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情商的起點跟終點都是了解自己」
情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 Quotients)一詞是在1991年由美國的心理學家Peter Salovey所提出,在那之前,大家一直把關注焦點放在IQ上,似乎覺得IQ高低能決定成就與否
EQ被提出來之後,有一陣子大家都會把「EQ好不好」、「情商高不高」放在嘴邊,好像只要你的應對進退不夠圓融,說話得罪別人,就是情商很低的表現
在今天上架的Podcast EP41中,我跟Laurence也來聊聊我們自己心中對於「情商」的看法,有趣的是,我們很湊巧地都認為所謂的情商其實是「與自己和別人的相處方式」,所以起點是先了解自己、接納自己,在與別人相處的過程裡更進一步釐清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每個人一開始其實都是從別人的口中認識自己,從小時候我們不了解自己的時候,就會有大人給我們評價:「你真是個乖孩子」、「你太壞了」、「你好聰明」….
這些「標籤」在我們身上越貼越多,多到有一天我們會以為自己就是那些標籤上的人,卻忘記撥開標籤去看到真正的自我
所以我們覺得情商的起點跟終點都是在了解自己,也是我們一生都可以精進的功課,因為「我們」本來就是變動的,會隨著年齡、不同的環境跟經歷而改變
能充分了解自己,更好地調節自己的情緒,可能得先時時保持自我覺察,慢慢練習,「情商」也能越來越好
在節目裡,我跟Laurence也聊了彼此的個性,還出現許多有趣的對話,歡迎大家收聽、點讚、留言或分享哦🥰
「情商的起點跟終點都是了解自己」
情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 Quotients)一詞是在1991年由美國的心理學家Peter Salovey所提出,在那之前,大家一直把關注焦點放在IQ上,似乎覺得IQ高低能決定成就與否
EQ被提出來之後,有一陣子大家都會把「EQ好不好」、「情商高不高」放在嘴邊,好像只要你的應對進退不夠圓融,說話得罪別人,就是情商很低的表現
在今天上架的Podcast EP41中,我跟Laurence也來聊聊我們自己心中對於「情商」的看法,有趣的是,我們很湊巧地都認為所謂的情商其實是「與自己和別人的相處方式」,所以起點是先了解自己、接納自己,在與別人相處的過程裡更進一步釐清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每個人一開始其實都是從別人的口中認識自己,從小時候我們不了解自己的時候,就會有大人給我們評價:「你真是個乖孩子」、「你太壞了」、「你好聰明」….
這些「標籤」在我們身上越貼越多,多到有一天我們會以為自己就是那些標籤上的人,卻忘記撥開標籤去看到真正的自我
所以我們覺得情商的起點跟終點都是在了解自己,也是我們一生都可以精進的功課,因為「我們」本來就是變動的,會隨著年齡、不同的環境跟經歷而改變
能充分了解自己,更好地調節自己的情緒,可能得先時時保持自我覺察,慢慢練習,「情商」也能越來越好
在節目裡,我跟Laurence也聊了彼此的個性,還出現許多有趣的對話,歡迎大家收聽、點讚、留言或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