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客廣播電臺 I 客座教授!安烈炫

EP60|客家人在越南:遷徙、組織與信仰


Listen Later

本集內容包括客家人在越南的分布情況與歷史背景,客家組織如崇正總會、客家會館的社會功能,以及胡志明市附近越南客家信仰,如先師廟、天后宮、四面佛、馬援將軍與譚公信仰,觀察其與當地文化的互動與融合。

 

節目筆記︰

01'30'' 中越邊境,廣西、海南可見客家分布。

04'16'' 越南客家人分布廣泛,其總人口數缺乏精確統計。一般來是以越南華人中的比例約10%來估算。客幫與客家幾乎相同,但有出入,需留意。

11'30'' 南客家人分布廣泛,北越以河內、海防、興安、老街、廣寧、北江等地為主,中越則集中於廣南省會安市。

15'00'' 客家人移民越南的歷史可溯至多起重大事件。清末太平天國事件之後,部分客家人輾轉遷徙至越南。1884年中法戰爭劉永福與馮子材軍中將士多為客家子弟。

16'00'' 1885《天津條約》將明崙江劃為中越邊界,江南歸越,華人居民順勢成為越南公民。

20'00'' 客家會館是認識當地客家的一個節點。

21'00'' 崇正總會是越南客家人的主要組織,致力於照顧在地客家鄉親。歷史上,崇正總會曾先後設立崇正學校、崇正中學、崇正體育會、崇正群賓會館、崇正旅社(負責喪葬事宜)及崇正義山(客裔墳塚)等機構。

崇正會館下設兩大組織,群賓會館負責管理天后廟與宗教事務,群旅社則負責崇正義山的維護,守護客家祖先的墳墓。

26'00'' 群賓會館可追溯至清代光緒年間,廟內懸掛「天地同流」匾額,象徵客家人與當地文化共存共榮。

28'00'' 近年來,該廟部分改建,媽祖神像移至前殿,後殿與中庭則改為華文學校。當地書店可見台灣小學教科書,顯示海外華人自力維持華文教育。

30'00'' 胡志明市客家公祠內骨灰罈的籍貫統計,當地客家先人來源多元,不過大多來自廣東珠江口以東,其中,興寧、大埔與紫金的客家移民比例最高。

33'00'' 崇正墓園(崇正義山)(落成於「中華民國62年」),是一座規劃完整、排列整齊的客家墳塚,由群旅社負責管理。

36'00'' 多數為原鄉神,有些與故鄉神有關,如惠州客譚公信仰,有些與職業有關,如先師廟。

40'00'' 信仰方面,有些是華人所共享如天后宮,但由客家所建而有族群特色者,如「崇正天后廟」。

42'00'' 客家人的信仰方面,也有在地新創(或引進)者,如從泰國引進的「四面佛」。

44'00'' 護國觀音廟內,有觀音,有馬援信仰,甚為特別。

48'00'' 法國殖民遺產文化,也是到越南實質得特別留意之處。

 

 

客新聞專欄 : https://hakkanews.tw/2025/02/24/hakka-in-vietnam-migration/

講客電臺官網 : https://www.hakkaradio.org.tw/

講客電臺粉絲團 : https://www.facebook.com/hakkaradio105.9?locale=zh_TW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講客廣播電臺 I 客座教授!安烈炫By 張維安, 羅烈師, 林本炫, 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