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本集節目阿滿仔前往臺中市和平區崑崙山。聽聽看民眾對於「零食、零嘴」相關的客話詞彙有什麼想法?Let’s Go!
01’33” 29歲小唐(唐澤鎧)是台中東勢大埔客,現為明哥菜車樂團吉他手,斜槓從事音控工作、音樂教學等,同時身兼講客廣播電臺《來聊東勢》錄音師與企畫人員;小唐盼以好音樂跨越語言界限,破除大眾刻板印象,讓更多人聽見客語歌曲之美。
12’05” 48歲吳哲銘是台中東勢大埔客,現為大茅埔調查團團長,為了解家鄉的生態,在山區架設攝影機,調查山林生態物種;丘逢甲《柏莊詩草》中〈大甲溪歌並引〉:「大石如人班立肅」、「出石鰈魚,……,可為鮓。又出"魚夬"魚,多肉少刺;不常出,出輒歲荒無種,……。溪頭甚小,漸出漸巨,末流乃尺許。」;哲銘哥盼客家青年返鄉活化客庄,將長輩的知識、經驗、智慧留下,最後獲得最大受益的就是自己。
25’04” 23歲陳映潔是台中東勢大埔客,現就讀國立台南藝術大學三年級,擔任明哥菜車樂團主唱五年,近期發行樂團同名專輯,並籌劃展開巡迴演唱會,敬請持續關注;映潔獻唱主打歌〈簡單歲月〉,讓阿滿仔一飽耳福,更希望藉由唱客語歌,吸引更多人認識客家文化,進而引發興趣學客語,讓客語能夠繼續流傳下去,這才是最重要的核心目標。
37’56” ☆客話新詞小學堂☆
1. 糖果(甘糖)
(四縣:gamˊ tongˇ;海陸:gamˋ tong)
2. 口香糖(樹乳糖)
(四縣:su nen tongˇ;海陸:shu+ nenˇ tong)
3. 蛋卷(雞卵卷)
(四縣:gieˊ lonˋ gienˋ;海陸:gaiˋ lonˊ gienˊ)
4. 洋芋片(馬鈴薯片)
(四縣:maˊ langˇ suˇ pienˋ;海陸:maˋ lang shu pienˊ/maˋ lin shu pienˊ)
5. 玉米棒(包粟枝)
(四縣:bauˊ xiugˋ giˊ;海陸:bauˋ siug giˋ)
6. 爆米花(磅包粟)
(四縣:bong bauˊ xiugˋ;海陸:bongˇ bauˋ siug)
☆補充客話詞彙☆(大埔腔)
「共款kiungˋ kuan^」:一樣、同樣。
「先生sin+ sen+」:此指老師。
「噹嗒dongˇ dabˋ」:零食、零嘴。
「柑gam+/gamˊ」:橘子。
「糖果tongˇ go^」:統稱拜拜用的糖果和水果。
「樹乳糖shuˋ nenˋ tongˇ」:口香糖。
「使得sii^ ded^」:可以。
「客話kag^ faˋ」:客家話。
「合意gag^ rhiˋ」:中意、喜歡。
「石虎shagˋ fu^」:石虎。
「鰱鯉lienˇ li+」:穿山甲。
「羌giong+」:山羌。
「田螺狗tienˇ loˇ gieu^」:鼬獾。
「歷史ledˋ sii^」:歷史。
「齊口ceˇ kieu^」:高身鯝魚。
「爭差zang+ ca+」:相差、差別。
「走爭zeu^ zang+」:對不攏。
「石貼魚shagˋ diabˋ ngˇ」:爬岩鰍(例:埔里中華爬岩鰍)。
「醢gieˇ」:肉醬。指魚蝦類、肉類經過豆麴、鹽、酒等醃漬發酵後,風味特殊且能長久保存的醃漬食品,在台中東勢客家地區通稱為「醢」,例如「蝦公醢、石貼醢」。※海陸腔讀作「醢goi」。
【學老話】「五筋膎gōo-kin-kê」:手指併攏彎曲時,突出的指關節,通常用於擊人頭部。
【學老話】「膎kê/kuê」:以鹽醃製的魚蝦、肉類。例:「蝦膎(醃製的蝦子)、鹹膎(醃漬海產)」。
「雞卵糕gie+ lon^ go+」:蛋糕。
「電火楯tienˋ fo^ dun^」:電線桿。
「火囪fo^ cung+」:火籠、火爐、火盆。昔日用竹編製之手提火籠,內放陶製火盆,盆內放置木炭,點燃後可取暖。
「烰馬鈴薯片poˇ ma+ lin^ shuˇ pien^」:炸洋芋片。
「磅包粟bongˇ bau+ siug^」:爆米花。
【學老話】「磅米芳pōng-bí-phang」:爆米香。
「仰脣講ngiong^ shunˇ gong^」:怎麼說。
「地豆tiˋ teuˋ」:花生。
「這滿lia^ manˊ」:現在。
「毋怕mˇ paˋ」:不要緊、沒關係,不怕。
講客電臺官網 : https://www.hakkaradio.org.tw/
講客電臺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hakkaradio105.9?locale=zh_T
By 羅盛滿➹阿滿仔, 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本集節目阿滿仔前往臺中市和平區崑崙山。聽聽看民眾對於「零食、零嘴」相關的客話詞彙有什麼想法?Let’s Go!
