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客廣播電臺 I 客座教授!安烈炫

EP52|邁向2025年,繼續拉近客家與大眾的距離。


Listen Later

客座教授安烈炫在這一集播滿一年。上週做了年度回顧,這一集跟大家預告2025將要討論的主題。

包括:全球客家、宗教信仰、客家社區、文化再現、客家學術社群等。2025年起,播出時間改為每週一晚上7點至8點,歡迎大家繼續收聽,或/並閱讀每週文章。

 

節目筆記︰

00'00" 對於客家的理解,很多人接觸到的是古代的事情,如客家起源、移墾歷史等,講到客家也只有硬頸和勤勞、節儉,但是客家還有許多議題值得討論。

01'30" 客家鄉親常說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客家人,老一輩客家人引以為榮,但缺乏全球的視野,為什麼客家人會到全球各地?是什麼力量讓客家人到全球各地?客家人到全世界,不是很有冒險性嗎?為什麼又常說客家人很保守?客家人常說安土重遷,卻又以此為榮,顯然相互矛盾。

07'30" 對於全球客家的研究,可以是一種方法,進一步瞭解客家人是什麼族群。分佈在全世界的客家人,有很多不會說客家話。有人說「不會說客家話就不是客家人」,那麼這些為數眾多分布全球各地的「客家人」,算不算客家人呢?

08'15" 從六○年代本土化運動開始,社區開始受到重視。從陳其南擔任文建會副主委開始,推動社區總體營造。近年的地方創生,鼓勵年輕人回到社區,地方社區慢慢產生轉變,客家社區的變化也值得關注。客委會推動以社區為基礎的客語復興,都說明社區很重要。

13'20" 除了客家特色的義民爺信仰之外,閩客共有的媽祖信仰,伯公信仰,閩客之間有細微的差別。制度性宗教,如佛教、基督教、天主教,客家人和這些信仰有什麼關係?這些制度性宗教對客家地區有什麼影響?

20'00" 講到基督教和客家的關係,常以客家人較少信仰基督教,就說客家人保守。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這樣的講法很有問題,是誰在說這樣的話。如果再放到海外來看,客家人信基督教的很多。

24'45" 海外華人常有原鄉信仰、故鄉神,但海外客家人還常有另外的在地信仰。

26'20" 文化再現指當代社會以各種方式呈現實際的文化,包括桐花、花布、各種傳統的或者新創的節慶,還有如博物館,各式傳播媒體、博覽會,食物、戲曲、歌唱等文化展演,也是一種文化再現的方式,也可以說是文化治理。

33'40" 器物背後通常有其知識和故事,在展示器物的同時,其實要展示其知識,如果沒有研究和呈現其知識,觀看者就會覺得莫名所以。文物有好的詮釋,才能夠再現背後的文化。

37'15" 客家學院和客家學術社群,是大家比較少注意的議題。還有不少民間的「文史工作者」也在從事客家研究,近年客家文化發展中心推動的客家村史寫作計畫,目的之一也是在培養下一代年輕文史工作者。學會社團組織也是客家學術社群重要的一環。

48'30" 明年2025年的播出時間改為每週一晚上7點播出。時間有改變,節目型態沒有改變,一樣是廣播、Podcast、網路文章同步播出。

 

 

客新聞專欄:https://hakkanews.tw/2024/12/27/visiting-professor-ahn-yeol/

講客電臺官網 : https://www.hakkaradio.org.tw/

講客電臺粉絲團 : https://www.facebook.com/hakkaradio105.9?locale=zh_TW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講客廣播電臺 I 客座教授!安烈炫By 張維安, 羅烈師, 林本炫, 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