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遊者通道 Flaneur Access

EP28. 人類學研究學者|宋世祥|藝術創作與人類學的關聯性


Listen Later

🌙 本集來賓|宋世祥


國立中山大學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 助理教授


美國匹茲堡大學人類學系博士

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碩士

天主教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學士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創辦人

https://www.facebook.com/anthropologistsforthefuture/


專長領域|

文化人類學、數位人類學、物質文化、全球化與在地化、設計與應用人類學、設計思考


·


🌟 本集摘要|


🗞 開始轉向人類學學術研究的契機

🗞 人類學簡介:討論「人」的學問,19世紀才開始慢慢成熟起來

🗞 18世紀開始:哲學家康德寫過人類學相關的研究

🗞 殖民主義的影響,產生了如何治理/統治對方的視角

🗞 20世紀的人類學:把殖民者的立場轉到被研究者的立場轉向

🗞 21世紀:被研究的人也可以學習人類學的方法來為自己發聲

🗞 歐美的各種人類學領域分科:生物人類學(包含醫學)、語言人類學、考古學(物質文化視角)…等等

🗞 民族誌的方法應用在各個產業領域裡面

🗞 「哲學人類學」與「藝術人類學」的簡介

🗞 IDEO 設計公司內部的研究員就被稱為「人類學家」

🗞 「文化人類學」的起源和藝術的關聯性

🗞 藝術領域與人類學領域的相似處

🗞 用人類學之眼觀察「異文化」

🗞 人類學思考的方式:理所不當然,習以不為常

🗞 藝術領域非常注重「創造力」,在創造力的過程當中非常注重「觀察」這件事情

🗞 身體人類學/感官人類學與哲學家梅洛龐蒂的身體現象學/知覺現象學的關聯性

🗞 分析眼前的文化現象的時候,有沒有把身體的這個因素擺進去?

🗞 藝術家/設計師用「回到身體」的這個角度去看世界

🗞 科技與身體相關議題探討的日本動漫:攻殼機動隊、銃夢

🗞 身體地圖方法 ( Body Map )的介紹和描述

🗞 我們不只只靠著意識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的許多經驗都是靠我們的身體所產生的

🗞 運用身體地圖方法創作的藝術作品:侯俊明的《男洞》( 2017 光・合作用─亞洲當代藝術同志議題展 )

🗞 人類學家對「藝術」的觀察:收集人類「創造力」的可能性的目的去研究

🗞 藝術家運用田野調查方法創作的例子:康雅筑的世界織品地圖、高俊宏對大豹溪流域泰雅族的研究與影像創作、龔卓軍老師和南藝大同學的麻豆大地藝術季…等等

🗞 用人類學和藝術方法進入當地社區

🗞 用藝術的手法讓民眾認識在地,思考在地更多的可能性,讓更多的可能性被看到

🗞 「可能性」的探究和「對人的好奇」

🗞 藝術和人類學的相似性:對人和在地的關懷

🗞 英國的「社區藝術」概念和台灣的「藝術進入社區」藝術趨勢

🗞 人類學擅長用寫的,藝術家擅長用各種媒材/媒介來創造

🗞 透過人類學的研究方法和藝術家的創作看到「人的差異性」

🗞 社會企業、社會設計和「以人為本」的設計

🗞 產品研究過程:我們能不能對人有足夠的了解?(不以技術的開發和盈利為第一考慮)

🗞 質性資料 ( qualitative data )、厚數據 ( thick data ) 和富數據 ( rich data )的區別?

🗞 厚數據和創新的關聯性

🗞 厚數據與厚描法 (thick description)

🗞 學習人類學的方法與入門推薦書:李維史陀的《憂鬱的熱帶》、《野性的思維》( The Savage Mind )、《芭樂人類學》


📣 更多關於書店

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flaneuraccess/

IG|https://www.instagram.com/flaneuraccess/


主持人|林路

節目企劃|林路

視覺設計|林路

片頭設計與後製|林路、Yifang

片頭、片尾音樂|Midnight Escape - Peter Spacey Remix Song by Peter Spacey, Ziv Moran

節目製作人|林路(漫遊者通道書店)

節目錄音師|Yifang

行政統籌|林路、Yifang

節目後製|林路、Yifang

節目監製|林路(漫遊者通道書店)、Yifang(聽說媒體有限公司)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漫遊者通道 Flaneur AccessBy 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