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貴族的天堂,到武士的戰場,再到幕末的槍林彈雨,京都從沒得閒!應仁之亂、織田信長的野心、豐臣秀吉的帝國夢、新選組的腥風血雨……這座城市為何總是日本歷史的主戰場?
今天,我們不只講歷史,而是要帶你們一邊走、一邊聽,穿梭在京都的大街小巷。讓我們一起走進一座古老而神秘的城市。這座城市不僅是日本的古都,更是一座活生生的歷史博物館。
本集介紹景點
金閣寺祇園 (花街)二條城建仁寺六波羅蜜寺京都御所東寺 (教王護國寺)白河上皇的法勝寺遺址壇之浦戰場遺址花之御所 (足利義滿的將軍府)銀閣寺西本願寺本能寺遺址聚樂第 (豐臣秀吉的居所與政治中心)方廣寺南蛮寺遺址壬生寺 (新選組駐紮地)池田屋 (暗殺事件地點,現僅存紀念碑於河原町三條附近)近江屋遺址 (坂本龍馬遇刺地點)寺田屋遺址 (坂本龍馬相關地點)鳥羽伏見 (戰役地點,位於京都南方)琵琶湖 (疏水源頭)京都大學
提到京都,你可能會想到清水寺的晨鐘暮鼓、金閣寺的閃耀金光,或是祇 ㄑㄧˊ 園花街的舞袖翩翩。但你知道嗎?這些地方不僅是京都的名片,更是日本歷史的見證者。京都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西元794年,當時桓武天皇將都城從奈良遷至京都,建立了平安京。從那時起,京都便成為了日本的政治、文化和宗教中心,歷經千年風雨,見證了無數的歷史變遷。你可能已經去過京都,被那一座座古色古香的寺廟、紅葉滿山的楓景所迷倒;又或者你正準備出發,滿心期待著抹茶、和服、還有神社裡叮叮咚咚的繪馬聲。但你知道嗎?這些風景不只是『美』而已,它們其實藏著很多驚天動地的歷史故事!
所以,今天我們就來場『歷史X旅遊』的雙重體驗!讓你不只是在走馬看花,而是聽見那些建築、街道、神社在耳邊低語~準備好了嗎?
現在,就讓我們從京都的歷史講起,一起走進這座城市的靈魂深處。
歡迎訂閱、分享,並給我的節目 歷史就在你身邊 五星好評
你們的五星好評和推薦,是埃及王子前進的動力。
我的臉書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61568154191016&locale=zh_TW
有話對我說,請寫信至:
內容大綱
1.平安京的誕生——走進京都御所
介紹794年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的歷史背景。
說明京都御所在當時的地位,帶出今日仍可參觀的御所遺跡
2. 戰國風雲——二條城與德川家康
16世紀末德川家康建造二條城,象徵幕府統治的開始。
3. 幕末風雲與坂本龍馬——寺田屋的故事
坂本龍馬在寺田屋遭遇伏擊,如何影響明治維新。
4.現代京都
京都歷史事件時間軸:
西元794年: 桓武天皇遷都至平安京,京都成為日本的政治、文化和宗教中心。710-794年: 奈良時代,佛教勢力強大,干涉朝廷事務。794年後: 平安京建立,貴族文化興盛。《源氏物語》、《枕草子》等文學作品問世。12世紀: 天皇權威衰落,院政開始,上皇和法皇掌握實權。白河上皇開創院政。平安時代中期至安土桃山時代: 武裝僧兵出現。院政時期: 武士勢力崛起,被貴族雇用作為私人護衛。平氏和源氏兩大家族開始壯大。平氏崛起時期: 平清盛崛起,從海盜成為京都掌權者,開發六波羅,與宋朝貿易,提升京都經濟實力。1185年: 源氏在壇之浦之戰擊敗平氏,平清盛子孫與安德天皇跳海自盡,平氏政權終結。源賴朝成為全國最有權勢的武士領袖。1185年: 源賴朝消滅平氏,建立鎌倉幕府,將權力中心轉移至鎌倉。設立六波羅探題監視京都。
鎌倉幕府時期: 在京都及全國各地設立守護與地頭制度。武士文化興起,禪宗受到推崇,建仁寺成為重要禪宗寺院。16世紀: 豐臣秀吉對茶道推崇備至,在建仁寺建造茶室。14世紀: 鎌倉幕府面臨內部問題(北條氏專權)和外部壓力(元朝入侵)。1321年: 後醍醐天皇決心奪回實權,發動元弘之亂,但失敗被流放。1333年: 足利尊氏背叛幕府,攻破六波羅探題,鎌倉幕府滅亡。後醍醐天皇建立建武新政。1335年: 中先代之亂爆發,足利尊氏受命鎮壓。1336年: 足利尊氏自九州率軍東征,攻入京都,後醍醐天皇逃往吉野,成立南朝,足利尊氏擁立光明天皇,建立北朝,南北朝時代開始。1336年: 足利尊氏擊敗後醍醐天皇,奪取政權,建立室町幕府。
室町幕府時期: 足利義滿建立花之御所,強化幕府統治。
1358-1408年: 足利義滿統治時期,與明朝建立日明貿易,京都成為國際化大都會。
1397年: 足利義滿興建金閣寺。
15世紀中葉: 足利義政時期,幕府內鬥加劇。
1467年: 應仁之亂爆發,京都成為戰場,花之御所被毀。
1477年: 應仁之亂結束,京都陷入戰亂,進入戰國時代。
1568年: 織田信長進入京都,開始改革和重建。
1582年: 明智光秀在本能寺發動叛亂,織田信長自刎。
豐臣秀吉時期: 豐臣秀吉重建京都,修復文化遺產,建設聚樂第和方廣寺大佛。
