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談到客家人的信仰,常以「義民信仰」為代表。
二十多年前,教育部編寫的中學「認識臺灣:社會篇」教科書,將客家人敬拜的義民爺,寫成是和「有應公」一樣的無主孤魂,引發客家菁英強烈反彈,教科書編寫者才又改寫相關的文字內容。此後引發一波學術界探討義民爺神格的研究和爭議。如何看待義民和義民爺,牽涉到不同族群的史觀。
節目筆記︰
00'00" 義民信仰或稱「義民爺信仰」是臺灣在地產生的信仰。
03'10" 義民爺信仰源自於清代的林爽文事件,官兵節節敗退,各地組織義民軍抵抗。林爽文部隊攻打到現今新竹高鐵站附近的六家,客家義民軍成功擊退林爽文部隊,戰死的義民軍被收埋祭祀,就是我們所稱的義民爺。
07'40" 義民廟裡面祭拜的都是義民軍嗎?林爽文部隊戰敗後到哪裡去了?
12'30" 人死為鬼。有子孫祭拜者為祖先,沒有子孫祭祀者為孤魂野鬼。我家的祖先,對你而言是鬼。有德有功,眾人祭拜者為神。華人社會中保衛家園死後受崇拜者,就是常見的英靈崇拜。
義民爺對保衛客家社區有貢獻,因此被客家人奉為神明。
17'50" 有人說義民爺能夠被祭拜,是因為「因順稱義」,順服外來政權清帝國,義民軍打敗「起義」反清的本土林爽文部隊,其實是「不義之民」。
協助打敗林爽文部隊的義民軍,各族群都有,清帝國皇帝分別頒發褒忠、旌義、效順牌匾給予嘉獎。
21'30" 如何對待一個歷史事件,和「史觀」有密切關係。在臺灣有爽文路,爽文國中,似乎肯定林爽文,但是卻沒有清楚交代,是基於怎樣的史觀。清代曾國蕃協助清帝國消滅太平天國,為何沒有被稱為「漢奸」?其實民國初年後,曾國藩等人的歷史地位並不高,直到中華民國退守到臺灣,當時高唱「中興復國」,才又高舉曾國藩的歷史地位,因為他「中興」了幾乎要滅亡的清帝國。
26'00" 客家需要的是從客家角度詮釋歷史事件。以往和客家有關的事件,都是從非客家的角度解讀,這牽涉到史觀的問題。
28'00"參加林爽文和抵抗林爽文的雙方,各族群都有,所以林爽文事件不能簡單化約為族群之間的械鬥。
義民的行動,不能單純放在閩客之間的衝突,必須放在保護客家社區的生命財產,第二層才是國家秩序的穩定。
30'00" 華人社會的宇宙觀,人死後可以成神。有德有功、保衛家園者死後有機會成為受人祭拜的神明。戰死的義民所以成神,就是依循這樣的文化邏輯。
義民雖然受到皇帝頒發「褒忠」牌匾,但並不像關公、媽祖那樣,有機會不斷受到皇帝的冊封提升神格。
36'00" 從客家人對義民爺的祭拜方式,有九獻禮、分香、黑令旗等,可以看出是以正神看待。
依照人類學家焦大衛(David Jordan)以及日本學者渡邊欣雄的理論,華人社會的信仰是由神、鬼、祖先所構成,三者會動態相互變遷。義民爺就是依照這樣的華人邏輯,神格不斷提升。
40'00" 客家人的信仰較為樸素,義民爺只有牌位沒有神像,伯公也是只有香位沒有神像,也可以說這個特質的展現。
45'00" 義民爺信仰是臺灣客家人最重要的信仰,是正神沒錯,但是過去在客家鄉鎮的鄉鎮誌裡,甚至都寫成如有應公一樣的孤魂野鬼。
二十多年前因為中學「認識臺灣社會篇」教科書爭議,才受到臺灣社會的注意和討論。不同族群有不同的史觀,看待義民爺的方式也不一樣。
客新聞專欄:https://hakkanews.tw/2024/09/13/a-visiting-professor-anlie-and-the-god-of-the-righteous-man/
講客電臺官網 : https://www.hakkaradio.org.tw/
講客電臺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hakkaradio105.9?locale=zh_TW
談到客家人的信仰,常以「義民信仰」為代表。
二十多年前,教育部編寫的中學「認識臺灣:社會篇」教科書,將客家人敬拜的義民爺,寫成是和「有應公」一樣的無主孤魂,引發客家菁英強烈反彈,教科書編寫者才又改寫相關的文字內容。此後引發一波學術界探討義民爺神格的研究和爭議。如何看待義民和義民爺,牽涉到不同族群的史觀。
節目筆記︰
00'00" 義民信仰或稱「義民爺信仰」是臺灣在地產生的信仰。
03'10" 義民爺信仰源自於清代的林爽文事件,官兵節節敗退,各地組織義民軍抵抗。林爽文部隊攻打到現今新竹高鐵站附近的六家,客家義民軍成功擊退林爽文部隊,戰死的義民軍被收埋祭祀,就是我們所稱的義民爺。
07'40" 義民廟裡面祭拜的都是義民軍嗎?林爽文部隊戰敗後到哪裡去了?
