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神经漫游意在漫游神经与认知科学之领域,揭示认知表象与内里之趣味,由此连接业余与大众的智慧。
我们强烈推荐你使用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 iOS 系统中,苹果自带播客,Pocket Casts, Overcast, Castro, 或安卓系统中的 AntennaPod)因为这是第一时间听到我们的节目并得到每期完整背景资料的最佳方法。搜索「神经漫游」,你也可以在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 FM,哔哩哔哩和 Spotify 找到我们。
主播为本期由于播音事故导致的音质下滑郑重道歉!(鞠躬)
此外,请尽管摄取本期延伸阅读中的营养吧!本期推荐了两本书,两部剧和一档播客,以及若干补充资料。我们建议您选择「神经漫游」官网、「神经现实」公众号推文或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查看我们准备的延伸材料。
林茨艺术节(深圳)一直开放到今年2月16日,我们鼓励现场体验。
0:00 #凝视之墙#:余光与眼动暴露的东西
眼动追踪仪器:一种能够跟踪测量眼球位置及眼球运动信息的一种设备,通过测量眼睛的注视点的位置或者眼球相对头部的运动而实现对眼球运动的追踪。在视觉系统、心理学、认知语言学的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目前眼动追踪有多种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无创手段是通过视频拍摄设备来获取眼睛的位置。
视觉前馈:视觉系统中的前馈信息(feed forward)。这些前馈信息可能来自我们业已熟悉的事物的模版(template),能使我们复杂的视觉系统自上而下对所看物体进行粗略的预测——很可能连带着偏见。我们看到的不是事物本来的模样,视觉是发生在大脑中的。
节目中提到视觉皮层里各自为政的细胞
塞尚属后印象派,此后催生立体主义。塞尚认为“线是不存在的,明暗也不存在,只存在色彩之间的对比。物象的体积是从色调准确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来”。图为塞尚作。
30:25 处提到人的视觉系统十分擅长处理人脸,似乎是由于大脑中有专门的区域做这件事:梭状回面部区域 (FFA, Fusiform Face Area)。此区域损坏会引发面孔失认症,单单看脸六亲不认。
初级视觉皮层V1:也称布罗德曼17区(Brodmann’s area 17)或纹状皮层(striate cortex):见其英文维基)
LGN,外侧膝状体:见其英文维基
凝视之墙的其中一位作者是马里阿诺·西格曼(Mariano Sigman),一名神经科学博士。后研究决策、认知架构和意识。2006年,他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创立了“整合神经科学实验室”(Integrative Neuroscience Laboratory),这是一个由物理学家、心理学家、生物学家、工程师、教育学家、语言学家、数学家、艺术家和计算机学家组成的跨学科团队。
【Extra】一些挑战常识的最新研究(当你看到图像时,背后是哪些神经元在工作)
2019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展参赛者迟磊使用了类似3D打印手法,图为他的作品《此刻星辰不同往日》。
【私货】推荐相关播客「告别摄影」第 6 & 6.5 期,节目官网
原子化的世界:主播提到的原子化世界指的并非由齐美尔提出、汉娜阿伦特进一步论述的相关社会学概念。这里主播指的是18、19世纪提出和通贯的科学理论,原子学说,漫步进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领域,届时人们开始相信感官和事物都是原子组成。这是对生命形式的重新认识,也实际上是库恩(Kuhn)在科学哲学领域提到的一类范式转变。
来自艺术家作品网站的 Youtube 视频 和 展品介绍
磁感线: 磁力线是人为的假设的曲线。磁力线有无数条,磁力线是立体的,所有的磁力线都不交叉,磁力线总是从 N 极出发,进入与其最邻近的 S 极并形成。等等这些都是人的想象。
机器视觉专家 Abe Davis 在TED上介绍的技术,此技术通过观看物体振动解码声音。
日本建筑师隈研吾《建筑的声音》
也稍提到了微软小冰的作品《或然世界之绘梦》
《被劫持的普洛舍宾娜》:雕塑《大卫》同作者——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贝尼尼
大卫·夸尤拉(Davide Quayola):他的个展见 Artnet 一则报道
一个人工智能创作艺术品并拍出高价的例子:
一个或有独一无二性的人工智能作品:
汉那:UCSD 认知科学本科在读。心灵哲学;语言认知;科技人文;后人类。写字,摄影,嗜咖啡。游荡者。书呆子。野心家。
后期 / 北方
