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HAPPY HUMAN PLUMBER 人體水電工

🎙️EP309|禮來公司在猛健樂後全球策略與亞洲市場的再校準:管線、市場准入與競爭格局之比較分析


Listen Later

🎙️EP309|禮來公司在猛健樂後全球策略與亞洲市場的再校準:管線、市場准入與競爭格局之比較分析



📌 主題亮點

  • ​ 禮來公司如何利用 incretin 系列藥物在全球與亞洲市場建立心血管代謝疾病的領導地位。
  • ​ 亞洲市場在臨床試驗、監管准入與商業模式上的碎片化,呈現「同步全球但分散執行」的新戰略範式。
  • ​ 面對中國本土企業的快速崛起,禮來如何平衡合作、競爭與全球定價體系的壓力。



🔍 內容解析


📝 本集重點


本集將深入解析 Eli Lilly(禮來公司)截至 2025 年中的全球與亞洲策略差異,特別是藥物研發、監管准入、競爭格局與製造供應鏈的核心矛盾。禮來在全球以 Mounjaro/Zepbound(Tirzepatide)創造前所未有的財務動能,但在亞洲,卻必須因應截然不同的監管環境、支付機制與本土競爭者壓力,展開一系列複雜而分散的戰術調整。我們會聚焦四大主題:心血管代謝藥物的全球推進與亞洲落地、口服 incretin 的同步臨床策略、腫瘤學管線與合作生態系統、以及製造與競爭的戰略脫節。



💊 心血管代謝藥物的領導與碎片化策略


禮來的全球財務引擎,主要來自 Tirzepatide(Mounjaro/Zepbound)。2025 年 Q2 單季就帶來超過 85 億美元營收,推升公司總體營收成長 38%。這為後續的管線擴張提供了強大資源。


但在亞洲,Tirzepatide 呈現「一地一策」:

  • ​ 中國:糖尿病適應症已於 2024 年 5 月批准,但減重適應症仍在審查。核心策略是 進入國家醫保(NRDL),但這意味著必須大幅降價換取巨大銷量。這是典型的「以價換量」。
  • ​ 日本:糖尿病與肥胖適應症均已批准。國民健康保險(NHI)給付健全,重點在於維持穩定藥價,體現「以價值換價格」。
  • ​ 韓國:完全是自費市場,價格競爭白熱化。Mounjaro 以低於 Wegovy 25% 的定價上市,引爆價格戰。這是「價格肉搏戰」。
  • ​ 台灣與香港:香港已於 2024 年核准並上市;台灣卻出現 資訊空白,即便早期參與臨床試驗,卻可能因監管與健保挑戰而延遲,顯示「drug lag」現象。


這種差異化策略說明:禮來在全球統一的營收目標下,必須在亞洲同時操作政府談判、衛生經濟學與市場行銷三種截然不同的模式。這種碎片化策略雖然靈活,但也帶來「參考定價效應」:中國或韓國的低價,可能影響歐洲或新興市場的支付談判,長期壓縮利潤。



💊 下一個前沿:Orforglipron 與全球同步臨床


Orforglipron 是禮來的口服 GLP-1 受體激動劑,被視為 Tirzepatide 的關鍵接班人。其最大優勢不在於療效,而在於 口服便利性與潛在低成本,特別適合基層醫療大規模推廣。


與過去「西方先上市、亞洲再橋接」不同,Orforglipron 的 ATTAIN 全球第三期試驗,已同步納入 台灣、中國、日本、韓國。這代表亞洲數據不再只是「補充」,而是全球註冊的核心組成。這大幅縮短了「藥物延遲」,也顯示禮來將亞洲視為未來成長的核心。


不過,這種策略也提高了風險。如果中國或台灣的監管機構對數據提出質疑,可能拖慢全球提交。禮來顯然認為,GLP-1 類藥物的全球未來,必須與亞洲市場緊密綁定。



❤️ 多元化佈局:Lepodisiran 與新型胰島素


禮來也積極擴大心血管代謝產品線:

  • ​ Lepodisiran(siRNA 療法,靶向 Lp(a)):在中國與日本的試驗顯示,亞洲人群的數據將成為藥品准入與臨床接受度的關鍵。這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全新模式。
  • ​ Insulin efsitora alfa(每週一次胰島素):已完成日本 T2D 患者的藥動學試驗,並在中國參與全球第三期。這有助於鞏固禮來在胰島素領域的百年地位。


