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遊者通道 Flaneur Access

EP25. 策展人、美學研究學者|邱誌勇|以引導概念出發跨越學科邊際的藝術教育


Listen Later

🌙 本集來賓|邱誌勇


現為國立清華大學藝術學院科技藝術學士班教授,科技藝術研究所籌備主任,同時為策展人、藝評家與攝影藝術家、財團法人數位藝術基金會董事、文化研究學會理事。


畢業於美國俄亥俄大學跨科際藝術系博士,雙主修視覺藝術(建築、繪畫、雕塑)與電影(理論與批評),副修美學(現象學)。


學術專長為新媒體藝術美學、科技文化研究與當代藝術評論。


曾獲第一屆與第二屆數位藝術評論入選獎(2007, 2008)、連續兩年獲得日本東京大學訪問學者資格(日本台灣交流協會獎助),並獲多年台灣科技部專題研究計劃獎助。目前正籌劃《鏡像・映像:80後的當代影像藝術展》(台灣攝影文化中心)與《未來狂想曲》(新北市文化局),並同時執行《台灣數位表演與科技劇場的歷史、美學與創作 研究暨出版計劃》(文化部110台灣藝術研究補助)。近年來,為台灣知名新媒體藝術的策展人、評論與評審,曾擔任台灣文化部《科技藝術政策規劃研究案》計畫主持人、《科技與新媒體應用於藝術藏品之研究計畫》(國美館)、連續三年擔任國立臺灣美術館「臺灣數位藝術知識與創作流通平台」維運案計劃主持人、《2006-2016 給下一輪台灣數位藝術文件》出版召集人。



🌟 本集摘要|

🗞 從攝影創作、大眾傳播領域到藝術/美學的領域研究

🗞 傳播領域和藝術領域的共通性與相關理論

🗞 「media」 和 「medium」的差異?

🗞 後數位時代的媒介、介面 ( interface ) 概念

🗞 「複合媒材」和「複合媒體」的差異?

🗞 「媒體考古學」與藝術創作類型的演變

🗞 〈 結合中的學科 〉這篇文章中提到的幾種跨學科領域的類型

🗞 「跨科際」藝術當中 interdisciplinary 的意思:跨越「學科的邊際」

🗞 跨文化的工作、生活經驗與跨領域學習經驗,影響到自己的研究視野與教學風格

🗞 創造一種具實驗性的藝術教育學程:理論與實作並進的雙教師課程

🗞 國立清華大學的大一不分系學士學程:以學生探索興趣為主的學制設計

🗞 國立清華大學的藝術學院提供學生更方便跨科系學習科技藝術相關技術的修課制度

🗞 從引導概念出發、不設限框架的藝術教育

🗞 從數位文化的大框架之下去看藝術創作的研究

🗞 回國後花費將近十年的時間研究台灣的新媒體藝術發展狀況

🗞 近期轉向表演藝術、科技藝術、新技術發展在藝術領域應用上的跨領域研究


📣 更多關於書店

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flaneuraccess/

IG|https://www.instagram.com/flaneuraccess/


主持人|林路

節目企劃|林路

視覺設計|林路

片頭設計與後製|林路、Yifang

片頭、片尾音樂|Midnight Escape - Peter Spacey Remix Song by Peter Spacey, Ziv Moran

節目製作人|林路(漫遊者通道書店)

節目錄音師|Yifang

行政統籌|林路、Yifang

節目後製|林路、Yifang

節目監製|林路(漫遊者通道書店)、Yifang(聽說媒體有限公司)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漫遊者通道 Flaneur AccessBy 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