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客廣播電臺 I 客座教授!安烈炫

EP64|天堂原鄉的客家:模里西斯


Listen Later

本集介紹模里西斯客家移民的歷史發展、社群組織與文化傳承。自19世紀以來,客家人在當地建立關帝廟、會館與中文學校,形成以宗親與地域為核心的社會網絡,並對當地經濟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商業活動中,透過「紅冊子」賒帳制度與族群連帶,強化了客家社群的凝聚力與排他性。代表人物朱梅麟對政治、經濟貢獻卓著,並被印於國幣與郵票。

儘管文化傳承面臨語言流失等挑戰,客家人仍透過節慶與會館維繫文化認同。模里西斯作為多元族群融合社會,提供了跨文化互動的豐富場域,也凸顯海外客家文化的挑戰與轉化能力。

 

節目筆記︰

01'30'' 模里西斯客家侯會長,曾捐整套中華日報給客家文化發展中心。

02'30'' 客家文化發展中心曾經委託淡江的教授進行過模里西斯的研究。

04'30'' 傳說中1654年有3位客家人到達模里西斯。20 世紀中期以後,模里西斯客家人約佔華人總數的 90%。不過華人大約只佔模里西斯人口的3%左右。總人數約在25000-30000之間。

10'00'' 姓氏宗親組織有旅館或堂號。「旅館」是為此地移民社會的特色,早期華人店鋪在鄉村,定期前往路易港辦貨,需要在埠上過夜以及存放貨物,所以需要一個場所,各個姓氏便修建了以自己姓氏為名的旅館。

15'00'' 關帝廟、仁和會館、客屬會館、華聯會館、台灣同鄉會為重要的地域性組織。

17'30'' 2018年客家委員會預定在路易港Labourdonnais Waterfront Hotel推廣客家美食活動,酒店受中國大使館要求取消該活動。

20'30'' 模里西斯是個想像中浪漫的天堂(馬克・吐溫在他1897年出版的旅遊紀實作品中,將模里西斯描繪為「先於天堂而存在」的地方,寫下「模里西斯是先被創造的,然後才有天堂;而天堂則是依照模里西斯的樣子打造出來的」)。

23'00'' 很多客家人開起了小商店。紅冊子所承載的賒帳制度是客家商人在模里西斯與當地居民建立信任和促進經濟交流的重要方式。

27'00'' 模里西斯獨立之後與台灣關係密切:農業、加工出口區的經營,受台灣的幫助很多。

31'00'' 梅縣客家朱梅麟的頭像,被印在模里西斯25盧比的紙幣上。此外他的肖像還被發行成紀念郵票。

43'00'' 留尼旺客家(法國一省):第一批華人抵達留尼旺島,他們是來自馬來亞的契約勞工,而非直接來自中國。這些勞工的工作是修建水壩、圍堤和耕種。

46'00'' 1880年代: 客家人開始抵達留尼旺島,最早的客家人可能來自廣東梅縣,或是通過模里西斯的華人社群輾轉遷來。

47'00'' 1940年留尼旺島上的華人族群(廣東人和客家人)約有4000人。

47'00'' 客家人及其他華人群體在留尼旺的零售貿易和小型企業發展中扮演了關鍵角色。小雜貨店也引入賒帳制度,到了 20 世紀中葉,華人零售業佔據了留尼旺 80% 以上的零售市場。

49'00'' 引進了中國番石榴並幫助推廣了荔枝等。

51'00'' Richard Lee-Tin 對留尼旺島客家族群現況的分析:指出,留尼旺島缺乏強大的客家社群組織。

 

 

客新聞專欄:https://hakkanews.tw/2025/03/24/visiting-professor-an-188776/

講客電臺官網 : https://www.hakkaradio.org.tw/

講客電臺粉絲團 : https://www.facebook.com/hakkaradio105.9?locale=zh_TW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講客廣播電臺 I 客座教授!安烈炫By 張維安, 羅烈師, 林本炫, 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