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主持人:椪糖
不知道聽眾們有沒有搭乘過糖廠小火車呢?我之前搭乘過橋頭糖廠跟烏樹林糖廠的觀光小火車,座位是開放式車廂,這種車廂過往是載運甘蔗用的,台車是用欄杆圍起來。沿途會經過一大片甘蔗園,也會路過溪流、樹林,也會看到鄉間古樸的建物、舊式糖倉庫、廟宇等等,有別於一般鐵路路線。
我在11月初的時候,特別去體驗了嘉義蒜頭糖廠的小火車—「尋蜜號」,我是搭高鐵,在高鐵嘉義站下車,往3號出口方向出站1分鐘,會有看到「糖鐵」的指標,這是全臺最龜速的小火車,所以這趟旅程是可以一次滿足最緩慢與最飛快的鐵路搭乘體驗。
「尋蜜號」是蒜頭糖廠的復刻版糖鐵列車,以蒜頭糖廠為中心站點,分別延伸至嘉義高鐵站及故宮南院站,讓國內外觀光旅客可搭乘高鐵再轉乘五分車至蒜頭糖廠,參觀臺灣糖業文化,接著再前往故宮南院,欣賞千年古物與國寶收藏。
台糖以早期糖鐵客運使用的客車廂為藍圖,打造了復古車款「尋蜜號」,這款客車於日治時代原為木造外觀,改造為鐵皮藍色塗裝,並於每節車廂加裝冷氣,座椅特別選用類皮質沙發布提升舒適度;大幅改善車架底盤設計,達減振效果;並增設了無障礙客車廂,讓乘客都能盡情體驗搭乘五分車的樂趣。
火車緩緩開進嘉義六腳鄉,今年的11月初冬的天氣,在微涼中仍有暖暖的陽光照耀著,沿途欣賞錯落有序的林間道路及台糖甘蔗園風光,白甘蔗已接近製糖期開工前的採收之際,身軀高大挺直,直挺挺立於田間,其細長的葉片好似張開雙臂任陽光灑落,享受光合作用的洗禮,好讓被採收那一刻,富含飽滿甜蜜的汁液。
搭乘有冷氣的五分車廂,看著窗外的景致,聽著妙語如珠的導覽員用廣播系統放送糖業小故事,車廂內的LED電視播放著「尋蜜號」空拍影像,沿途行經「嘉義科學園區預定地」及「棉花田有機農場」,約莫15分鐘的車程便到達蒜頭糖廠。
蒜頭蔗埕文化園區位於嘉義六腳鄉蒜頭村,雖名為蒜頭但其實不產蒜頭,其地名由來為早期富庶大戶人家眾多,等同於現今的信義區,算來是頭,即稱「算頭」,爾後訛傳為「蒜頭」沿用至今。其五分車站已有百年歷史,近年來重新裝修,保留了老車站的檜木結構,牆上還掛著早期台車的出車時間表,重新粉刷的藍白色牆面,映襯出古物之風華。
下車後,緩步走入時光隧道,去製糖工廠看看那糖金年代遺留下來的製程設備。工廠幾乎保留了斑駁鏽蝕的輸送帶與動力機的全貌,拆去了部分鐵皮的工廠外牆,換成了透光的玻璃;搖搖欲墜的鐵梯,換成了木質扶手梯,呈現了後現代工業風的解構美學。順著工廠後方漫步,百年老樹鬱鬱蒼蒼,幾座連棟日式宿舍優雅沉靜的錯落在林木叢中,充滿歷史及懷舊感,是熱門的拍攝地點,此時碰巧偶遇踏勘場景的劇組工作人員,才把我從時光隧道中拉回現實。
除了日式宿舍群以外,有著象牙白的2層洋樓歷史建築-「甘堂」也是拍照打卡的秘境;而相較於甘堂小品典雅的氣息,其正立面有著酒紅色拱形山牆的「介壽堂」則顯得氣勢恢弘。介壽堂是棟挑高的和洋折衷式建築,目前為多功能使用的場所,包含典禮、集會、藝文表演等場地,建物周圍種植許多喬木,綠意盎然,值得拍照留念。
走讀完糖業歷史場景,可以到冰品部買沁涼的古早味冰棒,吃完後,回到驛站,繼續搭乘前往故宮南院的五分車。此路段於今(112)年10月7日啟用,沿途行經日式宿舍群、製糖工廠、蒜南國小(今「品格英語學院」)、西側製糖倉庫等景點,離開糖廠行經平交道後,旋即進入故宮南院北門路段,月台位於至善湖邊,休息座位利用火車輪框改造,下站後走入優美流暢的故宮賞遊步道,可以遠眺至善湖,欣賞南院蜿蜒曲面的主體建物,在陽光及湖面光輝的映照下,發展出虛實交織的流線景觀。
「尋蜜號」假日共有18個班次,相當密集,建議看完故宮千歲文物之後,再返回蒜頭糖廠販賣部購買伴手禮及五分車紀念品,若手邊有台糖限量發行的台糖文旅護照之旅客,可別忘了到月台收集本廠之文青印章,下一班開往高鐵站的五分車很快就要開了...(鳴笛)。
關於「尋蜜號」:
尋蜜號搭乘資訊:
關於茂宜島小火車影片介紹: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xg9lgb0e1j01w2dxbf2prd/comments