12'30" 人死為鬼。有子孫祭拜者為祖先,沒有子孫祭祀者為孤魂野鬼。我家的祖先,對你而言是鬼。有德有功,眾人祭拜者為神。華人社會中保衛家園死後受崇拜者,就是常見的英靈崇拜。
義民爺對保衛客家社區有貢獻,因此被客家人奉為神明。
17'50" 有人說義民爺能夠被祭拜,是因為「因順稱義」,順服外來政權清帝國,義民軍打敗「起義」反清的本土林爽文部隊,其實是「不義之民」。
協助打敗林爽文部隊的義民軍,各族群都有,清帝國皇帝分別頒發褒忠、旌義、效順牌匾給予嘉獎。
21'30" 如何對待一個歷史事件,和「史觀」有密切關係。在臺灣有爽文路,爽文國中,似乎肯定林爽文,但是卻沒有清楚交代,是基於怎樣的史觀。清代曾國蕃協助清帝國消滅太平天國,為何沒有被稱為「漢奸」?其實民國初年後,曾國藩等人的歷史地位並不高,直到中華民國退守到臺灣,當時高唱「中興復國」,才又高舉曾國藩的歷史地位,因為他「中興」了幾乎要滅亡的清帝國。
26'00" 客家需要的是從客家角度詮釋歷史事件。以往和客家有關的事件,都是從非客家的角度解讀,這牽涉到史觀的問題。
28'00"參加林爽文和抵抗林爽文的雙方,各族群都有,所以林爽文事件不能簡單化約為族群之間的械鬥。
義民的行動,不能單純放在閩客之間的衝突,必須放在保護客家社區的生命財產,第二層才是國家秩序的穩定。
30'00" 華人社會的宇宙觀,人死後可以成神。有德有功、保衛家園者死後有機會成為受人祭拜的神明。戰死的義民所以成神,就是依循這樣的文化邏輯。
義民雖然受到皇帝頒發「褒忠」牌匾,但並不像關公、媽祖那樣,有機會不斷受到皇帝的冊封提升神格。
36'00" 從客家人對義民爺的祭拜方式,有九獻禮、分香、黑令旗等,可以看出是以正神看待。
依照人類學家焦大衛(David Jordan)以及日本學者渡邊欣雄的理論,華人社會的信仰是由神、鬼、祖先所構成,三者會動態相互變遷。義民爺就是依照這樣的華人邏輯,神格不斷提升。
40'00" 客家人的信仰較為樸素,義民爺只有牌位沒有神像,伯公也是只有香位沒有神像,也可以說這個特質的展現。
45'00" 義民爺信仰是臺灣客家人最重要的信仰,是正神沒錯,但是過去在客家鄉鎮的鄉鎮誌裡,甚至都寫成如有應公一樣的孤魂野鬼。
二十多年前因為中學「認識臺灣社會篇」教科書爭議,才受到臺灣社會的注意和討論。不同族群有不同的史觀,看待義民爺的方式也不一樣。
客新聞專欄:https://hakkanews.tw/2024/09/13/a-visiting-professor-anlie-and-the-god-of-the-righteous-man/
講客電臺官網 : https://www.hakkaradio.org.tw/
講客電臺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hakkaradio105.9?locale=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