這些策略突顯:禮來在開發早期就深度納入亞洲患者,以便生成本地數據,提升監管與臨床接受度。這比單純外推西方數據更具說服力,也能鞏固醫師信任。



🧬 腫瘤學與創新合作生態


在腫瘤學領域,禮來的 **Olomorasib(KRAS G12C 抑制劑)**已獲 FDA 突破性療法認定,並有望與 Keytruda 聯用成為同類最佳。在中國這類突變的發生率更高,因此亞洲市場的戰略意義更大。


同時,禮來在合作模式上呈現「雙軌並行」:

  • ​ 全球平台(TuneLab AI):集中化,開放 AI/ML 模型給合作夥伴。
  • ​ 亞洲在地合作:
  • ​ 台灣:與 國衛院、台大醫院合作,推動去中心化臨床試驗(DCT)。
  • ​ 中國:與 和譽醫藥合作,授予大中華區商業化權利。
  • ​ 日本:長期與 中外製藥、鹽野義合作。
  • ​ 新加坡:投資數位健康創新中心。
  • ​ 韓國:積極建立管線合作。


這種模式不是矛盾,而是混合:全球推平台、亞洲深耕夥伴。禮來既能扮演「技術平台領導者」,又能成為「在地首選合作夥伴」。



🏭 製造與供應鏈的戰略落差


禮來在美國與歐洲大手筆投資製造(印第安納、愛爾蘭、德國),卻在亞洲缺乏同等規模的工廠。這造成一個矛盾:需求端積極推進亞洲市場,但供應端卻高度集中在西方。


這條「西方製造 → 亞洲需求」的長鏈條,存在 地緣政治風險與物流脆弱性。一旦中國醫保納入 Tirzepatide 後出現需求暴增,若供應不足,可能讓位給更靈活的本土競爭者。這是禮來在亞洲最突出的戰略隱患。



⚔️ 競爭格局:雙頭壟斷 vs. 中國多極化


全球 GLP-1 市場是禮來與 **諾和諾德(Novo Nordisk)**的雙雄競爭。但在中國,格局完全不同:

  • ​ 本土企業如 信達生物、恆瑞醫藥、Sciwind 正積極推進 GLP-1 與雙重激動劑管線。
  • ​ 信達的 mazdutide 已獲批,且禮來本身也參與合作。
  • ​ 2026 年 semaglutide 專利到期後,大批生物相似藥將湧入。


這意味著,中國市場不再是「雙頭壟斷」,而是「多極競爭」。禮來必須同時應對諾和諾德與本土「國家隊」的夾擊。在這裡,勝負不僅取決於療效與價格,更取決於能否建立 策略聯盟與 差異化產品組合。



🔮 前瞻展望

  • ​ 台灣:具備世界級臨床試驗環境與高品質醫療體系,是禮來的戰略樞紐。但需解決藥品上市與健保延遲問題。
  • ​ 中國:關鍵挑戰在於如何平衡醫保談判與全球定價,並透過合作降低商品化風險。
  • ​ 供應鏈:若不在亞洲建立更多製造能力,禮來可能在需求爆發時遭遇供應不足的挑戰。
  • ​ 整體結論:禮來已展現出高度適應性,能在全球與亞洲之間靈活轉換模式。但未來成功與否,將取決於能否縮小「策略藍圖」與「亞洲現實」的落差。



📣 負責任的行動


在這集討論中,我們看到跨國藥廠的成功並非僅靠創新藥物,而在於 如何在不同市場找到適合的進入方式。對於亞洲的醫療專業人員與政策制定者來說,理解這些策略差異,能幫助我們在藥品可及性、健保談判與本土研發政策上做出更具前瞻性的決策。



📚 熱門關鍵字


#禮來

#EliLilly

#Tirzepatide

#Mounjaro

#Zepbound

#Orforglipron

#Lepodisiran

#胰島素創新

#Olomorasib

#亞洲臨床試驗

#中國醫保談判

#藥物延遲

#台灣臨床研究

#GLP1市場競爭

#製藥供應鏈



🎤 主講人資訊


Dr.Happy Human Plumber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DR.HAPPY HUMAN PLUMBER 人體水電工By DR.HAPPY HUMAN PLUM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