神经漫游意在漫游神经与认知科学之领域,揭示认知表象与内里之趣味,由此连接业余与大众的智慧。
我们强烈推荐你使用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收听我们的节目(如 iOS 系统中,苹果自带播客,Pocket Casts, Overcast, Castro, 或安卓系统中的 AntennaPod)因为这是第一时间听到我们的节目并得到每期完整背景资料的最佳方法。搜索「神经漫游」,你也可以在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 FM,哔哩哔哩和 Spotify 找到我们。
主播为本期由于播音事故导致的音质下滑郑重道歉!(鞠躬)
此外,请尽管摄取本期延伸阅读中的营养吧!本期推荐了两本书,两部剧和一档播客,以及若干补充资料。我们建议您选择「神经漫游」官网、「神经现实」公众号推文或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查看我们准备的延伸材料。
林茨艺术节(深圳)一直开放到今年2月16日,我们鼓励现场体验。
0:00 #凝视之墙#:余光与眼动暴露的东西
眼动追踪仪器:一种能够跟踪测量眼球位置及眼球运动信息的一种设备,通过测量眼睛的注视点的位置或者眼球相对头部的运动而实现对眼球运动的追踪。在视觉系统、心理学、认知语言学的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目前眼动追踪有多种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无创手段是通过视频拍摄设备来获取眼睛的位置。
视觉前馈:视觉系统中的前馈信息(feed forward)。这些前馈信息可能来自我们业已熟悉的事物的模版(template),能使我们复杂的视觉系统自上而下对所看物体进行粗略的预测——很可能连带着偏见。我们看到的不是事物本来的模样,视觉是发生在大脑中的。
节目中提到视觉皮层里各自为政的细胞
塞尚属后印象派,此后催生立体主义。塞尚认为“线是不存在的,明暗也不存在,只存在色彩之间的对比。物象的体积是从色调准确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来”。图为塞尚作。
30:25 处提到人的视觉系统十分擅长处理人脸,似乎是由于大脑中有专门的区域做这件事:梭状回面部区域 (FFA, Fusiform Face Area)。此区域损坏会引发面孔失认症,单单看脸六亲不认。
初级视觉皮层V1:也称布罗德曼17区(Brodmann’s area 17)或纹状皮层(striate cortex):见其英文维基)
LGN,外侧膝状体:见其英文维基
凝视之墙的其中一位作者是马里阿诺·西格曼(Mariano Sigman),一名神经科学博士。后研究决策、认知架构和意识。2006年,他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创立了“整合神经科学实验室”(Integrative Neuroscience Laboratory),这是一个由物理学家、心理学家、生物学家、工程师、教育学家、语言学家、数学家、艺术家和计算机学家组成的跨学科团队。
【Extra】一些挑战常识的最新研究(当你看到图像时,背后是哪些神经元在工作)
2019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展参赛者迟磊使用了类似3D打印手法,图为他的作品《此刻星辰不同往日》。
【私货】推荐相关播客「告别摄影」第 6 & 6.5 期,节目官网
原子化的世界:主播提到的原子化世界指的并非由齐美尔提出、汉娜阿伦特进一步论述的相关社会学概念。这里主播指的是18、19世纪提出和通贯的科学理论,原子学说,漫步进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领域,届时人们开始相信感官和事物都是原子组成。这是对生命形式的重新认识,也实际上是库恩(Kuhn)在科学哲学领域提到的一类范式转变。
来自艺术家作品网站的 Youtube 视频 和 展品介绍
磁感线: 磁力线是人为的假设的曲线。磁力线有无数条,磁力线是立体的,所有的磁力线都不交叉,磁力线总是从 N 极出发,进入与其最邻近的 S 极并形成。等等这些都是人的想象。
机器视觉专家 Abe Davis 在TED上介绍的技术,此技术通过观看物体振动解码声音。
日本建筑师隈研吾《建筑的声音》
也稍提到了微软小冰的作品《或然世界之绘梦》
《被劫持的普洛舍宾娜》:雕塑《大卫》同作者——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贝尼尼
大卫·夸尤拉(Davide Quayola):他的个展见 Artnet 一则报道
一个人工智能创作艺术品并拍出高价的例子:
一个或有独一无二性的人工智能作品:
汉那:UCSD 认知科学本科在读。心灵哲学;语言认知;科技人文;后人类。写字,摄影,嗜咖啡。游荡者。书呆子。野心家。
后期 / 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