主持人:椪糖
不知道聽眾們有沒有搭乘過糖廠小火車呢?我之前搭乘過橋頭糖廠跟烏樹林糖廠的觀光小火車,座位是開放式車廂,這種車廂過往是載運甘蔗用的,台車是用欄杆圍起來。沿途會經過一大片甘蔗園,也會路過溪流、樹林,也會看到鄉間古樸的建物、舊式糖倉庫、廟宇等等,有別於一般鐵路路線。
我在11月初的時候,特別去體驗了嘉義蒜頭糖廠的小火車—「尋蜜號」,我是搭高鐵,在高鐵嘉義站下車,往3號出口方向出站1分鐘,會有看到「糖鐵」的指標,這是全臺最龜速的小火車,所以這趟旅程是可以一次滿足最緩慢與最飛快的鐵路搭乘體驗。
「尋蜜號」是蒜頭糖廠的復刻版糖鐵列車,以蒜頭糖廠為中心站點,分別延伸至嘉義高鐵站及故宮南院站,讓國內外觀光旅客可搭乘高鐵再轉乘五分車至蒜頭糖廠,參觀臺灣糖業文化,接著再前往故宮南院,欣賞千年古物與國寶收藏。
台糖以早期糖鐵客運使用的客車廂為藍圖,打造了復古車款「尋蜜號」,這款客車於日治時代原為木造外觀,改造為鐵皮藍色塗裝,並於每節車廂加裝冷氣,座椅特別選用類皮質沙發布提升舒適度;大幅改善車架底盤設計,達減振效果;並增設了無障礙客車廂,讓乘客都能盡情體驗搭乘五分車的樂趣。
火車緩緩開進嘉義六腳鄉,今年的11月初冬的天氣,在微涼中仍有暖暖的陽光照耀著,沿途欣賞錯落有序的林間道路及台糖甘蔗園風光,白甘蔗已接近製糖期開工前的採收之際,身軀高大挺直,直挺挺立於田間,其細長的葉片好似張開雙臂任陽光灑落,享受光合作用的洗禮,好讓被採收那一刻,富含飽滿甜蜜的汁液。
搭乘有冷氣的五分車廂,看著窗外的景致,聽著妙語如珠的導覽員用廣播系統放送糖業小故事,車廂內的LED電視播放著「尋蜜號」空拍影像,沿途行經「嘉義科學園區預定地」及「棉花田有機農場」,約莫15分鐘的車程便到達蒜頭糖廠。
蒜頭蔗埕文化園區位於嘉義六腳鄉蒜頭村,雖名為蒜頭但其實不產蒜頭,其地名由來為早期富庶大戶人家眾多,等同於現今的信義區,算來是頭,即稱「算頭」,爾後訛傳為「蒜頭」沿用至今。其五分車站已有百年歷史,近年來重新裝修,保留了老車站的檜木結構,牆上還掛著早期台車的出車時間表,重新粉刷的藍白色牆面,映襯出古物之風華。
下車後,緩步走入時光隧道,去製糖工廠看看那糖金年代遺留下來的製程設備。工廠幾乎保留了斑駁鏽蝕的輸送帶與動力機的全貌,拆去了部分鐵皮的工廠外牆,換成了透光的玻璃;搖搖欲墜的鐵梯,換成了木質扶手梯,呈現了後現代工業風的解構美學。順著工廠後方漫步,百年老樹鬱鬱蒼蒼,幾座連棟日式宿舍優雅沉靜的錯落在林木叢中,充滿歷史及懷舊感,是熱門的拍攝地點,此時碰巧偶遇踏勘場景的劇組工作人員,才把我從時光隧道中拉回現實。
除了日式宿舍群以外,有著象牙白的2層洋樓歷史建築-「甘堂」也是拍照打卡的秘境;而相較於甘堂小品典雅的氣息,其正立面有著酒紅色拱形山牆的「介壽堂」則顯得氣勢恢弘。介壽堂是棟挑高的和洋折衷式建築,目前為多功能使用的場所,包含典禮、集會、藝文表演等場地,建物周圍種植許多喬木,綠意盎然,值得拍照留念。
走讀完糖業歷史場景,可以到冰品部買沁涼的古早味冰棒,吃完後,回到驛站,繼續搭乘前往故宮南院的五分車。此路段於今(112)年10月7日啟用,沿途行經日式宿舍群、製糖工廠、蒜南國小(今「品格英語學院」)、西側製糖倉庫等景點,離開糖廠行經平交道後,旋即進入故宮南院北門路段,月台位於至善湖邊,休息座位利用火車輪框改造,下站後走入優美流暢的故宮賞遊步道,可以遠眺至善湖,欣賞南院蜿蜒曲面的主體建物,在陽光及湖面光輝的映照下,發展出虛實交織的流線景觀。
「尋蜜號」假日共有18個班次,相當密集,建議看完故宮千歲文物之後,再返回蒜頭糖廠販賣部購買伴手禮及五分車紀念品,若手邊有台糖限量發行的台糖文旅護照之旅客,可別忘了到月台收集本廠之文青印章,下一班開往高鐵站的五分車很快就要開了...(鳴笛)。
關於「尋蜜號」:
尋蜜號搭乘資訊:
關於茂宜島小火車影片介紹: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gxg9lgb0e1j01w2dxbf2prd/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