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節選自 文/賴永興 木戶修個展《∞》—與作品的距離
這次木戶修個展的作品照片在手機螢幕上觀看時,就像是名牌首飾,造形完美精緻,表面處理璀璨閃亮,實際觀賞時,像是為周遭環境所打造的精緻首飾,螺旋造型及無限循環的要素使作品彷彿自成一個小宇宙,存在我們的面前,當觀賞者移動時,周遭的光影隨之變化,彷彿另一個次元的存在或入口,裡面有著令人遐思的世界,呼應著虛擬世界在當代人生活中的擴展,是種又近又遙遠的存在。
記得2017年年底到東京藝術大學參觀木戶修老師的退任展「SPIRAL 螺旋的軌跡」,展出的不只是近期的作品,而是他整個創作生涯的呈現,從早期金屬創作的各種嘗試,包含以螺旋切痕分解的蘋果、紙質的模型、各個時期的代表作等,在他的創作過程中螺旋的語彙逐漸確定,逐步發展到近期帶有首飾風格的創作。螺旋加上無限循環的構造,使作品結構單純內斂,具有無限循環永恆的特性,就像他在演講中提到,他的不鏽鋼作品雖然材質冰冷堅硬,但是螺旋題材來自大自然、人體的DNA、銀河系星雲等,是萬物運行的軌跡,具有溫度且浩瀚無際,木戶修將螺旋與不鏽鋼結合,賦予作品生生不息永恆的生命。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節選自 文/賴永興 木戶修個展《∞》—與作品的距離
這次木戶修個展的作品照片在手機螢幕上觀看時,就像是名牌首飾,造形完美精緻,表面處理璀璨閃亮,實際觀賞時,像是為周遭環境所打造的精緻首飾,螺旋造型及無限循環的要素使作品彷彿自成一個小宇宙,存在我們的面前,當觀賞者移動時,周遭的光影隨之變化,彷彿另一個次元的存在或入口,裡面有著令人遐思的世界,呼應著虛擬世界在當代人生活中的擴展,是種又近又遙遠的存在。
記得2017年年底到東京藝術大學參觀木戶修老師的退任展「SPIRAL 螺旋的軌跡」,展出的不只是近期的作品,而是他整個創作生涯的呈現,從早期金屬創作的各種嘗試,包含以螺旋切痕分解的蘋果、紙質的模型、各個時期的代表作等,在他的創作過程中螺旋的語彙逐漸確定,逐步發展到近期帶有首飾風格的創作。螺旋加上無限循環的構造,使作品結構單純內斂,具有無限循環永恆的特性,就像他在演講中提到,他的不鏽鋼作品雖然材質冰冷堅硬,但是螺旋題材來自大自然、人體的DNA、銀河系星雲等,是萬物運行的軌跡,具有溫度且浩瀚無際,木戶修將螺旋與不鏽鋼結合,賦予作品生生不息永恆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