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客廣播電臺 I 客座教授!安烈炫

EP63|大溪地客家:歷史、文化與族群互動


Listen Later

介紹從廣東東莞、深圳、保安遷移到大溪地的客家人移民歷史、在地化過程。家人在當地的產業、信仰及周邊組成互動的特色,新喀里多尼亞則是其二次移民較多的地方。

 

節目筆記︰

1'10" 大溪地華人多數是客家人。

2'30" 海洋客家:大溪地、新喀里多尼亞、夏威夷、模里西斯、留尼旺

9'20" 1865年第一批客家移民(苦力)抵達大溪地。至1866年,已有1,010名華人勞工抵達大溪地,其中85%為客家話使用者。他們大部分是來自深圳龍岡的客家人。

10'20" 1981年,一座中國寺廟因火災被燒毀,1987年5月30日,新的中國寺廟(關帝廟)正式落成,成為當地華人社群的重要信仰中心。

11'20" 1960年代,靈恩運動在當地客家移民社區發展,使得基督教信仰在客家人中更為普及則是一件大事,也促成客家社區的形成。

13'00" 大溪地客家研究者:童元昭教授、姜貞吟教授、李元生(Jimmy Ly, 法國人)、季茱莉(Julie Couderc 法國人)

22'00" 大溪地客家先從雜貨店經營開始,種疏菜,經營百貨公司,養黑珍珠。「大溪地珍珠大王」創辦人Robert Wan(溫惠仁)。

30'00" 大溪地客家話,因周邊無其他華語的影響,而保有移民初期的「語言膠囊」效果。稱美國為花旗國。

37'00" 1973年,法國政府頒布法律,允許符合條件的法屬玻里尼西亞客家人獲得法國國籍。法國政府要求歸化的華人將姓名法語化,因而產生「法式客家姓」例如,客家姓「賴」(拼音:Lai)加上法式後綴「le-」後,就可能變成「Laille」這個全新的法式客家姓。

44'45" 大溪地原住民(玻里尼西亞人)不吃鰻魚,台灣達悟族也是。

46'00" 大溪地客家人展現出獨特的「三重文化認同」。他們既保留客家文化,又受到法國文化影響,同時也受到玻里尼西亞文化影響,發展出熱情好客、重視土地與自然的文化特徵。

48'00" 當地客家,雖然很在地話,也充分的族群通婚,不過客底華人仍相當重視其族譜與血緣,其二次移民到新喀里多尼亞的客家亦然。

52'00" 雖然語言有危機,認同也式微,不過仍可見客家文化及語言復甦的衝動與做法,例如編輯客語材料,教客語等等。

 

 

客新聞專欄:https://hakkanews.tw/2025/03/17/visiting-professor-an-liexuan-2/

講客電臺官網 : https://www.hakkaradio.org.tw/

講客電臺粉絲團 : https://www.facebook.com/hakkaradio105.9?locale=zh_TW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講客廣播電臺 I 客座教授!安烈炫By 張維安, 羅烈師, 林本炫, 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