1600年: 關原之戰,德川家康獲勝。
1603年: 德川家康建立江戶幕府,將政治中心遷往江戶(東京),在京都建立二条城。
江戶幕府時期: 設立京都所司代監視天皇和公家。西陣織繁榮,茶道和藝伎文化興起,出版業發展。1614年: 德川家康頒布禁教令,取締基督教活動。1867年: 最後一位幕府將軍德川慶喜在二条城宣布大政奉還。19世紀中葉: 日本面臨西方列強威脅,爆發尊王攘夷運動。新選組成立,鎮壓反幕勢力。1864年: 池田屋事件。1867年: 坂本龍馬在京都近江屋遇刺。1868年: 鳥羽伏見之戰,幕府軍戰敗,幕府滅亡,明治維新開始。1868年: 明治維新展開,天皇遷都東京。1871年: 廢藩置縣。
明治時期: 開挖琵琶湖疏水,振興京都經濟。1897年: 設立京都帝國大學(京都大學)。1945年: 京都奇蹟般躲過二戰空襲。
戰後: 京都重建文化和旅遊業。1994年: 京都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21世紀: 京都發展成為融合傳統與科技的現代都市。
人物介紹:
桓武天皇:(737-806年)日本第50代天皇。他將都城從奈良遷至平安京(京都),開啟了平安時代,奠定了京都作為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紫式部:(約978-1014或1031年)平安時代的女性作家,著有《源氏物語》,是日本文學史上的重要人物。清少納言:(約966-1017年)平安時代的女性作家,著有隨筆集《枕草子》,展現了當時貴族的生活和文化。白河上皇:(1053-1129年)日本第72代天皇,退位後實行院政,掌握政治實權,對京都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平清盛:(1118-1181年)平安時代末期的武士,平氏家族的首領,曾掌握朝廷大權,對京都的六波羅地區進行開發,並推動與宋朝的貿易。安德天皇:(1178-1185年)日本第81代天皇,平清盛之孫,在壇之浦之戰與平氏一同投海自盡。源義朝:(1123-1160年)源氏家族重要人物,源賴朝之父,在平治之亂中兵敗被殺。源賴朝:(1147-1199年)鎌倉幕府的開創者,擊敗平氏,建立了武士政權,對日本歷史產生深遠影響。源義經:(1159-1189年)源賴朝之弟,是源平合戰中的重要將領,戰功顯赫。後醍醐天皇:(1288-1339年)日本第96代天皇,試圖擺脫幕府的控制,恢復天皇的權力,發動了元弘之亂,建立了短暫的建武新政。足利尊氏:(1305-1358年)室町幕府的開創者,原為幕府將領,後背叛幕府,擁立光明天皇,建立北朝,與後醍醐天皇的南朝對立。楠木正成:(1294-1336年)後醍醐天皇的忠臣,在推翻鎌倉幕府和建武新政期間表現出色,被視為日本歷史上的忠臣代表。新田義貞:(1301-1338年)鎌倉時代末期至南北朝時代的武將,與楠木正成同為後醍醐天皇手下的討幕功臣。足利義滿:(1358-1408年)室町幕府第三代將軍,強化幕府統治,推動與明朝的貿易,興建金閣寺,是室町時代的重要統治者。足利義政:(1436-1490年)室町幕府第八代將軍,對政治缺乏興趣,導致幕府內鬥加劇,引發了應仁之亂。細川勝元: 應仁之亂中,細川家的家主,是其中一方勢力的代表人物。山名宗全: 應仁之亂中,山名家的家主,與細川勝元對立,是另一方勢力的代表人物。織田信長:(1534-1582年)日本戰國時代的著名武將,進入京都,開始改革和重建,為統一日本奠定基礎。明智光秀:(1528-1582年)織田信長的家臣,發動本能寺之變,殺害織田信長,但很快被豐臣秀吉擊敗。豐臣秀吉:(1537-1598年)織田信長的繼承者,統一日本,重建京都,修建聚樂第和方廣寺大佛。德川家康:(1543-1616年)江戶幕府的開創者,在關原之戰中獲勝,建立江戶幕府,將政治中心遷往江戶(東京),並在京都建立二条城。德川慶喜:(1837-1913年)江戶幕府最後一位將軍,在二条城宣布大政奉還,結束了幕府時代。近藤勇:(1834-1868年)新選組的局長,是新選組的靈魂人物,負責維持京都的治安。土方歲三:(1835-1869年)新選組的副長,以嚴厲的紀律聞名,被稱為「鬼之副長」。沖田總司:(1842或1844-1868年)新選組的一番隊長,是天才劍士,但英年早逝。坂本龍馬:(1836-1867年)幕末時期的重要人物,推動薩摩藩和長州藩的聯盟,對幕府的崩潰產生重要影響,但在京都近江屋遇刺。亨利·史汀生:(1867-1950年)二戰時期美國的國防部長,據說他曾阻止美軍轟炸京都,保護了京都的文化遺產。
名詞解釋:
守護:是以令治國為單位所設置的軍事指揮官、行政官。負責地方治安,確保當地武士效忠幕府。
地頭:下級官吏。主要職責為維護地方治安。
聚樂第:是豐臣秀吉於京都內興建的城郭兼邸第。
新選組——幕府的京都「特務警察」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