01’33” 29歲小唐(唐澤鎧)是台中東勢大埔客,現為明哥菜車樂團吉他手,斜槓從事音控工作、音樂教學等,同時身兼講客廣播電臺《來聊東勢》錄音師與企畫人員;小唐盼以好音樂跨越語言界限,破除大眾刻板印象,讓更多人聽見客語歌曲之美。
12’05” 48歲吳哲銘是台中東勢大埔客,現為大茅埔調查團團長,為了解家鄉的生態,在山區架設攝影機,調查山林生態物種;丘逢甲《柏莊詩草》中〈大甲溪歌並引〉:「大石如人班立肅」、「出石鰈魚,……,可為鮓。又出"魚夬"魚,多肉少刺;不常出,出輒歲荒無種,……。溪頭甚小,漸出漸巨,末流乃尺許。」;哲銘哥盼客家青年返鄉活化客庄,將長輩的知識、經驗、智慧留下,最後獲得最大受益的就是自己。
25’04” 23歲陳映潔是台中東勢大埔客,現就讀國立台南藝術大學三年級,擔任明哥菜車樂團主唱五年,近期發行樂團同名專輯,並籌劃展開巡迴演唱會,敬請持續關注;映潔獻唱主打歌〈簡單歲月〉,讓阿滿仔一飽耳福,更希望藉由唱客語歌,吸引更多人認識客家文化,進而引發興趣學客語,讓客語能夠繼續流傳下去,這才是最重要的核心目標。
37’56” ☆客話新詞小學堂☆
1. 糖果(甘糖)
(四縣:gamˊ tongˇ;海陸:gamˋ tong)
2. 口香糖(樹乳糖)
(四縣:su nen tongˇ;海陸:shu+ nenˇ tong)
3. 蛋卷(雞卵卷)
(四縣:gieˊ lonˋ gienˋ;海陸:gaiˋ lonˊ gienˊ)
4. 洋芋片(馬鈴薯片)
(四縣:maˊ langˇ suˇ pienˋ;海陸:maˋ lang shu pienˊ/maˋ lin shu pienˊ)
5. 玉米棒(包粟枝)
(四縣:bauˊ xiugˋ giˊ;海陸:bauˋ siug giˋ)
6. 爆米花(磅包粟)
(四縣:bong bauˊ xiugˋ;海陸:bongˇ bauˋ siug)
☆補充客話詞彙☆(大埔腔)
「共款kiungˋ kuan^」:一樣、同樣。
「先生sin+ sen+」:此指老師。
「噹嗒dongˇ dabˋ」:零食、零嘴。
「柑gam+/gamˊ」:橘子。
「糖果tongˇ go^」:統稱拜拜用的糖果和水果。
「樹乳糖shuˋ nenˋ tongˇ」:口香糖。
「使得sii^ ded^」:可以。
「客話kag^ faˋ」:客家話。
「合意gag^ rhiˋ」:中意、喜歡。
「石虎shagˋ fu^」:石虎。
「鰱鯉lienˇ li+」:穿山甲。
「羌giong+」:山羌。
「田螺狗tienˇ loˇ gieu^」:鼬獾。
「歷史ledˋ sii^」:歷史。
「齊口ceˇ kieu^」:高身鯝魚。
「爭差zang+ ca+」:相差、差別。
「走爭zeu^ zang+」:對不攏。
「石貼魚shagˋ diabˋ ngˇ」:爬岩鰍(例:埔里中華爬岩鰍)。
「醢gieˇ」:肉醬。指魚蝦類、肉類經過豆麴、鹽、酒等醃漬發酵後,風味特殊且能長久保存的醃漬食品,在台中東勢客家地區通稱為「醢」,例如「蝦公醢、石貼醢」。※海陸腔讀作「醢goi」。
【學老話】「五筋膎gōo-kin-kê」:手指併攏彎曲時,突出的指關節,通常用於擊人頭部。
【學老話】「膎kê/kuê」:以鹽醃製的魚蝦、肉類。例:「蝦膎(醃製的蝦子)、鹹膎(醃漬海產)」。
「雞卵糕gie+ lon^ go+」:蛋糕。
「電火楯tienˋ fo^ dun^」:電線桿。
「火囪fo^ cung+」:火籠、火爐、火盆。昔日用竹編製之手提火籠,內放陶製火盆,盆內放置木炭,點燃後可取暖。
「烰馬鈴薯片poˇ ma+ lin^ shuˇ pien^」:炸洋芋片。
「磅包粟bongˇ bau+ siug^」:爆米花。
【學老話】「磅米芳pōng-bí-phang」:爆米香。
「仰脣講ngiong^ shunˇ gong^」:怎麼說。
「地豆tiˋ teuˋ」:花生。
「這滿lia^ manˊ」:現在。
「毋怕mˇ paˋ」:不要緊、沒關係,不怕。
講客電臺官網 : https://www.hakkaradio.org.tw/
講客電臺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hakkaradio105.9?locale=zh_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