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訪來賓:本書作者、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胡川安
『每天陪伴孩子的過程,發現他教給我的事情,比起我教給他的事情還多。這本書不只是自己的心路歷程,也想讓單親爸爸看到希望,並且尋找到力量。』
臺灣的單親家庭中,單親爸爸佔了將近四成五,但卻難成為社會議題討論的焦點。胡川安老師在《兒子教我的事:單親爸爸手記》指出,單親不是「問題」,而是一種「現象」,是一種人生的「選擇」…..本集訪談內容從寫作緣起與發想談起,以及書中六章的結構的發想。
這一章的書寫有父親過世與小孩誕生、照護的經歷,單親爸爸是一種選擇,有了小孩開始,就一直想著要當甚麼樣的父親,也引述了許多文獻資料(例如非洲的阿卡人共同養育小孩),第二章也引用電影來陳述單親爸爸的核心議題:社會認為女人帶小孩是天經地義,單親家庭尤其是單親爸爸就是社會問題,這樣的迷思是如何形成的?
第二章讀起來,有批評的力道,但帶有故事的情感,從傳統開始,許多人多半會選擇多數人會做的方式,阻力比較小的方式,在作為工具的爸爸這一段,老師如何去剖析單親爸爸的關注程度遠不如單親媽媽,即便單親爸爸占了45% 而讓這些單親爸爸成為孤獨的先行者? 『男生念文科會餓死,男生要會賺錢的工作』,是不是意味著,男性在成為工具爸爸之前,已經在養成如何成為工具(人)?
照護小孩的方式:單親家庭的小孩也較早熟,但早熟似乎社會定義是比較沒那麼正面,可是從老師照護小孩方式,例如旅行中認識彼此,真善美社會福利基金會、一起去旅行、一起閱讀,讓小孩參與爸爸的工作環境,是否也是一種破除大眾對於單親爸爸的刻板印象?
單親爸爸的生命史:提供不同人物故事的面向,尤其是紅鶴老爸陣線,點出現今對於單親爸爸的社福協助較少…
書名的發想,兒子教我的事,成為單親爸爸,開始照顧小孩,心境的轉變…
電台官網收聽
Apple Podcast
教育電台性別平等EasyGo