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國際兩岸大事紀
1、總統賴清德指出,面對中共的文攻武嚇威脅,中華民國一定要全力推動國防改革,從俄烏戰爭、以哈戰爭、以伊軍事衝突中得到經驗,接軌創新思維與科技運用,加速國防產業自主升級,積極提升國軍戰力。
2、國防部長顧立雄表示,國軍將以「科技取代人力,火力取代傳統兵力」為原則,全面檢討主戰、守備與後備部隊組織架構,藉年度「漢光41號」演習等,驗證部隊執行聯合作戰計畫作為,強化國軍戰力。
3、美軍印太司令部七月初,在西太平洋舉行「兵力重返太平洋」,大規模跨戰區演習,強化盟國夥伴聯合作戰能力,提高美軍與盟國夥伴在印太地區,對共軍擴張威脅的嚇阻能量。
4、美國國防部6月下旬完成移交,十艘退役海岸防衛隊巡邏艇給東南亞四國,包含與中共存在南海主權爭議的菲律賓與越南,具體回應中共在南海地區擴張威脅行動。
5、烏克蘭國防情報局7月2日指出,北韓準備額外派出三萬名士兵,前往烏俄戰爭前線,協助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北韓增援士兵人數,是去年的3倍之多,可能在數個月內就會抵達俄國。
6、美國國防部發言人帕尼爾7月2日表示,美軍6月下旬針對伊朗三處核設施空襲行動,已經使伊朗核計畫倒退「一至兩年」,這是一次大膽且成功的軍事行動。
7、美國總統川普7月1日表示,以色列已同意加薩停火60天的條件,哈瑪斯武裝集團7月2日也表示,正在研究美方提案。不過,哈瑪斯強調以色列軍隊必須撤離加薩,但以色列則堅持加薩地區「不能再有哈瑪斯」。
8、美國總統川普6月30日簽署行政命令,解除美國對敘利亞的制裁,允許敘利亞政府重回國際金融體系,接受西方國家援助重建,推動敘利亞與以色列結束敵對關係。
9、「聯合國原子能總署」署長葛羅西6月下旬表示,儘管伊朗多數核設施已遭空襲受損,伊朗可能在幾個月內重啟濃縮鈾活動,而且「原子能總署」至今無法掌握,伊朗擁有的409公斤濃縮鈾去向。
10、全球升溫速度最快的歐洲,迎來北半球夏季首波熱浪,多國6月29日氣溫飆升至攝氏40度,世界氣象組織研究顯示,歐洲的暖化速度自1980年代以來,已經是全球平均水準的兩倍。
第二單元|洞見戰略風雲
一、烏俄戰爭僵持根本因素
重點提示:美國總統川普7月3日與俄國總統普丁,進行上任以來第6度通話。川普表示,雙方通話「沒有取得任何進展」,對於烏俄戰爭僵持感到挫折與不滿。普丁則強調,烏俄停戰要先解決發生衝突原因,包括北約東擴,以及烏克蘭不得加入北約等議題。當前,北韓增兵援助俄國執行烏俄戰爭,中共外長王毅向歐盟官員表示,俄國若戰敗將對中共造成不利影響。同時,中共擔憂烏俄戰爭結束後,美國將採取「聯俄制中」新戰略,對中共將造成直接衝擊。顯示,美「中」俄複雜的戰略競逐關係,才是構成烏俄戰爭僵持的根本因素。
二、美日印澳啟動關鍵礦產倡議
重點提示:中共近來運用稀土等關鍵礦產,當作「貿易武器化」工具,讓美歐日等國感受重大壓力。美日印澳組成的「四方安全對話」機制,決定發展穩定關鍵礦產供應鏈,四國外長7月初在華府會談後,宣布啟動「關鍵礦產倡議」,發揮優勢互補能量,確保關鍵礦產供應鏈安全穩定,化解中共把「稀土武器化」的威脅與影響力。
【本節目每週一18:20-19:00在 漢聲廣播電臺 廣播頻道首播,19:00在Podcast更新集數】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