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EP57. 漢翔員工籌組工會的奮鬥史 ft賓澤歐(漢翔工會前勞工董事) 【工運人的民主啟蒙系列】
主持人:gogo、A-Bei
來賓:賓澤歐(漢翔工會前勞工董事)
本集節目我們請到了漢翔工會的創會重要幹部賓澤歐,請他來談談漢翔工會成立時所遇到的艱辛困難與始末。賓澤歐本身就是航太領域的科班出身的工程師,航太研究所畢業後,正逢國防部中科院航發中心要自行設計建造IDF經國號戰機,對外招收大量人才,賓澤歐就是當時進入航發中心工作至今。
位於台中的航發中心,原是隸屬於位於桃園龍潭的國防部中山科學研究院,因此,賓澤歐回憶當時進入航發中心時,管理幹部都是軍人,甚至有配槍,都是採取非常嚴格的軍事化管理。1992年當首批四架IDF經國號順利生產完成之後,同年美國也同意出售150架F-16戰鬥機給台灣,這造成國防部將縮減原本IDF的訂單,這造成航發中心工作量大減,員工對未來人心惶惶。
同時,1994年財政部國稅局也針對航發中心與中科院以「科技研究聘任」的科聘人員,其科品位加給與技術津貼未納入薪資所得,而要追討過去五年欠稅的補稅事件,也讓員工群情激憤,這兩個事件促成了中科院與航發中心員工團結在一起的決心。
當時先以員工眷屬權益促進委員會的方式運作,定期製作文宣廣泛發放,並遊說立委爭取上述權益,後來當時適逢台灣即將進行第一次民選總統,因此也拜會了當時的國民黨副總統參選人行政院長連戰,希望經國號訂單能維持原有數量,以保障漢翔員工未來的工作權。
由於經國號戰機的訂單已經大幅減少,因此國防部準備把航發中心丟給經濟部,先立法成立國營的漢翔公司,然後再逐漸民營化,可能的方案之一就是賣給民間財團,這個重大的身分轉變的危機,激發出航發中心員工的向心力。
1996年7月國營漢翔公司設置條例通過之後,漢翔航空工業公司成立,其員工的年資承認與結算問題就浮現檯面,這又引發原來台中航發中心轉變成漢翔公司的員工一心要籌組漢翔工會的動力。
不過,在台中市勞工局的第一關就受阻,因為依照當時工會法的規定軍火業員工禁止籌組工會,漢翔被認定為軍火業,後來經發起籌組工會的幹部與政府各單位不斷溝通協商之後,一直到1998年漢翔工會順利正式依法成立。
參與創立漢翔工會的賓澤歐,見證了漢翔工會從無到有的艱辛過程,他後來也由工會推派擔任勞工董事一職,參與公司經營,落實了產業民主精神。由此可見,勞工的團結與向心力是最重要的,即使一時無法突破法令,不過,只要展現團結的力量,依然可以達到協商談判的目的,漢翔勞工在居於劣勢之下,能夠爭取到其勞動條件維持,並且保住經國號訂單,維繫台灣戰機自主研發的能量,漢翔工會的強大團結,替自己也替國家爭取到最大的權益。
《本集重點》
►1992國防部縮減IDF戰鬥機訂單,造成工作量大減
►1994中科院與航發中心補稅案引發反彈
►1995航發中心移轉民營的身分危機
►1996漢翔公司化年資結算爭議
►1998年漢翔航空工會正式成立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2u59jnr00sk01xrhy1j0xti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2u59jnr00sk01xrhy1j0xti/comments
EP57. 漢翔員工籌組工會的奮鬥史 ft賓澤歐(漢翔工會前勞工董事) 【工運人的民主啟蒙系列】
主持人:gogo、A-Bei
來賓:賓澤歐(漢翔工會前勞工董事)
本集節目我們請到了漢翔工會的創會重要幹部賓澤歐,請他來談談漢翔工會成立時所遇到的艱辛困難與始末。賓澤歐本身就是航太領域的科班出身的工程師,航太研究所畢業後,正逢國防部中科院航發中心要自行設計建造IDF經國號戰機,對外招收大量人才,賓澤歐就是當時進入航發中心工作至今。
位於台中的航發中心,原是隸屬於位於桃園龍潭的國防部中山科學研究院,因此,賓澤歐回憶當時進入航發中心時,管理幹部都是軍人,甚至有配槍,都是採取非常嚴格的軍事化管理。1992年當首批四架IDF經國號順利生產完成之後,同年美國也同意出售150架F-16戰鬥機給台灣,這造成國防部將縮減原本IDF的訂單,這造成航發中心工作量大減,員工對未來人心惶惶。
同時,1994年財政部國稅局也針對航發中心與中科院以「科技研究聘任」的科聘人員,其科品位加給與技術津貼未納入薪資所得,而要追討過去五年欠稅的補稅事件,也讓員工群情激憤,這兩個事件促成了中科院與航發中心員工團結在一起的決心。
當時先以員工眷屬權益促進委員會的方式運作,定期製作文宣廣泛發放,並遊說立委爭取上述權益,後來當時適逢台灣即將進行第一次民選總統,因此也拜會了當時的國民黨副總統參選人行政院長連戰,希望經國號訂單能維持原有數量,以保障漢翔員工未來的工作權。
由於經國號戰機的訂單已經大幅減少,因此國防部準備把航發中心丟給經濟部,先立法成立國營的漢翔公司,然後再逐漸民營化,可能的方案之一就是賣給民間財團,這個重大的身分轉變的危機,激發出航發中心員工的向心力。
1996年7月國營漢翔公司設置條例通過之後,漢翔航空工業公司成立,其員工的年資承認與結算問題就浮現檯面,這又引發原來台中航發中心轉變成漢翔公司的員工一心要籌組漢翔工會的動力。
不過,在台中市勞工局的第一關就受阻,因為依照當時工會法的規定軍火業員工禁止籌組工會,漢翔被認定為軍火業,後來經發起籌組工會的幹部與政府各單位不斷溝通協商之後,一直到1998年漢翔工會順利正式依法成立。
參與創立漢翔工會的賓澤歐,見證了漢翔工會從無到有的艱辛過程,他後來也由工會推派擔任勞工董事一職,參與公司經營,落實了產業民主精神。由此可見,勞工的團結與向心力是最重要的,即使一時無法突破法令,不過,只要展現團結的力量,依然可以達到協商談判的目的,漢翔勞工在居於劣勢之下,能夠爭取到其勞動條件維持,並且保住經國號訂單,維繫台灣戰機自主研發的能量,漢翔工會的強大團結,替自己也替國家爭取到最大的權益。
《本集重點》
►1992國防部縮減IDF戰鬥機訂單,造成工作量大減
►1994中科院與航發中心補稅案引發反彈
►1995航發中心移轉民營的身分危機
►1996漢翔公司化年資結算爭議
►1998年漢翔航空工會正式成立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2u59jnr00sk01xrhy1j0xti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2u59jnr00sk01xrhy1j0xti/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