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c4zyo5r000401t54ph701lf/comments
EP38|導讀|金剛經・如法受持分第十三:遇到態度差的人就生氣?弘源法師:平等性智才是修行真考驗
本集深入導讀《金剛經》〈如法受持分第十三〉。佛陀透過一連串發人深省的問答,引導須菩提探尋「如法受持」的真正意涵——包括經名背後的深層智慧、如來說法是否「有所得」、世界與微塵的本質、是否可以三十二相見佛,以及為何「受持四句偈」的福德超越無量七寶布施。
弘源法師在本集中指出:「智慧與覺性對大多數人來說過於抽象,因此六祖才以『四智』作為實修的方向。」其中,最難實踐的,就是「平等性智」,能否面對態度惡劣的人不起瞋心?能否與難相處的眾生互動時仍堅持道心、不退轉?
佛經云:「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布施,所獲福德,不及受持四句偈者。」為什麼如此?因為真正的「如法受持」,不是形式上的布施,而是能否契入法的實相,並在日常生活中如法而行。
透過本集的經文與開示,讓我們一起學習如何落實般若智慧,少一分執著,多一分觀照;少一些分別取捨,多一份平等真如。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將《金剛經》內化為心行,引領我們走上清明覺悟的修行之路。
延伸閱讀:大智度論、六祖壇經
By Jina 寂那|寂靜中有光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c4zyo5r000401t54ph701lf/comments
EP38|導讀|金剛經・如法受持分第十三:遇到態度差的人就生氣?弘源法師:平等性智才是修行真考驗
本集深入導讀《金剛經》〈如法受持分第十三〉。佛陀透過一連串發人深省的問答,引導須菩提探尋「如法受持」的真正意涵——包括經名背後的深層智慧、如來說法是否「有所得」、世界與微塵的本質、是否可以三十二相見佛,以及為何「受持四句偈」的福德超越無量七寶布施。
弘源法師在本集中指出:「智慧與覺性對大多數人來說過於抽象,因此六祖才以『四智』作為實修的方向。」其中,最難實踐的,就是「平等性智」,能否面對態度惡劣的人不起瞋心?能否與難相處的眾生互動時仍堅持道心、不退轉?
佛經云:「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布施,所獲福德,不及受持四句偈者。」為什麼如此?因為真正的「如法受持」,不是形式上的布施,而是能否契入法的實相,並在日常生活中如法而行。
透過本集的經文與開示,讓我們一起學習如何落實般若智慧,少一分執著,多一分觀照;少一些分別取捨,多一份平等真如。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將《金剛經》內化為心行,引領我們走上清明覺悟的修行之路。
延伸閱讀:大智度論、六祖壇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