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客廣播電臺 I 客座教授!安烈炫

EP68|社區營造從頭說起


Listen Later

社區營造觀念雖然來自日本,但是臺灣的社區有其源遠流長的歷史。

此一社區歷史包含清代以來傳統的治理架構,至於當代社區事務實際上又受到戰後乃至冷戰以來,以美國為主的全球化力量之影響。

因此,我們可以傳統中國與當代全球化兩個視角,討論社區裡發生的事務。

 

節目筆記︰

01'00'' 許多客家事務實際上發生在社區,討論客家事務也勢必以社區為基礎。

05'30'' 社區營造有30年以上的歷史,不過在此之前,關於社區及社區的治理有源遠流長的傳統。

08'20'' 傳統中國對地方的統治僅及縣,縣以下呈現地方社會自治的狀態,而這種地方自治則必須依靠地方士紳的協助。

12'30'' 當現代國家的力量逐漸深入地方社會後,舖橋造路之類的事務就成了國家施政的一環,地方社會的力量就相對變小了,而地方社會這種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其實是很重要的。

20'40'' 國家力量深入地方社會的同時,雖然地方力量變少,但國家在地方展開的事務仍然需要地方社會的協助。

            上世紀兩次大戰之後,關於社會的重建或發展就以組織或動員社會力量而進行。

28'00'' 1930年代哲學家梁潄冥或稍後的留美學人晏陽初都是直接以農村或社區的對象,直接規畫或實踐社區發展的工作。

38'40'' 1980年代台灣本士力量逐漸蓬發展,伴隨各種形式的社會運動及文化運動,使得社會與社區的力量逐步復興。例如「新港文教基金會」之成立,就是很重要的個案。

44'00'' 這個時代的社會力量之崛起,同時有在地人士與外地返鄉人士之合作參與,外來者固然帶給地方活力,但是如果要長期運作,仍需地方主動力量之持續發揮。

            同時,不同的外在力量,包含政治力量也可能左右地方事務的方向。

50'00'' 地方社會的自主性或主體性是這些地方事務發展過程的核心。

 

 

客新聞專欄:https://hakkanews.tw/2025/04/22/visiting-professor-an-193811/

講客電臺官網 : https://www.hakkaradio.org.tw/

講客電臺粉絲團 : https://www.facebook.com/hakkaradio105.9?locale=zh_TW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講客廣播電臺 I 客座教授!安烈炫By 張維安, 羅烈師, 林本炫, 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