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凱廸的藝術與生活時間

EP20 :張凱迪的藝術與生活時間:夏日凝視:陳昭宏個展


Listen Later


日安,2025



「《夏日的凝視:肉體與自然的誘惑》 - 陳昭宏的視覺敘事」


一場名為《夏日的凝視》的展覽悄然展開,看似如一幀幀照片,卻不是攝影展,而是屬於陳昭宏(Hilo Chen)的超寫實繪畫世界。


阿波羅畫廊牆上掛著十餘幅令人屏息的畫作。畫中的主角多半是一位位沐浴在日光下、身體線條自然展露的沙灘女郎,與她們相伴的,還有花朵、蝴蝶與水珠。


在凝視中,我們看見什麼?


1942年出生於宜蘭的陳昭宏,是當今國際藝壇極具聲望的臺灣藝術家之一。他早年旅居巴黎,後定居紐約,長年活躍於紐約超寫實主義畫派之中,與Chuck Close、Richard Estes等藝術家並列。他的畫作細膩程度令人難以置信,無論是肌膚上的汗珠還是花瓣上的露水,都可媲美高解析的攝影鏡頭。


但陳昭宏從不只是技法上的匠者。


他避開了同世代畫家熱衷描繪的城市工業風景,反而將筆觸投注在女性肉體與大自然物象之間。他說自己想畫的,不只是外表,而是人與自然之間微妙的欲望與凝視關係。


情色與藝術,界線何在?


這場展覽的標題雖然大膽:《夏日的凝視 - 肉體與自然的誘惑》,但正如策展人張凱迪老師在節目中指出的,藝術裡的裸露並不等於情色。


在對談中,我們回顧了藝術史中無數經典畫作中對人體的呈現。從古希臘的維納斯,到中世紀聖母哺乳的畫像,再到19世紀馬內《草地上的早餐》的爭議。這些畫作或被宗教賦予神聖性,或因時代價值被指責為淫穢,卻也反映著一個事實:「觀看身體」從來不只是視覺行為,更是文化、性別與權力的交叉地帶。


而在陳昭宏的畫作中,觀者不只是在看,更是被迫思考:「為什麼我會不好意思?我在害羞什麼?我凝視的是畫,還是自己?」


在畫中遇見自然,也遇見自己


畫展不只是畫的集合,而是觀看的實驗。近看畫面,你會發現筆觸巧妙藏在皮膚的陰影之中;遠看,畫作宛如攝影,彷彿下一秒沙灘女郎就會眨眼。作品如《胸部與蝴蝶》這樣的題名,不只具有視覺的衝突與張力,更透過比例與構圖,把自然與人體的線條交錯呼應,挑戰了觀者的凝視倫理。


陳昭宏的藝術語言並不高聲嚷嚷的挑釁,而是你願不願意,在夏日裡,直視自然與肉體本來的樣子?


藝術,為何重要?


在一個圖像被快速消費的時代,我們習慣以「美圖」、「修圖」去修飾、隱藏、剪輯自我。但在畫布上,藝術家卻選擇一筆一筆將真實、渴望與情感留下。


「在這裡,你可以放心凝視。因為在藝術面前,我們都不只是觀者,而是被凝視的人。」


陳昭宏的畫告訴我們:觀看,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再度連結身體與情感的機會。


✏️展覽名稱:

《夏日的凝視:肉體與自然的誘惑》


✏️展覽時間:

2025年8月2日(六)~9月13日(六)


✏️展覽地點:

阿波羅畫廊(台北市)


✏️展出內容:

陳昭宏1990~2010年間的代表作,包括裸體系列、花果靜物與「畫中有畫」經典作品。


💖陳昭宏(Hilo Chen)

超寫實藝術家,以細膩筆觸與感官張力十足的畫面,引領觀者進入一個大自然與肉體相互凝視、相互渴望的情慾世界。

陳昭宏的創作長年以裸女與花果為核心主題,透過攝影捕捉真實細節,再以畫筆將自然與人體的質感昇華至極致。作品中所隱含的性暗示與情感投射,更讓觀者在凝視中不自覺地進入對慾望與自然間深層對話的沉思。

1942年出生於臺灣宜蘭的陳昭宏,1968年旅居巴黎,之後定居於紐約。他是紐約超寫實主義畫派的重要成員之一,與Chuck Close、Don Eddy、Richard Estes等藝術家齊名。然而,他並未如同時代的藝術家專注於都會景觀或工業符號的冷峻描繪,而是以在沙灘上自在展現身體之美的西方比基尼女郎為題,形塑出屬於個人風格的視覺敘事。

此次《夏日凝視》展覽,是陳昭宏自1993年以來,第四度於阿波羅畫廊舉辦個展。展出作品橫跨1990年至2010年,堪稱藝術家創作生涯中最具爆發力與成熟度的二十年間精粹。


→ 節目完整訪談請收聽 Podcast

《張凱迪的藝術與生活時間》《轉角幸福科技島》


→歡迎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

《轉角幸福科技島》


#張凱迪 負責人

#阿波羅畫廊


#侯信恩 Simon

#主持人


#楊心怡

#製作人


#轉角遇見你

#幸福小書籤

#不只是科技

#張凱迪的藝術與生活時間


#藝術與情色的界線

#陳昭宏

#夏日的凝視

#藝術不只是看是感受

#從人體看文化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張凱廸的藝術與生活時間By 張凱迪、侯信恩(Sim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