「北約海牙峰會」特點
重點提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32國領袖,6月25日在荷蘭海牙舉行峰會後,發表聯合公報確認,成員國將於2035年前,將每年國防支出提升到GDP 5%。美國總統川普肯定各國同意提升國防預算,合作分擔國際安全成本,有助嚇阻潛在威脅,重申美國協防歐洲承諾不變,支持歐洲重建國防工業基礎,共同嚇阻俄國擴張軍力威脅。
二、「以伊12日戰爭」的美國因素
重點提示:「以伊12日戰爭」結束,讓美、「中」、俄、歐等國,在中東地區影響力重新洗牌,凸顯美歐勢力上升,「中」俄影響力下滑的新態勢。同時,「以伊12日戰爭」過程與結果顯示,美國發展「太空衛星網通體系」,支撐「聯合全領域作戰」與「聯合全領域指管」的新作戰概念,讓盟國以色列在這次戰爭發揮優勢,也讓「中」、俄、伊朗、北韓等專制國家,必須正視美國為首的民主國家,在新興軍事戰略與科技能量領先優勢。
【本節目每週一18:20-19:00在 漢聲廣播電臺 廣播頻道首播,19:00在Podcast更新集數】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